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这个认真做音乐的平台终于死了...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1-02-05 10:30

正文

今日BGM,《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新裤子。

今天,虾米音乐正式关停。

这个认真做音乐的平台,经历12年摸爬滚打,终究没能活下来。

其实自去年11月份传出“虾米音乐关闭”的消息,怀念声从未停止。

潜水的粉丝们纷纷冒出头,在社交平台上相互交流,倾诉心声。

再点开虾米APP,封面一行字令我泪目。

“感谢您的一路陪伴。”


作为虾米众多忠实乐迷中的一员,这一刻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心爱之物。

依稀记得我最开始用虾米是在中学,午休时和同桌一人戴一个耳机。

点开虾米,放首当时特火的《稻香》。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午后阳光与蝉鸣交织在一起,歌声透过记忆的罅隙,飘荡到今天。

那样美好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与其说我们怀念虾米,不如说其实是都在怀念年轻的自己。



虾米今日推荐里,仍能见到最后一期“荒岛唱片”,

干净的页面、舒服的排版、一首首推荐歌曲,以及虾米编辑部送给粉丝的一段话:

终于告别了波折多变的2020,焦虑或悲伤的日子,庆幸有音乐陪伴。仍愿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在相应的时间降临。请耐心等待,不懈创造,直到春暖花开。这座岛因大家的陪伴而温暖灿烂,接下来,请以你们的名义,继续爱音乐。


专栏每首歌都由编辑部同事精心推荐,温柔又有力量。

有传奇乐队Belle & Sebastian的《Sunday's Pretty lcons》 ,轻快旋律勾勒出青涩回忆;

有民谣才女柯泯薰的《榕树爷爷》,纯粹之声鼓舞所有人前行;

有获得金曲奖的生祥乐队,用台湾原声唱出游子思乡之情...

这些歌不算大众,但它们胜在动人。

没有充斥洗脑旋律的网络红歌,没有烂大街的流行情歌,没有动辄刷屏的流量爆歌...

当你从繁忙的工作,冗杂的学业中抽离出来,认真聆听,你会收获发自内心的宁静。

有位虾米用户说过一句话,足够看出它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青睐:

其他音乐APP想对更多人友好,虾米只想对热爱音乐的人友好。

专栏下面,自然少不了大家走心的评论。

真实又感动。

有人极力挽留,盼望虾米再度归来。


有人表达辛酸、难过,对虾米离开深感惋惜。


有人诉说自己与虾米点点滴滴的往事。


每个人都挥手说再见,又都知再见遥遥无期。

在过去的12年里,虾米陪伴用户走过一段刻苦铭心的路,或许欣喜,或许哀伤。

但它见证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对于一部分用户而言,虾米不单单只是一款播放器,更是承载回忆的胶卷,它记录自己的所有情绪。

虾米的胶卷录到了最后一格,似乎代表青春走到了最后。

无关矫情,无关做作。

最后一个工作日,虾米编辑部推出这份歌单,也有他们想告诉用户的话:

“好音乐和好天气永远都不会结束,请以你们的名义,继续爱音乐。”



虾米音乐好在哪,用过的人都有体会。

它对音乐有吹毛求疵的追求,不论有没有版权,歌曲、艺人、专辑这些信息全都一目了然。

甚至,连歌手过往的巡演日程表都标注了出来。

因此,虾米一直有“音乐图书馆”的称号。


1000多种曲风流派,连唱片公司都不会分这么细。


在音乐风格越来越模糊的当下,虾米极致追求像一股清流。

作为一款音乐播放器,庞大的曲库曾是它众多亮点之一。

那时候民谣、乐队...还没有火,但虾米的“独立音乐人”功能吸引很多歌手把他们的作品传上来。

赵雷、马頔、刺猬、橘子海等等。

用户上传的音频品质必须在192K以上,假高音质会被后台审核自动Pass掉。

虾米的AI算法也很人性化,它不会自动推荐排行榜上的热歌。

一个资深重金属爱好者,连听一个月民谣,它会为你立刻推荐一首重金属歌曲,仿佛在告诉他:“兄弟,我没有忘记你的喜欢。”

虾米并不是你喜欢什么就喂你什么,而是一直与你保持在同一个保温层。

虾米的两位创始人,王皓和朱鹏都曾是音乐人。

王皓热爱摇滚,曾组过乐队。

朱鹏是一名独立音乐人,现在专注于民谣创作。

(图为虾米创始人王皓)

两人把对音乐的热忱和追求,放在了做虾米上。也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虾米获得了如今无数人好评。

但虾米的巅峰并没有维持太久,之后音乐圈的“版权之争”使其成了商业牺牲品。

版权歌曲越来越少带来的后果是,使用人群也越来越少。

前面几年,虾米音乐每天的打开人数不到100万。

到最后,用户内心的“精神乌托邦”,无法改变它是商者眼里“失败产品”的现实。

无法盈利成了虾米没落的最直接原因。

一个老牌音乐服务平台,似乎早就有了终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