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昌晚报  ·  太突然!她宣布离婚! ·  5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太突然!她宣布离婚! ·  5 小时前  
煮娱星球  ·  不是吧...她怎么又扑一剧啊?!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相亲? ... ·  2 天前  
广西交通台  ·  太意外!44岁女演员官宣分手 ·  2 天前  
广西交通台  ·  太意外!44岁女演员官宣分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558|一念之差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05-07 19:23

正文

朱丽  女 【中国】

说去海南了,买点东西吧。
封关什么的搞得神神秘秘,免税又退税的,给人的心理暗示似乎就是到海南,如果要不大肆购物一番就亏了一样。
我其实也还以为是过去那个思路,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
以前都是出一次国就去奥特莱斯扫一次货,喜欢的品牌趁打折时买上一堆,各类衣服鞋子备全,五年内就不用再买。
有几年基本上就是这样。
这是之前一位已经去世的老大哥教给我的生活经验,他在意大利工作的时候找裁缝做了两套西服,后来就再也不用买,他给我穿过,的确做工很好,也很舒服。
所以,学他,去伦敦的时候买了三套西装,十几年,一直到现在,也不过时。
以至于后来每到一个国家,就会想着去找免税店或奥特莱斯逛逛。
满载而归的购物会产生愉悦的感觉,是对忙碌生活的犒劳。而穿着名牌,似乎自己走出去也昂首挺胸一点。
疫情几年没出去,我以为到了海南,也会是如同以往一样的感觉。
可是,当我真到了比迪拜dubaimall还大的海南免税店时,站在各种品牌面前,突然发现自己一点欲望都没有。
既不想试衣服,也不想看鞋子,原来那些吸引我的品牌,即便是免税和折扣,也丝毫引起不了任何兴趣。
本来想买两瓶茅台带回去送人,可一看,还故意搞饥饿营销,没得卖,正好,那以后再也不买了,本来就没那么好喝,酒精还是致癌物,何必呢。
逛了二十分钟,走了。
想着之前还去看什么购物攻略,琢磨的免税额度,感觉就像个笑话。
就回忆起大学时候,为了买一件阿迪达斯的套头衫,或者一条U2的牛仔裤,总要攒上几个月的钱,然后和室友一起在五一十一元旦这样的折扣季,去西单或王府井逛上一天。买回来后,足足要高兴一个月。
父母在家里给买个李宁安踏,还觉得不太好意思穿到学校,宁可去官批、动批买假名牌。
同学间无形的一种窥探和攀比,是套在心头的枷锁, 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外地学生来说,总希望能和北京孩子打扮得差不多,不说有多“洋气”,至少不要土气。
工作之后,知道了更高层次的奢侈品,也慢慢看到了不同人生活的差异,有的开着宾利,带着几十万一块的表,有的却只能在大雨中挤地铁公交。
内心的虚荣渐起,也想要开好一点的车,想要穿几千块一双的鞋。
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评判人的,没有人在意你是否品德高尚,或者学富五车。第一眼看上去,背的什么包,开的什么车,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就给人归类了。
不喜欢,但也没办法。
所以,才有了总是希望去奥特莱斯扫货的冲动。
记得沐朵刚出生的时候,我就总喜欢给她买名牌,我觉得我的闺女,一定要在我能力范围内“富养”。
可三十五岁之后,从国外回来,突然就发现,有些热情在递减。
先是社交活动越来越少,不再想参加各种为了结识而结识的饭局,要回家陪孩子,要做饭,也就没必要再穿得人模狗样,舒服干净就好。
然后看书多了,想的多了,就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太在意别人是怎么看你,怎么评价。
慢慢的,深色的体恤衫,几件浅色衬衣替换,春夏秋冬也就这么过去了。
实在没衣服穿了,优衣库走一走,买两件没有标识的就好。
很快,十五分钟。
相反,花在买书的钱,要比衣服多得多。
家里原来有个大电视,直接扔了,做了整一面墙的书柜。
我想把我看过的,觉得好的书,买下来留给沐朵和牧野,等到他们长大了,能把这些都看完,认知不会特别差。
这些书,才是真正能够传代的财富。
看到好的书,会有愉悦的感觉,就像上学时穿在身上的“名牌”一样。
只是,一个是给自己看的,一个是给别人看的。
走向“自我”的过程中,是一个减少“外炫”的变化,好多话,不再想跟人说,好多东西,不再想给人看。
终于体会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什么意思。
过去自己想要用一个名牌、一身金装彰显身份、地位、品味、阶层的虚荣,现在看来,是多么讽刺。
过去总是想要买一些贵的东西,编造自己的需求,或者总希望“捡便宜”,在午夜十二点起来清空购物车的激动,浪费了多少生命。
其实都没有花时间仔细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东西,到底需要多少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价值?
“奢侈品”的概念,不过就是营造出来“收割中产”的虚幻。
它让你觉得,有了这样东西,你就是某个阶层,就能从人群中把你区分出来,去证明你是什么。
可是,区分得出来吗,证明得了吗?
在酒店的天台,看到打扮精致的年轻姑娘三五个团购下午茶来自拍,摆完pose后便是半小时的沉默,每个人拿着自己的手机盯着,我想可能是在修图和发朋友圈吧。
可在不远处,也有一位女士一直在那看书。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真正的奢侈品,是心灵的平静,认知的充盈,求知的好奇,精神的愉悦,思想的默契,这些,都很难形容。
想到这些,在美兰机场的免税店前,我突然如释重负,当有些东西不再占据我的心力、时间的时候,感觉像“免税”一样赚到了。


而这一切巨大的改变,只不过就是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差,我用了二十多年。
真想明白了,人也就蜕变了。
就像明白了钻石不代表爱情,也不代表财富,明白了钢琴不代表高雅,也不代表阶层。
也明白一些身边人、身边事看似平凡无奇,却是生命之瑰宝。
今天,读者1群里有人问我文章后留言是谁写的,在不在群里, 大家于是惊艳文字的优美。


我找了一下,给拉到群里。
我知道他只是个大二的孩子,但是在文字面前,未曾谋面,大家就能从寥寥几句中感受到这个人的与众不同。
可能出身未必华丽,但思考和落笔早已超出同龄人,至少比大二时的我强不知多少。
这便是天赋与气质,加以打磨,便可能成为瑰宝。
所以,我想对沐朵和牧野说,金钱、官位这些外在的东西只能展现几秒,真正要长期与人相处, 一个人灵魂标价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气质 的不同、胸怀的大小、思考的层级、善良的品格、勇敢的程度。
而这一切,都是在自己与自己欲望、虚荣心对抗拉扯,在不同类型的“一念之差”后通过长期磨练,方能形成的独特人格魅力,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包装,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假以时日,你自己就能熠熠生辉。
用不着与任何人比较,那才是你们行走人间的通行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