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樊正兴
当新一代技术全面赋能实体经济,所有产业链,所有价值环节都有在不同程度的“延伸、提升、融合、重组”,而由新经济体催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城市发展意义已经绝非一门单纯的产业门类,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为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破低效均衡、为城市产城融合注入新活力的新引擎。
如何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在产城融合中的价值?
1、生产服务业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客观来看,经济越发达,国际开放程度越高,生产性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就越大。国际开放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繁荣程度,代表着中心城市真正的辐射能力和聚合能力。
城市能级地位与其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辐射聚合能力密切相关。
以长三角为例,核心城市上海依托于长三角制造业集群,早已经出现先进制造业价值链“两头在沪”(研发、销售)的格局,主要有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引领的发展模式:一是品牌建设为引领的生产组织型发展模式;二是以“总集成总承包”为引领的产业链集成服务发展模式;三是以“两头”总部落沪型发展模式;四是以电子商务为引领的平台应用型发展模式,这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模式的V1.0版。
当前,随着数字科技向制造业全面渗透,促进“知识封装”,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工业平台服务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一轮爆发期即将上演,这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将会继续向区域新中心积聚。
争做长三角新中心的各城市已经有所准备,他们已经在设法通过积聚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为成为长三角中心-腹地模式V2.0版的新中心主角。
2、生产服务业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在经济增速下行的约束条件下,大多数城市又多一项传统产业升级的任务。城市产业升级第一关键要素是人,人才基础决定一切城市发展幻想。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蓬勃发展能够大规模的地促进人才集聚。
其次是产与城的发展协调,曾经各个城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拓展”提出“退二进三”,但退二进三的程度实在不好拿捏,用力过猛容易伤害当地支柱产业或经济脱实向虚,发力不足无法解决城市空间腾退,资金盘活的问题造成城市发展动力不足。
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打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融合的关键节点,不但能够兼顾城市形态与功能升级,更可以为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供给侧改革的保证,帮助实体经济向上突围。
3、垂直有效的先进生产服务体系是新兴超级产业培育的摇篮
寻找经济新动能是对抗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普遍办法。然而新经济本质上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新产业。直接“抢抱别人孩子回家”的方式,其属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不好。三四线城市在新经济领域心不在焉的播撒几粒种子,这种随波逐流式的艰难自救很难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