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生态环境
环境工作交流新平台,环境政务服务新窗口,环境文化传播新渠道。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生态环境

【无废之窗】“智慧无废”:足不出户 可查可控

广东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2-18 13:5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山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监管手段,打造固体废物全过程智慧化监管模式,解决医疗废物收处难、工业固体废物监管难等问题,并提升危险废物治理能力。具体通过数字“天网”、医疗废物收运网络、智慧化监管等手段,实现全方位、高效、便捷的管理,并出台《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范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监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山市利用智慧化手段解决固体废物管理难题

中山市通过数字“天网”、医疗废物收运网络等手段,实现固体废物的全方位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了环境风险。

关键观点2: 数字“天网”助力危险废物管理

中山市构建数字“天网”,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覆盖数字化监管,通过高清摄像头对重点单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提高了管理效率。

关键观点3: 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实现小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妥善处置

中山市建立医疗废物收运网络,采用上门收运和“快递式”收集方式,解决小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难题,实现医疗废物的安全、便捷处置。

关键观点4: 出台《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存在的问题,中山市出台《条例》,实施电子化管理,规范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强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广东中山,工业企业体量大、分布广,仅是在固体废物平台上就登记有14000多家,给环保监管带来了不小挑战。

自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中山智慧赋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监管手段,大力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构建线上生态环境局,打造了固体废物全过程智慧化监管模式,助力解决医疗废物收处难,工业固体废物监管难等问题,全面提升中山市危险废物治理能力。

数字“天网”,管理更全面


针对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主体意识薄弱问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平台构建数字“天网”,打造固体废物线上环保管家新模式,对企业开展精准帮扶,从“事后执法”向“事前预防”转变。


首先是实现源头规范。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平台作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为10吨以上重点单位制订“一企一指南”,派出技术单位现场指导,线上发现问题通过电话或视频指导,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


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手段,以电子台账代替低效的纸质台账,以物联网智能设备便捷危废出入库、贮存管理,以二维码标签链接危废转运情况,帮助企业从源头上规范要求,实现精细化管理。


其次是鼓励自评提升。平台上设置“危险废物规范化自评”模块,方便企业利用自评强化环境管理认知,自发做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提高环保责任意识;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也可以通过自评结果,清晰了解企业管理情况。充分发挥平台信息沟通的高效便捷优势,开展线上帮扶,打造固体废物线上环保管家新模式。


另外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采取审慎包容方式,通过“天网”智能识别出的例如危废标识错误、地面未采取防渗措施等企业管理不规范行为,首先将情况推送给企业,让他们先期自行整改,实施企业自纠小闭环。


“对于性质严重或经提醒后依然不按时整改的,才推送到执法系统,由执法人员现场核实和查处。这样通过守法关口前移,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多‘容错纠错’空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通过数字“天网”建设,中山全市所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14000多家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行实现全覆盖数字化监管。


依托1010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对产生量占全市90%以上的280家重点单位的危险废物出入库、贮存过程的24小时不间断监管,2022年“天网”安装当年,共视频排查企业累计2818家次,发现问题859个;通过远程不见面检查,抽查非重点单位484家次,发现问题726条;通过数据校核智能预警,发现问题8218条。


2024年,共视频排查企业累计4260家次,发现危险废物规范化贮存问题929个;通过远程不见面检查,抽查产废单位1700家次,发现问题360条;通过数据校核智能预警,核实并推送问题5259条。


发现问题后,工作人员更加快捷地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极大改善了以往普遍存在的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乱象。


数字“天网”还实现了高效执法,廉政执法。2024年以来,中山执法人员通过181次非现场执法完成376个执法任务,减少执法出动195次,至少节约780小时工作时间,较以往上门检查方式效率提升5倍。


远程不见面检查方式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足不出户”即可对偏远地方、小微企业做到有效监管,大大拓宽了监管覆盖面。而且检查全过程留痕,发现问题和企业整改情况均以照片、录屏等方式在系统中留存,保证了检查公开、透明、可追查,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


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


“快递”收运,管理更便捷


在中山,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有1500多家,这其中19床以下的小医疗机构数量占到了95%,而他们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仅占全市总数的7%,让小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更妥善的处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建立了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在省内首创大医院上门收运、小医疗机构“快递式”收集方式,2022年该网络正式投入运营,为全市医疗机构解决了一大难题。如今,中山市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均已纳入该网络,2024年转移记录已达到16.8万条。


在中山市的某口腔诊所,相关工作人员会在下班前把一天产生的不到1公斤的医疗废物收集好,封口、消毒,放置到诊所医疗废物暂存处,称好重量后贴上二维码,在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的APP上上传信息。第二天一早,第三方专业人员就会上门收走医疗废物。


打开APP,只见上面清晰标注着医疗机构的信息和已被收集的医疗废物总量,还设置有科室收集、医废入库、医废出库、医废转移、转运任务、交接记录等模块,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一目了然。


“以前,我们有医废回收需求的时候就联系相熟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上门来收取,但有时候他们太忙,难免会耽误一些时间,有时候就会推迟几天回收。该诊所的负责人韩主任说,“现在,我们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必须在固定时间把医疗废物送到指定医院,只需要在医疗废物处置APP上‘下单’就行。操作模式和快递员上门取件比较类似,但是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明显更严谨,也更专业。”


的确,这个APP除了可以像普通快递一样,在医疗机构线上下单、处置单位线上接单、按需安排出车线路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车辆运行轨迹获知到达时间之外。医疗废物在送到收集点后,还会即时过磅、贴上二维码标签,处置单位可以通过扫码查阅该医疗机构名称、医疗废物种类及重量等信息,相当于给医疗废物开了一张“身份证”。同时收运车辆上安装的摄像头、计重设备也会将交收过程影像和计重信息实时上传系统。


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医疗废物收运网络的搭建是中山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的推手,也是中山市全力推进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缩影。


数据显示,医疗废物处理未扩容前,中山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能力为每日10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无法满足中山市需求,部分医疗废物需转移至市外处置。


为此,中山市全力推进医疗废物扩容建设工作,现在,中山市每天产生的13~14吨医疗废物已100%实现市内焚烧处置。


同时针对小医疗机构,则在全市布设多个收集点,由收集点统一收取医疗废物,再集中转运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全程实现智慧化监管。


“目前在中山,这样的收集点有26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医疗机构,让医疗废物处置不再是一件难事。通过智慧化监管,医疗废物收集全过程都更加快捷、透明,也更为科学、安全,尽最大可能降低环境风险。”该工作人员说。


“医疗废物处置是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一环,医疗废物因其特殊性,如果在贮存、收运、处置过程操作不当很有可能造成卫生安全事件”,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英姿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管,根据中山市医疗废物的处置需求及时推进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建设,保障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助力建设‘无废中山’,守护全市人民的生态环境安全。”


工作人员转接医疗废物


“不见”执法,管理更高效


工业固体废物是城市的主要废物之一,特别是危险废物如果处置不力,将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作为产废大户,每家工厂的固体废物的去向以及处理方式至为重要。为此,2024年5月,中山市出台全省首个地级市固废管理条例——《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固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工业固体废物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足、设施选址难;二是危险废物转移风险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不规范;三是工业企业具有小、广、散的特点,环境管理覆盖面有限,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强化。


“为了全面提升中山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我们积极开展《条例》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出入库台账电子化管理,一般工业污泥的运输轨迹实时上传等,有效拓宽了固体废物监管覆盖面。”


《条例》出台后,企业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粤海中粤(中山)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粤马口铁”) 环保主管李世龙介绍说,目前该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内均已安装、配备智能化的视频监控、计量、打印等设备,并且与中山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联网,实现了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电子化管理。


通过智慧化监管,中粤马口铁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更加智能、高效。“之前,我们由于人手不足,时间也有限,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开展都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现在有了这些智慧化监管设备,能很大程度上地帮助我们企业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更好落实环境监管主体责任。”


而在中山市火炬区,火炬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组负责人)孔辉恒也通过平台对这家企业完成了一次“不见面检查”。


“你好,我是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在将对你们企业开展检查。”


“哦哦,你好你好,我们全力配合检查。”


“好的,谢谢配合。现在请把镜头翻转过去,这次我们主要是针对上次检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复查。”


镜头里,企业现场情况一目了然,执法人员迅速开展工作,很多就对之前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核查。


“在没有建设平台、不能线上开展检查之前,我们到检查企业环保工作,两个人1天最多能够完成4个企业的检查,甚至还更少,效率比较低。现在使用‘不见面检查’功能,两个人1天就能检查大概20家企业,效率大大提升,也减少了很多路上受到交通影响等等不确定因素。”


在“不见面检查”中,我们工作人员还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巡检、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开展监督管理和取证,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对于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很有帮助。孔辉恒说。


视频监控抽查实例


源/《环境》2025年第1期,作者:江镕 邹丹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DBAplus社群  ·  7个实例全面掌握Hadoop MapReduce
7 年前
小腹基  ·  泳池男孩陪你一起过夏日~
7 年前
IT高管会  ·  【园区之星】宝应经济开发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