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OKO(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周前,进来一客户公司部门经理,十万火急地对我说,我们要做个股权投资,你们配合一下明天进场,出份评估报告,我后天上会要用。
我目瞪口呆:“这个,按照一般的流程,按照一般公司来说,我可能需要10天时间,因为我还要去现场查勘……”
这位经理不耐烦的打断说,不就是写份报告嘛,哪要花那么多时间……要是你不行,我们另外找其他合作方哈。
下一秒,我立刻换上冰天雪地三百六十度空中转体跪求的标准姿态,“非常不好意思,您请,您快请,咱事务所就是资源有限,实在接不了这种大案子,抱歉抱歉……”
送走这尊大佛,我操起水杯大灌一口,生生压下了要撕纸的冲动。
在各种公司动不动就“全员XX”、“XXX总动员”等等号召下,这类同行、但不同部门的跨部门交流越来越有戏剧性。各种经理、总监、负责人的封号越来越高级,发号指令的内容越来越具颠覆性,各种朋友圈的帖子越来越惊悚。
有司法系统的同学转帖,某地一法院试点改革,3人团队一周结案800……这位同学表示压力山大。还有70后的公司负责人在朋友圈说70、80后将被90后取代,马上会失业……下面团队成员各种“跪地求饶求放过”。
从哪天起,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
一面是公司人事经理天天叫“招不到人”,下面部门上惨叫一片都说人手不够;
一面是内部考核机制越来越疯狂,有唯人均效能论、唯领导指示论、唯销售额论的……
再一面是媒体宣传上,快速消费文化的目标从餐饮、服饰、综艺娱乐转到了行业公司,什么概念还没厘清就要求“快”,在达成考核指标面前,一切其他工作都是“作材料”。
每次面对这样的状态,我都会放下工作,静静地回想一下,想当年我们入职时,带教老师是怎么培训的。现在各行各业不是都很流行“对标”嘛,我们不用和别的行业别的公司对标,我们就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工作经验的角度,和自己对对标?
——我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部门经理作为带教老师会交叉审核实习生起草的邮件、合同、报告、备忘录、会议纪要等一切文本,字斟句酌、文理清晰、逻辑通顺才能发出去;
——现在我在很多公司看新员工培训,都已经程式化的找一家外聘的培训机构,做一些组织能力、协做能力、颜色性格、团队建设这样的培训。
不知道这样的培训对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尽快融入团队协作有什么具体的帮助。难道比我的部门长拿出十年来的历年经典案例、标准工作流程指引、部门通用标准文本示例要有用?
——那个时候,我们新员工去做presentation时,前辈们都反复提醒,做PPT的不要超过10张,言简意赅,更重要的是你的逻辑叙述;
——现在我们一开会就是几百页的PPT各种动图效果,有的公司还专门安排一个小朋友每次开大会之前收齐PPT后在现场演示看看效果,可不是产品发布会哦,就是每个礼拜的例会而已。
美其名曰工作严谨,其实就是看看画面效果配色动画能不能生动活泼,至于其中的内容,大概没人仔细推敲;一份可行性报告,通常是网络地图的图片,配上一些提神的字眼,“国家级XXX区”、“重点XXX工程”、周边人口、这个导入那个提升,搞定,出决议,开干……
——对,那个时候很多公司连前台的接线生都是培训过的,从说话的声音语气应答、仪容仪态,到访客接待、行程安排……;发邮件的格式、用词都是斟酌过的,针对不同国家的阅读习惯,还有不同的写法;
——而今天,我们在微信工作群里,一群人叽叽喳喳常常都说不清楚一件事情;有工作很久的员工都不知道怎么使用word上的显示修订功能;业务部门发出来的邮件不分内外一律转发附件连邮件正文都不知道要写……
也许大家混得继续都很好,例如,我送走的这个经理很容易就能找到2天出评估报告的供应商,新招来的员工很容易就完成了填表,那么以后呢?
最近一次类似的全员XX浪潮的关键词是“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创业好像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现在是鼓吹35岁当不上领导就职业瓶颈人生到头了;客户要求压力传导动不动就是立刻、马上、right now……
也许我是真的年纪大了?对于这些信息,我一点儿也不相信。
我还记得我遇到过一个公司的大Boss,老头儿十几岁去美国读书,二十多岁回香港工作,四十多岁到香港驻上海公司项目做负责人,六十岁荣休,然后继续做很多咨询管理的工作,并没有一点要被拍死的自觉。
他让我发现,总是有很多职业需要经验的积累:全行业、全周期的经验,并不是靠一套表格、一套计划、一套PPT、一拍脑袋能产生的,每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开展方式,并不是我们一味的向前冲可以解决的:
一个律师看合同,总是要仔细推敲的,恐怕不能像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
一个财务核报表,总是要看计算公式的,不是翻阅一个个漂亮的数字就能完成的;
一个业务员洽谈,总是要谈出合作条件来,才可以汇报给公司,然后才会有后续的审批、合同、履约……并不是坐在一起喝咖啡或者口若悬河的画出一个饼来,就能达成合作条件赚的盆满钵满的从此走上升职加薪的人生赢家之路的……
而现在招聘来的这些年轻人,如果这家公司只给他提供性格色彩团队建设之类的培训、只“充分授权”地要求他往前冲、快去干,却连基本的行业状况、公司内控要求、标准化文本都提炼不出来;每天要求加班,而工作内容只是重复性地填表格……
那么,嗯,本文作者毫不负责任地建议,年轻人,你还是快辞职吧,别把自己变成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人,总有一天,你的面试官会问你,你在上一家公司,都做些什么?你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哪里?你为什么准备离开这个团队?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