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东吴川一中学生疑遭欺凌、官方回应网传浙江一 ... ·  19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从农村聚餐不得使用四季豆事件分析基层移风易俗 ... ·  19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江苏一市市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  3 天前  
江苏新闻  ·  江苏批复了!淮安,大消息传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广州楼市,扑街了!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6-28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城市财经 ,作者 余飞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01

上半年只卖四块宅地

前两天写的《难办!卖地,搞不到钱了》一文中,我介绍了当下全国卖地现状,卖地收入持续跳水。

2021年全国卖地收入8.7万亿,2022年降至66854亿元,2023年只有57996亿元,相较于高点时期,下跌了33.3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进入2024年,趋势并没有改变。财政部6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4年前5个月,全国卖地收入1.28万亿元,同比下降14%。

2024年即将过半,5个月卖地收入只有1.28万亿,月均卖地收入只有2560亿元。以14%的跌幅估算,今年全年卖地收入可能跌破5万亿。如果按照月均卖地收入预测,今年全年卖地收入可能跌至3万亿出头。

细化到地方,个别城市的数据,真的不忍看,连一线城市都未能幸免。

财新网最新的一篇关于广州卖地的文章,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在这篇报道中,财新网披露:

6月25日,广州举行了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次土拍。从上半年的成果来看,上半年广州只卖出了4块地,揽金64.77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推出了12宗涉及住宅的用地,成交了4宗,分别是被华润联合体、越秀地产、花都城投、保利发展拿下,要么是央企,要么是国企,要么是城投,其余8宗要么流拍,要么终止出让。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1月9日发布《2024年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收录了拟出让的96宗涉宅土地。短短一个月后,这份文件更新,计划出让的涉宅土地数量增加至103宗。该局3月底对外发布的《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宗地表》则显示,2024年广州全市计划供应涉宅用地共93宗。

供地数量三份文件,三个数据,但整体都在90宗以上。

也即全年计划供应90宗涉及住宅用地,但上半年仅成交了4宗。

这是个什么概念?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2021年成交了78宗宅地,成交金额1779亿元。2022年成交47宗,收入1221亿元。2023年成交43宗,卖地收入1183亿元。

可供对比的2023上半年,广州宅地成交了16宗,揽金431.2亿元。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新网

02

广州的库存太大了

12宗地,成交4宗,流拍率(含终止出让)高达67%,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
第一,当下房企的首要任务是保命。
在房企出清仍在持续的当下,房企的首要任务是保命,只有稳定了局面,才能穿越周期,才能谈以后的日子。
否则,何谈未来。
所以,目前房企的整体表现是,收缩拿地战略。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
国家统计局披露:
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0824亿元,下降10.6%。
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自2022年4月份转负以来,一直没有回过正,期间虽有跌幅收窄的时段,但也仅仅是收窄而已,没有改变投资下行的局面。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拿地、开工积极性持续下降了近两年时间。
最关键的是,5月份,房地产投资与住宅投资,跌幅双双登上了两位数,跌幅均超过10%。
说明,房企的拿地战略收缩速度,在加快。
第二,去库存是当务之急,而非增库存。
抛开保命不说,当下的房企,首要任务是去库存,加速回款,偿还债务,而不是在当下行情持续冷却的环境中,去冒险拿地。
当下的广州市场,库存量有多大?
克而瑞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州狭义商品房库存量120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21.2个月。
中原数据,5月份广州全市的新房去化周期为23.2个月。
从各区来看,除了海珠、黄埔外,其余各区的库存量均在18个月以上。而且黄埔虽说去化周期不长,但库存量也达到了99万㎡。
两家机构虽然数据不一,但相差并不大。
按照这一数据对应,广州正好是自然资源部所要求的“减少工地”的范畴。
今年4月份,在去库存的路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进行支持:
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城市,应停止供地; 36至18个月的,要适当减少供地; 18至12个月的,维持供地持平水平; 12至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 6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
在文件下发之后,广州发布公告,下架第一批住宅用地出让清单中的14宗地块。
这也是广州上半年地块成交跳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销量起不来。
广州过去三年来,一线城市救市当中表现最积极的一个。
之前我写过一 篇文章《坐实!广州楼市,沦为二线了》,当中强调过,广州过去两年的救市措施,不但在一线城市中表现最积极,而且不断向二线城市看齐。
去年,在二线城市纷纷取消非核心区限购乃至核心区限购时,广州率先取消了非核心区的限购,而京沪深岿然不动。
今年,在中央要求降首付、降利率的背景下,广州又向二线看齐,直接将首套房首付降低至15%,二套房首付降低至25%,并取消了利率下限。
就目前来看,广州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限购力度最弱的城市。京沪深仍然全域限购。
北京没有放松任何一个区域的限购,社保年限要求依旧是5年。
深圳在5月6日调整之后,依旧没有完全放开限购,只是将非核心区的社保降至1年,核心区福田、南山、罗湖以及宝安的新安、西乡两个街道的社保降至3年。
上海的限购划分了三个层级,最核心区社保要求三年,外围区社保两年,奉贤与临港新片区社保1年。
从首付角度看,广州最低。
上海首套房首付降至20%,二套房核心区首付降至35%,外围区降至30%。
深圳看齐上海,首套房20%,二套房30%。
北京在6月26日跟进沪深,首套房无论商贷还是公积金,首付20%。二套房五环内35%,五环外30%。
从利率角度看,广州仍是最低。
然而,尴尬的是,即便广州在一线城市中救市最积极,房价依旧领跌一线。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无一城上涨。
其中6个城市跌幅超过10%,也即两位数下跌,分别是徐州、厦门、广州、武汉、南京、温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6个城市中,广州是唯一的一线城市。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处于领跌位置。
从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广州房价整体已经回到了2017年。
03
产业是广州的痛点
当下卖地收入跳水的城市比比皆是。但广州的卖地收入跳水为何这么厉害,房价又为何领跌一线?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本质都是产业问题。
相比于京沪深,产业不够扎实,是广州需要直面的痛点。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经济驱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北京则主要依靠服务业,工业并非北京的强项。
海、 深圳 依靠工业与科技金融服务业。但侧重点不同,上海更侧重金融服务业,深圳更侧重工业。 广州依靠消费和工业
工业是广州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这一驱动力相比于深圳,弱了很多。
在工业实力上,深圳依然是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双料冠军。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州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5,排名非常不错,但与深圳、上海、苏州三座工业强城相比,差距还是有点大,同时也低于重庆。
如果以千亿产业来看,广州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广州拥有5个千亿产业,在数量只比深圳少一个,但千亿产业的合计总产值却相差非常大。
千亿产业总产值位居第一的是苏州,11个千亿产业总产值合计34547亿元。其次是深圳,6个千亿产业,总产值33805亿元。
广州拥有5个千亿产业,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位居第一,是广州的当家产业。2022年,该产业总产值6470.48亿元,其次是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3389.43亿元;其次是石油化工制造业,产值2087.21亿元。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