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标准,打造平台
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是国内首个集适老化改造标准规范、适老化建筑组件模型及老年人需求精细化分类于一体的低成本、快速、便捷、高效的平台,即在建筑施工之前能够使老人深临其境系统性地体验改造后的效果,及时发现改造方案的问题与不足,并随时进行修正,从而避免了从图纸到直接施工改造失败的风险,大大降低了适老化改造的成本。
老化改造标准规范是适老化改造的依据,也是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搭建的基础。虽然建设部颁布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标准或规范文件中都涉及了适老化建筑的相关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大多只包含了老年人居住的住宅、采光、给水以及室外的道路、台阶、天桥等的设计规范,而没有涉及到老年人日常起居中最常接触物品的适老化;另外,这些设计规范大多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老年人对建筑物的要求,并没有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明确给出对应的可量化、可实施的指标。比如,对步行道的描述为“步行道路路面应选用平整、防滑、色彩鲜明的铺装材料”,然而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到底什么材料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呢?给改造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再比如,在室外台阶、踏步和坡道中对扶手的设计描述为:“坡道两侧至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宜安装连续的扶手。坡道两侧应设置护栏或护墙。”随后对扶手的高度进行了说明,但是扶手应该采用什么材质、什么颜色、扶手的直径为多少等则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导致适老化改造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确保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搭建的科学合理性,改造方案既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又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广性,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规范、标准为依据,参考相关学者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研发了一套更加详细、全面,能够包含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触及到的室内环境、家具、公共走廊、小区道路、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标准。该标准不仅将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日常生活中所触及到的所有设施设备的适老化属性都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梳理,而且对每种设施、设备的适用材料、尺寸、规格等都进行了数据化的描述,使得该标准的可参考性和可实施性大大提高。
老人共同参与设计
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方案从设计到改造实现,特别突出以用户(老年人)为中心。为了充分吸收和采纳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采用“老年客座研究员”的形式,将老年人作为研究人员,参与到适老化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共同调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研究方法充分挖掘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适老化问题,吸纳他们的建议,并开展迭代性小组讨论,系统地整理与梳理修改建议,形成初步的适老化改造方案。
用户画像是平台个性化定制的保障
考虑到每位老人的身体条件、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每位老人对居住环境尤其是住宅环境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在适老化改造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老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心智状态、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老年人进行用户画像,通过“适老化改造标准”与“老年人用户画像”两个维度的结合,实现了适老化改造方案的个性化设计。
标准化实现改造方案快速搭建
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能够快速、便捷的帮助有需要的社区、居家老人等提供一套可行的适老化改造方案,为了更好的达到适老化改造方案的逼真性与准确性,平台中的模型组件采用了标准化与参数化相结合的方式。使操作人员,甚至老年人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改造方案实现为可视化的、真实的体验场景。
平台实现沉浸式体验
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可以让用户(老年人)充分的感受适老化改造后的效果,老年人可以带上虚拟现实眼镜,在搭建好的适老化模型中进行漫游,沉浸式的体验改造后的环境给自身行动、生活带来的便利。虚拟现实平台设有隐藏式观察室,清晰地观察老年人体验过程中的动作、表情等,倾听老年人的在体验过程中的问题与抱怨,同时,结合对老年人的调查与访谈,实现对改造方案的再次完善。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适老化改造平台集当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与产品开发、设计理念与一体,以社区适老化改造标准为依据、以用户为中心、以虚拟现实虚拟技术为基础,为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可体验的模型搭建平台。这一平台的开发实施,将不仅能为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一个快速建模的平台,随着模型构件的增加,它也将会为养老机构的改造和新建提供一个方案验证和体验的平台。未来,医院、商场等公共场合的适老化改造,甚至一般装修等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来进行模型的搭建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