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或是工作中,我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某个场合中,突然间被邀请说两句,而在前面是没有任何提示准备的。
比如公司开会,领导突然间让你发表一下你的想法;
比如公司月度总结,本来是在底下听下属上去总结,结果助理要让你发一下言;
比如年会,突然被主持人邀请上台讲两句;比如参加同学会……
如何说得出色,如何说得出彩?
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表达的水平了,综合来说,就是即兴发言能力。
即兴发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做出快速反应,即现场准备的程序;
二是内容如何贴合情境,即话题的确定;
三是如何迅速组织内容,即材料的选择;
四是如何起承转合,即结构的艺术。
即兴发言是事先未经充分酝酿、思辨的演讲,但并非无一丝一毫的准备,需要演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演讲现场进行综合思考。
推荐阅读:深度分析:为什么小人总是得志?(点击蓝字即可跳转阅读)
毫无准备的信口开河不是即兴发言的正道。
成熟的发言者能够现场完成准备,即兴发言需准确把握下列要素:
1、环境信息。
明确发言的场合、时间、对象。
2.主题信息。
明确发言的主题和别人已经讲过的内容。
3.遗漏信息。
别人未讲的关联话题或需要补充强调的事项。
4.个人信息。
自己所持立场和演讲的预期目标。
只有迅速、明确、全面地解答上述四方面内容,发言者才能“心里有谱”,以恰当的语言方式,简洁到位地讲出该讲的话。
首先要确定话题,顺利切入。对即兴发言的环境信息、主题信息、遗漏信息和个人信息把握到位后,便可迅速锁定发言的话题。
发言话题聚焦性越强,即兴发言的效果越明显。
话题选择的切入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共识为切入
分析观众,找到观众的共同经历或情感,在演讲中提供并升华相似的生活体验。
例如,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发言者以老同学们共同的情感体验为切入口,使彼此的友谊更加亲密。
“此时此刻,我有两种强烈的感受,和老同学们分享。
第一,是感恩。在筹备这次聚会的过程中,多年前在母校生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想起老师们在讲台上为我们讲课的情景,想起班主任对我们的唠唠叨叨,想起实习路上老师、领导们的帮助和提携。今天,我们回来的时候都已长大成人,而我们的老师真的老了。老师们当年的辛勤付出,不仅仅是我们的一段回忆,他们的教育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我们人格的完善和能力的养成。
第二,是感动。岁月带走我们的青春,却没有带走我们的感情;生活改变我们的想法,却没有改变我们纯真的关系。从当初我们报读母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建立了无法割舍的缘分。毕业后,来自老同学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问候,都可以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激动不已,更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重获力量。”
发言者迅速提炼了两点共鸣一一感恩和感动,并重现了过往的集体生活,使观众沉浸于昔日的美好回忆,加快了情感的进一步同化,既表白了自己的心情,也使这种温情持续扩散。
以利害为切入
利害问题是观众最关注的信息,在即兴发言中,
以大家关心的利害问为切入口,能迅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也乐于听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
1994年,曼德拉就职南非总统,在这个组织松散、矛盾复杂的民族面前,曼德拉呼吁全国人民“团结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行动”,描绘了团结奋斗的美好前景:
“让所有人得享正义。让所有人得享和平。让所有人得享工作、面包、水、盐分。让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都获得了解放,从属于自己。这片美丽的土地水远、水远、水远再不会经历人对人的压迫,以及遭全球唾弃的屈辱。对于如此光辉的成就,太阳永不会停止照耀。”
用细腻的描绘式语言呈现民族和解的“大好处”,站在民族利益的道德制高点分析现实生活的迫切需求,所描述的无疑是全场观众所关心、所追求的境界。
在即兴发言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利弊。
在一次控烟活动中,某位同学“单刀直入”,不讲太多的关于“戒烟”的道理和规矩,而是列举了他所了解的吸烟的危害:
“你知道香烟是怎么侵蚀你的身体的吗?吸烟‘压缩’寿命:调查显示,平均每吸一根烟会缩短十一分钟的寿命,吸烟是一种消耗生命的习惯。
吸烟“杀死”睡眠,尼古丁导致睡眠质量习惯性下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由此形成。吸烟“搞坏”肺脏,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破坏肺部免疫系统。吸烟“招惹”心血管疾病,使血管内皮功能乱,增加血栓生成概率。吸烟“整垮’骨质,尼古丁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生成,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发骨质疏松。
吸烟‘欢迎”癌症,这是一件公认的事实,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每吸一次烟,全身细胞列队鼓掌,欢迎癌症提前到来。”
在简短的即兴发言中,发言者集中精力具体“揭发”吸烟的危害,有利于观众自觉抵制吸烟行为,从爱护身体健康的角度思考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