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第3458期】React ... ·  8 小时前  
上饶新闻  ·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  昨天  
上饶新闻  ·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早阅】shot-scraper ... ·  2 天前  
江西晨报  ·  昌九高铁,传来新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为自己而活的人生,还要等几年呢?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21-02-07 19:58

正文

时不时就会有一阵「逃避北上广」的热潮。其中不乏大公司、高薪、能力强的城市精英。

问其原 因,都大同小异:

每天都忙忙忙,越来越觉得没劲;

加班到凌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一直说要陪老婆、儿子好好玩几天,结果从年头说到年尾,一直停留在计划中。

话虽如此,不理解的人还是不理解:付出了那么多,眼看再熬几年,说不定还能再上一层台阶。把之前的成就全都放弃,不可惜吗?

说不可惜是骗人的,每个人都会纠结。

因为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无论选择哪一个,未来的我都有可能对现在的选择后悔。

如何才能避免那个更「大」的后悔?

一个叫Andy的朋友,提出了这样的方法——

描绘出自己40岁以后向往的生活状态(不考虑现实性),从而倒推现在该如何抉择。

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有依据可循,它叫做 「可视化冥想」 。是用视觉的形式,直观去「看」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可以有效减少理性思考时的患得患失。—— 为什么是40岁 平均寿命来算 ,这 是你 的下半场 我们 该有 一半的 人生是自 己想要的吧?

Andy「看」到的40岁的生活是这样的:

有自己的房子,每天早上去楼下跑跑步。

去离家步行10分钟的单位上个班,下班路过菜场,跟买菜阿姨砍砍价,然后回家给老婆做饭,她负责洗碗。

周末去半小时路程的父母家蹭个饭……

一旦想到这些画面,他就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然后他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只能在老家。 当他对另一种人生的想象清晰起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突然就不纠结了,下个月就提了离职。

有人想要的人生跟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即使还没有达到,只要沿着现在的方向一步步向前走,迟早就会走到。这些人是幸运的。

大多数人都会像Andy这样——

某一时刻突然意识到: 哪怕可以顺顺利利 一路向前,走到的也并不是我想去的地方。

因为在生活中,更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人被教条、期待所束缚,努力成为父母、爱人所期待的样子,营营追赶世俗意义上的「好」生活。

却很少停下来问自己:

这样发展下去,是我想要的人生吗?如果不是,那么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

每个人都有两段人生:

第一段源于成长环境、原生家庭;

第二段人生,才是你真正向往的人生状态。

在第一人生中,你选择跟怎样的人一起生活,混什么圈子,重心放在工作还是家庭,取得多大成就,赚多少钱……可能大部分已经注定。

但当你不被过去束缚时,你就有可能找到改写的契机,转变跑道,开启人生的下半场。

而契机到来的前提,是清楚看到:

你最享受的人生状态,究竟是什么样?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指出:

“哪怕是一个再渺小的个体,也有寻求自我发展的本能动力,并在我们的体内早已沉睡着能够带我们走向发展更高阶段的潜能。”

因此,你对这种人生状态的渴望越具体、越强烈,你的动力越会被源源不断地激发。

你需要为第二段人生做准备。

作家陈丹燕说: “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单调和宁静。” 年少 时, 对未来生活有许多心潮澎湃的期待; 成年后却在日复一日 的琐碎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力。

如果你对生活感到厌倦或迷茫, 想要活出更好的下半场,却 想象不出它应该是什么样,

今天推荐的这个测试,可能会帮到你。

武志红×看见心理团队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舒伯生涯发展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研发了 【第二人生测试】 ,帮助你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具象化。

对于第二段人生的探索,越早越好。 这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是重要的,做更充分的准备,更早朝着自己向往的人生状态靠近。

希望这个测试

能够成为你开启第二人生的钥匙

19.9元,寻找你的第二人生

长按二维码,马上测试


- 适测人群 -

1. 对当下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人

2. 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的人

3. 想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人


- 测试完,你将收获 -

01

从生活、爱情、事业三大角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