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市消保委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杂志社

传统村落过大年⑭ ▎到江苏昆山寻“味”中国年

建筑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5-01-25 17:57

正文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 传统村落过大年 系列


过年的习俗是一种抹不去的文化传统

从喝腊八粥开始

到扫尘、祭灶、办年货、写春联

关于“年”的幸福与渴望在古老的习俗里

慢慢热络起来


在昆山的传统村落里

依旧保留着流传千百年的年俗

这个春节

让我们一起回到乡村

寻找年味、体验民俗、感受年趣

在人间烟火中

感受久违的“年味”



千灯镇歇马桥村:石浦羊肉

(中国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吃碗石浦羊肉汤,冬天再冷也不怕。”石浦羊肉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与阳澄湖大闸蟹遥相呼应,堪称昆山的"东西双鲜",周边地区的食客也常慕名而来。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千灯慢慢形成了羊肉汤、白切羊肉、全羊宴等多种吃法。这里的全羊宴不同于北方的整吃,而是把羊舌、羊眼、羊肝、羊血等所有的羊附件,都单独做成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以呈现其不同的风味。


位于歇马桥村内的百盛人家,融合新派烹饪理念,不设菜牌、应时令适时而做。秋冬季来临之际,上新苏州特色藏书羊羔,口感脆嫩,不松不散,十分弹牙。



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金华腊肉

(江苏省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金华村腊肉加工制作技艺始于南宋淳祐年间,制作期为腊月,所以称作腊肉,旧时的金华村老百姓以种田养猪维持生计,通常是宰杀腌制方便来年食用,世代相传形成了现在的金华腊肉。

金华村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条件,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经济,自创金华腊肉品牌,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走入了干家万户的餐桌。 2021年8月被列入昆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金华腊肉已成为村里支柱产业之一,打造“金华村腊肉”特色品牌,并推出黄桃汽水、“菁华有礼”年礼伴手礼等20余款本地农创文创产品。

金华村依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出诺一咖啡、拾月派对、岛外民宿、七彩营地等一批新业态,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菜饭

(江苏省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一碗菜饭,聚拢起来是人间烟火,摊开来是民俗文脉。


张浦镇孕育出一道历久弥香、风味独特的美食——江南菜饭。打过霜的矮脚青菜炒出来特别软糯;通过“一腌、二压、三晒”的独特腌制技艺,金华腊肉为人们带来了色泽透亮、咸香鲜肥的美味;张浦本地优质大米作为菜饭的精髓,成就了这独特的舌尖愉悦。

简单的食材,通过简单的烹饪,保留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而灶台柴火饭,更能留住菜饭的鲜香。将金华现腌的腊肉倒入锅中,炒出油脂和肉香味。加入适量猪油,放入生姜炒香,倒入青菜炒熟,将张浦新上的香米饭倒入锅中,最后加入适量的盐炒匀即可出锅。


一碗普普通通的菜饭既有腊肉的咸香、青菜的清新,亦有米饭的甘甜,回味无穷。



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豆腐

(江苏省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周庄镇三株浜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将老旧房屋改造为豆腐坊,成功地将传统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下来,不仅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机会,推动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攫取年度新出的黄豆,洗净后放入缸内浸泡。将浸好的黄豆捞出,按1斤黄豆3斤水的比例磨浆......用榨浆袋挤出磨好的豆浆,将生浆倒入锅内煮沸,同时去除豆浆沫。在刚出锅的豆浆内冲入点浆配料,凝结成豆腐花。将凝结好的豆腐花舀至特定豆腐板内,用纱巾包放置于榨床上压榨,成为豆腐。


将压榨好的老豆腐按尺寸切割、沥干、晾晒,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入锅油炸!


一道工序都不省,造就了独特的香村豆腐,一地一味。



周市镇市北村郭家湾:周市爊鸭

(苏州市传统村落 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


周市爊鸭,源远流长。相传明朝初年,周市镇一家饭店的老板收留了一位老乞丐,老者扬州人氏,名吕春阳,曾是皇宫御厨。为报答救命之恩,老者献出了爊鸭秘方。


爊(音“凹”),亦可作“熬”,意思是用文火久煮、久爊使之入滋入味。1998年,周市太和爊鸭食品厂建成。在保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高压灭菌、真空包装等新工艺,不但可以保持鸭的传统特色,而且还可以久藏远运,携带出门,或作为访亲探友馈赠之佳品。经过五代人的不懈努力,周市太和鸭延续至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于2016年被江苏省商务厅评定为“江苏老字号。

周市爊鸭选用的都是一年内长足的新鸭,肉质饱满而鲜嫩,在烹煮过程中把“浸、煮、焖、煨、烤、爊”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用丁香、玉桂、茴香等十几种中药,经过6小时的卤汤浸泡,让爊鸭酥而不烂、清而不淡,爊味奇特。


1999年被省烹饪协会定为“江苏名菜”。周市爊鸭制作工艺2024年入选第八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传统村落里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时代

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宝

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土风情

值此春节之际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我们在新春时节感受

浓浓的“年味儿”


周庄镇东浜村:迎财神

(中国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东浜村毗邻“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村内现存大量明清风格古建筑以及沈万三水冢、沈万三故居等闻名中外的历史古迹。

大年初五迎财神,财源滚滚,五福临门!周庄镇东浜村至今流传着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一大型乡风民俗。走财道、迎财神、敬财神、财神送福……迎财神活动现场还有舞狮舞龙、挑花篮、打连厢、荡湖船表演等。

每年的祈福活动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讨个“好兆头”,期盼自己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张浦镇姜杭村:姜里庙会

(中国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姜杭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水乡道教胜地”“太极水村”之称。这里依旧保留着姜里遗址、东岳庙、响铃桥等历史古迹。

在姜里流传着独特的文化庙会,神像重装金身、穿新袍、戴新帽、着新靴,代表东岳大帝迎接前来朝会的各路神像。


庙会十分注重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如农耕文化的挑翘龙、纺纱织布、竹编等,民俗文艺有淞南山歌、腰鼓、打连厢等,以及民俗传统美食海棠糕、青团子、细圆团塌饼和端午粽子等农家小吃。庙会期间还有龙船、马灯、会船、拳船等娱乐项目,热闹非凡。

如今“走响铃桥”成为一种新的祈福活动,庙会期间,响铃桥上会挂有福铃,人们一路摸着福铃过桥,寓意摸“福”转运,日子过得响当当。



张浦镇赵陵村赵陵:庙会

(江苏省传统村落)



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赵陵村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精耕细作,创造了璀璨的远古文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赵陵村众多的民俗活动,“游赵陵”就是其中之一,每年的正月初九,当地村民都要在赵陵山下开展民俗活动,周边地区的村民都会云集而来,赶集祈福,走亲访友,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游赵陵”,一直以来生生不息。

赵陵庙会在兴福寺举办,红火喜庆的布置,摩肩接踵的人群,卖力吆喝的商贩、传统美食、传统戏曲、点烛祈福,让人目不暇接。



张浦镇尚明甸村尚明甸:二郎神庙会

(江苏省传统村落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