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间】:8月25—26日 19:30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演出票价】:80/180/280/380
【微店优惠】:80(无折扣,都在二楼,不卖)/162/252/342
【取票方式】:本票不发快递,演出前1小时开始取票。
剧组会在剧场东售票厅设有现场取票处
。报我公号的名字“混在剧场的日子”,凭下单时的姓名和手机号取票。
【购票方式】: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手机购票有问题的,可用pc版微信
或复制微店链接到浏览器: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039430405
微店售票无法选座
最早知道这个剧,是因为几个月前去看庄一的《山居》时,听制作人说起,这个歌剧是庄一编剧。
据说庄一写这个剧本花了三年时间,几易其稿。
庄一的编剧能力是相当值得肯定的,所以我对本剧也有了些兴趣。再一查资料,总导演是田沁鑫、作曲金培达,也都是行业翘楚,我觉得可以看一下。
5月份的时候,歌剧《林徽因》在保利演出,我号曾经组织过一次团购,当时演三场,只有最后一场公开售票,所以票卖出得太快,以至于提前几天就无票可售,很多网友没能买到,连麻将自己都无票可看。
更让我心疼的是,当天我号卖了40多张票,其中有13个取票时没准时到场,害得发票人只能在大厅一直等着,没法进去看演出。麻将挨个打电话联系,有的加班,有的堵车,还有的干脆忘记买过票这回事了,最后可能还是有两三张浪费了,没人取票。
再次建议,购买演出后,用日程管理软件来做个提醒,就不会忘了!
片头音乐真的有点像《布兰诗歌》
原创现代民族歌剧《林徽因》自今年5月首演后升级回归,将于2017.08.25 - 26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该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出品,田彦、朱亚林担任监制,陈小朵担任该剧执行人及领衔饰演林徽因,高鹏饰演梁思成。该剧云集了
作曲金培达、总导演田沁鑫、复排导演李利星、编剧庄一、指挥周丹
等国内顶尖及新生代创作班底,亦得到了梁林家族成员的鼎力支持。
林徽因,传奇女子
传奇的一生
复杂的身份,变幻的模样
这一次,似乎遇见了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歌剧。
林徽因与歌剧,同样的风情万种、丰富而隽永,却也同样都或多或少承受了世人的“偏见”。
于是,歌剧《林徽因》试图还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也带你看一部真正好看的歌剧。
这次,她们想要的是一场傲娇的逆袭。
在三十年代的北平春天里,北总布胡同“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在讨论生命的美学——人的一生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值得追寻的永恒之美?她怀着这样的憧憬与疑惑,在剑桥拒绝了徐志摩的爱情,在美国宾州和梁思成一起攻读建筑,选择了志业和伴侣。
而在1937年的山西五台山,她和梁思成发现了唐代的佛光寺,好像第一次瞥见了永恒之美的样子。在随后抗战的烽火中,她为时代的洪流裹挟,辗转颠沛西南,怀着对志业的信仰,身染重病却研究不辍。
在新中国,她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好像达到了理想之完满,可是视若生命的北京古城墙被拆,她悲痛至极却无能为力,这已是她生命的尽头,难道人的理想总敌不过时代的变幻?是不是她一生所追寻的永恒之美在这世上并不存在?
打造一部以“林徽因”为题材的歌剧,还原一个真实而又与众不同的林徽因,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林徽因》剧组的艺术家们多年来的深深执念,他们希望借此向渐渐远去的中国名士精神致敬,向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建筑学者致敬,向女性的自我实现致敬。
因缘际会下的实力派主创汇聚,令这样一部承载了时代偶像与精神的歌剧备受关注。历时三年多的创作、打磨与雕琢,像是一场战役。它磨砺出的不仅是一部经得起挑剔的作品,更是一匹歌剧界的“战狼”,势必引爆市场,引领趋势。
金培达与田沁鑫的强强联手,著名歌唱家陈小朵,高鹏等的高实力演绎保证了该剧在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感官享受。
作品强调现代艺术与东方美学的融合,电影化的呈现,话剧式的演绎,加之音乐剧大神金培达的首度歌剧创作,一部丰富多元立体的歌剧作品呼之欲出。
金培达透露全剧的音乐风格以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近现代音乐语汇的交织碰撞为基础,来展现民国时期中西新旧文化精神之间的奇妙交融与对立。其在剧中创作的《莲灯》、《一半》、《你去》等人物主题咏叹,旋律唯美过耳难忘,而歌曲的演唱难度也是对演员的极大挑战。
全剧呈现了林徽因大半生许多重要的人生节点,除了梁思成、徐志摩,还有一众民国知识分子群像。
整部剧格局宏大,舞美设计上巧妙运用了主人公的建筑手稿这一元素,结合独特简约的舞台布景,在多媒体与灯光的巧妙配合下营造出写意化的中国建筑之美,以及时光流转、空间转换的舞台效果。服装、道具追求细节,力图还原民国风范。舞台上的些许留白,为观众留下思考与想象空间。
歌剧《林徽因》注定是一部“颠覆”之作。它不仅颠覆了公众对林徽因的狭隘认知,也颠覆了观众对歌剧的传统认识。除却阳春白雪,歌剧也可以很时尚很亲切。
主创们坦言这部剧对演员们的全方位要求大大提高,打破了此前歌剧演员在注重演唱的情况下对肢体幅度的“安全”平衡,重建了新的表演模式,强化了舞台表现力,要求以前强调“唱功”的美声演员们在具备歌剧演员的高实力唱功之外,还要拥有音乐剧演员的灵活肢体、话剧演员的台词表演功力等多重特质,同时也让这部作品囊括了多种艺术形态的美学特征,观赏性与艺术性兼具。
林徽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女神or女汉子?学霸or精英?魅力无边又有点儿小作?还有人说她是…傲娇孔雀女?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爱她的人为之疯狂,不爱的人却也忍不住想去关注。那些风花雪月、诗文雅韵,都敌不过一部歌剧用两个小时带你走近林徽因,去看一看那个时代的一段传奇。
在歌剧《林徽因》中,她是与徐志摩剑桥泛舟的青葱少女,她是与梁思成一起视建筑学为毕生志业的宾大学生,她是“太太客厅”中风华绝代的女主人,她是佛光寺内攀上爬下的古建学者,她是抗日烽火下的坚强母亲,她是病榻前追求完美的国徽设计者,她是弥留之际痛心城墙拆除的无助呐喊者……
这一个个鲜明又迥异的身份,叠加出一个充满才情与魅力、却也会绝望无助的林徽因,她不再是上一个时代的旷世遗音,而是这一个时代的心灵共鸣。她一生所追寻的“永恒之美”,令每一个人都心有戚戚。
如今,一个自带颠覆气质的“林徽因”正款款走来,邀你一起走进歌剧的世界,重新认识林徽因,也尝试爱上歌剧。去感知那个时代的他们,也感知这个时代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