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总理的这次记者会都有哪些亮点?
跟着南报君来看看。
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
中国有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网民们实际上也是群众,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问题普遍关心可以理解。国务院已经要求有关部门作了回应,
就是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
。当然,也可能有人说,你们只是说,有法律保障吗?我在这里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
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
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
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6.5%左右,我看到当时有外媒报道说中国是温和下调了增速。其实,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我曾经在中国少林寺陪同外宾看过武僧表演,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翻十几个跟头不费劲,而
练过十几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头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块头大了
。
我们自己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刚刚你讲到像金融领域。对于这些风险点,我们是高度关注的,发现了会及时处置、靶向治疗,不会让它蔓延。当然,我还必须要强调,
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这几年,我一直听到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的声音,可以说不绝于耳。去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出现7年来增速最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几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我们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必须自我革命,刀刃向内
简政放权核心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的确已经完成了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确定的任务,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仅是审批权,还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许可、资格认证、各种奇葩证明,让企业不堪重负的收费等等,这些都属于简政放权要继续推进的内容。
我们就是要在推进过程中,让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该管的事情上来。
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
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
,我一直说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加以推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甚至会有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韧性。
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
,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确实,
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
,对此,我觉得有不同争议是正常的,
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
,促使它健康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有人向我提问,当时美国总统大选正在白热化阶段,如果新的总统当选,中美关系会不会有大的改变?我的回答是,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特朗普总统当选以后,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通了电话,两位元首都表示要共同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特朗普总统和美国新政府的高官也都明确表示,要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不是风云变幻能够动摇的,也动摇不得。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基础,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至于贸易问题,我在两会参加代表团讨论时,有来自外贸企业的人大代表跟我说,虽然中方是贸易顺差,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利润90%以上是美国企业拿走了,中国的生产企业拿到的利润最低只有2%—3%。
据有关统计,光去年一年,中美的贸易、投资给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过百万个。
当然,各方的统计方法可能不一,没关系,我们坐下来谈,总是会有共识,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可以搁置分歧,
智者的办法是扩大共同利益,分歧点所占比例就会更小。
我想起前两天看到国际上有一个权威智库发表文章,他们认为,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的话,首先受损的是外资企业,首当其冲的是美资企业。
我们不希望看到打贸易战,贸易战带不来贸易公平,而且双方都受损。
现在全世界都比较关心中美关系,中方希望,中美关系不管有什么样的坎坷,还是要向前走、向好处走。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我们有智慧来管控分歧,我们有需要也有条件来扩大共同利益。
望共同努力 把朝鲜半岛紧张气氛降下来
的确,近来半岛乃至于东北亚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紧张很可能会导致冲突,会使相关各方都受损
。我们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紧张的气氛降下来
,使大家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最终解决问题。按常理说,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
。
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
对“一国两制”的方针要全面理解和执行,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说了,
“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
至于说支持香港发展,中央政府会不断地加大力度,会继续出台许多有利于香港发展、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举措。
我们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
,也就是说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这是第一次。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从而受惠,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手机漫游费何时能取消?房贷会持续收紧吗?个税改革方案何时出台?治霾有何举措?
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20个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部门都给出了最新的权威回应。
1、取消手机漫游费何时完成?
工信部:力争提前
三大运营商表示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全部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工信部会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提前达成这个目标。
2、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咋办?
两高:依法惩治,突出打击
3、网络售假怎么处理?
国家质检总局:决不让假冒大行其道
质检总局正在将网购作为重点,监管和服务两手抓以保证网购产品的健康发展。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管理风险监控中心,决不能让假冒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4、网购质量怎么保障?
国家工商总局:交易平台要负首要责任
今年“3.15”《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办法》将正式出台。网店、网络平台出现了问题,它们的信用要记录在案。第三方交易平台要负首要责任。
5、房贷会持续收紧吗?
央行:房贷还会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展
总体来讲,个人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展,但随着政策调整,估计会适当放慢。
6、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怎么办?
国土资源部:正研究,请放心
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续期问题,正在深入调查研究。请大家放心,居民购买住房,其财产权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7、房地产税法何时出台?
人大发言人:今年没有提请安排立法
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8、个税改革方案何时出台?
财政部:正研究设计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考虑适当增加以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的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支出。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该提高就提高。
9、景区坑游客怎么办?
国家旅游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A级景区要有进有出、有奖有罚,主要看游客反映,再明察暗访。对不合格的、坑蒙拐骗游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0、保险理赔难咋治?
保监会:继续出重拳治理
将出重拳治理保险行业理赔难和销售误导两个顽疾。去年,保监会开始了销售误导“回头看”,今年还将强化这方面工作。
11、看病难如何缓解?
卫计委:所有三级医院要带头参与医联体建设
今年所有的三级医院都要带头参与医联体的建设,相信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办法会越来越多。
12、以药补医何时破除?
医改办:今年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将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亿至700亿元。
13、治霾将有何举措?
环保部:下一步主攻冬季取暖污染
一些地区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发,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很多就是针对冬季供暖问题的,要把已经部署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14、什么时候能蓝天常在?
环保部: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得更快
发达国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用了20年到40年的时间,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更快。
15、中小学放学后父母接送麻烦怎么办?
教育部:拟实行弹性放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