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介绍了国自然申请中正反馈回路(
国自然思路:除了A-B-C模式外,国自然中常用的调控模式——正反馈回路
),今天我们介绍另外一个
——
负反馈回路
。
与正反馈回路相比,负反馈回路做的少一些,可能由于正反馈回路的逻辑比较好讲:
A
和
B
作用是同向的,
A
和
B
又能互相激活,所以有害信号在
A-B-A
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方法,最后造成有害的结果
:
反过来看,
负反馈回路的一个作用是维持正常生理信号的平衡
:当
A
高表达激活
B
以后,
B
又能反过来下调
A
,从而导致疾病的信号放大过程被阻断,从而实现
“
回归正常
”
的范围。
当然,并不是说负反馈回路就不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比如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
“A
促进
B
,
B
抑制
A”
的负反馈回路,因此
C
的原因拮抗
/
抑制
/
阻断了
B
对
A
的下调
/
抑制作用
”
,就会导致负反馈回路的
“
失效
”
,从而促进疾病。因此可用的思路是这样:
C
高表达介导
A-B
负反馈回路失调
/
失衡促进疾病发生发展。
下面我们看一些国自然项目中“负反馈回路”相关的题目:
基于
P2Y12
受体介导的
小胶质细胞负反馈控制海马神经元兴奋性
探讨针刺的抗抑郁机制
SLFN5/NOTCH1
负反馈环路
调控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通过
PSGL-1/ELANE/Caspase-3
负反馈调节血小板
m-P-selectin
促炎效应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S100A8/A9
介导的
神经免疫负反馈通路
调节
NAFLD
炎症和代谢稳态的机制研究
端粒酶蛋白亚基
TERT
负反馈调控抑制
PD
神经炎性反应
的分子机制研究
时钟基因
Bmal1/
外泌体
miR-135a-5p/SIRT1
负反馈环路
在失神经支配下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153-3p/HIF1
α双负反馈回路
在幽门螺杆菌介导的胃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最后我们通过几篇文章看一下负反馈回路的研究:
研究主要关注“
RANKL-UCHL1-sCD13
负反馈环路在软骨下骨破骨细胞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对骨关节炎进展的影响
”
。研究发现
UCHL1
在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破骨细胞中显著上调,与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关节炎进展呈强相关
。具体机制为
RANKL
激活
UCHL1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L1
)表达;
UCHL1
作为一种去泛素化酶,能够稳定
CD13
蛋白并增加可溶性
CD13
(
sCD13
)的释放;
sCD13
反作用于破骨细胞前体,抑制
RANKL
诱导的
MAPK
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形成
RANKL-MAPK-UCHL1-sCD13-MAPK
的负反馈环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研究主要关注“
TET2
与瘦素在脂肪细胞中的负反馈环路调节体重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脂肪组织中
TET2
的降低与人类肥胖相关的高瘦素血症相关,抑制
TET2
可以抑制脂肪细胞中瘦素的产生;脂肪细胞中
TET2
的缺乏可降低瘦素水平,并提高瘦素敏感性来抵抗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
。具体机制为
瘦素通过
JAK2-STAT3
信号通路抑制
TET2
水平,而
TET2
与
C/EBP
α相互作用,增加瘦素基因启动子的羟甲基胞嘧啶水平,从而促进瘦素基因表达。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讨论合作
请联系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