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雪雪泥
文 |雪雪泥| 文化传播人,专注情绪管理 文章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微博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麻六记紧急回应! ·  昨天  
新闻株洲  ·  3月1日起,领“红包”! ·  昨天  
湖南日报  ·  突发7.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张兰名下7家公司均已吊销或注销 ·  3 天前  
潇湘晨报  ·  被批吃软饭!具俊晔惊人资产公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雪雪泥

25.5 来病君子|中朝小儿

雪雪泥  · 简书  ·  · 2018-05-12 23:12

正文

中朝从何而来?

《世说新语•言语》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01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

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即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到了汉代的中朝,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方式变化。

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

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

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

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件事无疑关系重大,它不仅表明已把丞相放在政治核心之外,同时也表明内外朝之分已经形成。

汉武帝时期是中朝的孕育形成阶段,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才正式宣告了中朝的诞生,到东汉时以尚书台为首的中朝权力空前膨胀,最终形成了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

02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职掌朝政的实权,由外朝的丞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呢?

主要因为:

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03 名著、典籍中的“中朝”。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临朝叹息, 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西汉朝官自汉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又称内朝。

《汉书·刘辅传》:

群臣莫知其故。于是中朝将军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韩愈《石鼓歌》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上策取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清·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宋中朝厌过岭,今代轺车喜驰骋。

04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朝”。

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

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晋书·王隐传》:

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长秋寺》: (寺)亦在延年里,即是晋中朝时金市处。”

宋·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