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丽俊
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DeepSeek成了“老中医”?AI能看病但 ... ·  昨天  
求是网  ·  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  昨天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阶 ... ·  3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丽俊

问题比答案重要:如何结构化提问?

张丽俊  · 公众号  ·  · 2024-08-02 07:00

正文

导语: 如何提出好问题? 本文与大家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到了8月,意味着Q3季度进入了深水区。


很多人在赶业绩,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思考。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越忙,就越不思考,越不思考,就越瞎忙,一个错误的循环就这么持续下去了。


当我们忙于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思考,而思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提问。


就像彼得·德鲁克说:“ 最重要且最困难的工作,并不是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发现正确的问题。


深以为然。问题远比答案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打开全新的局面。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问题,这个固然很重要。


但是,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只会忙于解决问题,却从不提出问题,那么他就对自己丧失了主动权,只能给别人的问题擦屁股。


工作中,我也不喜欢永远“没有问题”的人,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会提问,他大概率没有思考,处在愚昧之巅。


1.好问题,能打破思维的高墙


很多时候,帮助我们成功的东西,恰恰会成为束缚我们进一步成功的高墙。


有些人总是沉溺于惯性思维,习惯用过往的经验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结果他总在一个老困局里打转。


这时候,你只需问个好问题,兴许就有新思路。


商业上有这么个故事:


松下幸之助执掌公司的时期,电视机价格不断下滑,技术人员不得不绞尽脑汁探讨如何将成本降低10%。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得出一个好的办法。


这时候,松下幸之助说:


如果大家没办法将成本降低10%的话,那就想办法把成本降低30%怎样?


他不在原有的10%里打转,而是提出了一个降低30%成本的更大的问题。 这样,原来的问题自动就消失了。


因为要降低30%成本,就不是像原来那样小打小闹能完成的,而是必须从底层对现有的流程、生产设计进行全面改造。


你看,好的问题,能打破思维禁锢, 大大改变答案产出的范围


2.好问题,能帮助你找到本质解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一个问题里兜兜转转,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停留在表层。


与其匆匆忙忙给个解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如深入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好的问题,往往能帮助我们下探到本质。


举个例子: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


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很多人听闻这一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福特先生没有立马往马场跑,而是继续问了个问题:“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到达目的地。”


就这样,答案在好的提问下自动浮现了出来,客户真正想要的根本不是马,而是想要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


于是,他成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


所以,好的问题,能避免我们患上“肤浅综合征”,一直往下探,直到找到本质解。


3.好问题,能促进学习,持续成长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说:“ 一旦学会提问,你就学会了学习, 再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找到问题的答案。”


没错,如果你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你自然就会去向书本学习、向老师求教、向优秀同行借鉴。


因为,只有持续学习,你才能解决让自己疑惑的问题。


做管理这二十年来,每次下属找我沟通的时候,我都希望他们能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和我沟通。


我自己也会经常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深度思考,自己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而一个人的成长,也就在“提出问题-持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完成的。


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不会提问,他就永远没有成长。所以你千万不要随意把问号变成了句号。


如何正确提问?


想要提出好的问题,就得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框架。


有原则有框架的提问,就是结构化提问,你就不至于在表层打转。


在《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一书中,提到过好的提问的4个方向,是一个很好的结构化提问的框架。


1.提问,要询问事物的本质


你不能随便问,也不能为了伸手要答案而刻意问,而是要直指本质地去发问。


怎样做到提出本质问题?


我举一个自己复盘管理者的例子。


管理者告诉我有销售辞职了,他想要立马招人,补上漏洞。


我问:是哪些销售辞职了?


他说:有老销售和新销售。


我问:他们都是为什么辞职?


管理者:是因为赚不到钱。


我问他:老销售为什么赚不到钱?


管理者:是因为提成制度不合理,他的业绩好,但赚不到钱,就走了。


我又问:新销售为什么赚不到钱?


他说:因为业绩不好,没有人带他们。


我问:你为什么不带他们?


他告诉我:只顾着搞业务了,没有培养人。


如果不能解决制度问题,不解决管理者不关心人的问题,哪怕是重新招十个人,这个问题还会重复出现。


所以,直指本质的提问,核心就是学会剥洋葱。


通过一层一层向下问问题,最后一定能剥到问题的核心,抓到问题的本质。


2.要提面向未来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总是纠缠于过去和现在,不自觉就变近视了,目光短浅了,看不清问题,找不到出路。


你搞不清楚什么事才是真正值得自己去做的,因为所有事情,好像都要做,于是陷入一团乱麻。


而面向未来的问题,就是不纠缠于过去的对错,而是看向未来提问,“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比如,“3年后我想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部门一年后应该实现什么战略目标?”


你会发现,一旦面向未来提问,此刻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这里的核心,就是要看得比别人长远,看到长远应该成为的样子。


然后,基于这个未来,倒推自己现在需要做什么,有什么方法,哪些是无效的,不该做,哪些又是可做可不做的。


3.要提跳脱束缚的问题


所谓跳脱束缚的问题,就是你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给锁住了。


有很多人, 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却被过去经验框住,以为现在的做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时候,要跳出原有框架,问问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这是全部解法了吗?”


当你发出这样的问题,就会逼自己去想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框在一个确定性的死局下。


举个置业顾问的例子,现在他们生意难做,要想尽办法去拓客。


但是,大部分的人,凭借以往经验,只会想到让公司去投广告,要么就疯狂打电话,这就是走上了死局。


而有的置业顾问,就懂得问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


他们逼自己想办法,然后真的想到了办法。


其中一些人,就跑去了小红书获客,他们把自己打造成城市文旅专家的人设。


他们心中忘记卖房,而是跟客户做朋友,取得客户信任。


最后,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这些人竟然也能拿到百万以上的提成。


所以,人是活的,跳出束缚提问,逼自己想办法,就真的会有办法。


4.提问,要激发对方


有很多人,他会提问,但经常是质问、反问、带着立场去提问。


就拿管理工作来说,员工事情没做好,有的管理者喜欢质问,“你是怎么做事的?”


还有有管理者喜欢“预设立场”地提问,“为什么这么久了,你一直没有进步?”


质问,背后是强烈的情绪。带着立场提问,实际上是先入为主的下结论了。


这些都不是好的提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