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是中国成立最早,注册会员最多的专业性书法交流网站。 本站旨在为广大书画家、爱好者提供最新书坛新闻咨讯,学术成果、书画展览、书画印学习创作交流以及艺术品交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2.24 日本文化中,腋下会被视为性感的表达 ·  3 小时前  
一颗青杏  ·  可以挂在包上带出门的甜酷小玩具(*╹▽╹*) ·  5 小时前  
槽值  ·  抠搜萨莉亚,被“平替后浪”偷家了 ·  13 小时前  
于小戈  ·  惊悚,一个比一个离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书法网

纵笔浩放 妙解真趣  ——杜浩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网  · 公众号  ·  · 2019-12-01 10:43

正文

杜浩

杜浩,男,山东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现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王羲之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纵笔浩放 妙解真趣

——杜浩的书法艺术


杜浩学书以二王入手,先从山东大学张传旭先生研读三年,行书取得精进;又入中央美院邱振中先生门下以颜真卿书风为题,对晋唐书法广事勾稽探研,在行楷隶书诸体收获良多。至为难得的是他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联系紧密,互为援攀交替上升,反映到作品上是日有所进,渐渐超能入逸,赫然独出。这也许是他与启功先生一样,得教师职业言传身教的思想行为方式所益。杜浩尝背临羲献名帖,观者以为神肖酷似,此乃旦夕研读临写,体味描摹吟咏与积累肌肉记忆,得右军本家遒媚气息发自由衷所致。杜浩自己创作时庶几可心手相应,于二王一路之笔锋兼用,圆转方折变化万端的妙处多所发挥,且施法自然,姿态清新,脱略痕迹。近几年来,他在取法宋人以前的蹊行上又以明清诸家踵事增华,于赵松雪会心甚多,在笔势上得右军如龙变幻之外,于点画间兼有孟頫之珠玉琳琅。他在字形上放手流变,长短欹侧生姿,既强调了纵势上的贯气,又在横行之间谐调钟吕阴阳,密切了字与字之间的连绵态势,雄奇飞动,章法随之动荡多变。在学书的朋友圈里,杜浩的字“写的漂亮”是有名的。这种漂亮是他根基扎实,追求中华书学传统正朔,由拙返巧举重若轻所致,是质朴慧根之上自然生发的尽态极妍,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漂亮可言。张传旭老师赞他:“格调清雅,结字秀美、脉络通贯、气息纯正”,诚非虚誉也,这在以丑怪粗黑为创新捷径的书坛风气之下,尤为难得。杜浩的用笔讲求来历亦非常连贯,在迅疾括利之间有顿挫抑扬,似爵士乐衍生自由乐句枝蔓一样,书写中带有强烈的即兴感,奔泻而下的行气,在文彩氤氲中,显露俊爽刚健的建安风力,墨韵飞白,动态流美,绝少尘俗流弊。



邱振中先生高足很多,杜浩为其中理论与创作较为均衡者,他行草兼善,在书坛屡获嘉誉,且思闻渊湛,多有著述。他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编有书法考级辅导教材两册,体例便捷,言简义深。隶书是其自言用功最少者,他曾谦称“只偶一为之耳,且古来篆隶无大家”,然嶙嶙峋峋古意奇崛,为我所钟爱羡慕不已。夙夜茶饭酒后,铺纸研墨且书且谈,听他闲聊古今书家,某某几斤几两几段几分,某某笔力雄健少有才名,某某风格泼辣老来弥坚。。。。。。夜半更深,看他笔底龙蛇渊渟岳峙,言辞平易如数家珍,我却徒生青梅煮酒,谁为天下英雄敌手的慷慨志气。

(王东辉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恭王府展览部副主任)



清雅散淡似倪瓒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在古代中国,“圣”的根本意义在于,总结过去传统,创造可供遵循的一定规则,便于后人学习。由此,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言王字“穷变化,集大成”。

在我看来,羲之之后,书法向着两个方向延伸:一是楷法的确立。书法以汉字为书写符号,首先是带有社会传播功能的书写形式,魏晋之前,字体书体不分,从晋楷到唐楷,汉字在实用性的作用下愈发规则,变得更加实用。这种变化的结果是,魏晋行草以篆隶为基,唐之后的行草以唐楷为基,两者在笔触形式上具有根本差别,书写效果自然不同;二是情感的流露。情感之抒发,愈晚愈烈,历史大势所趋。从书法史上来看,魏晋为关键,自隶书一分为三,楷行草确立,功能也随之分化,楷书最具实用功能,草书最具抒情功能,行书介于两者之间。

这两种趋势又彼此缠绕在一起,以篆隶为基础的行草,均衡的行笔过程对书写者的个体情感形成约束,线条保持独有的质感,即便在怀素的狂草中,它也是含蓄的、内敛的。而以唐楷为基础的行草,行笔的跳跃度加大,情感往往溢出形式之外,例如晚明书坛的霸悍之风,线条遭受到来自书写者内在精神力量的破坏,呈现出极端的泞沱之态。就书法史的意义而言,这种变化趋势当是一种历史必然;可是,书法史意义并不等同书法意义,论及后者,则是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古典书法形态的背离。上述两个方向延续到当今书坛:在楷书的基础上,书写者对二王笔法进行了相当程度地局部夸张,与之相应的是局部简化,这从智永到赵孟頫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书写者缺少合理的节制,流露出强烈的情感,甚至冲毁外在形式。可以说,法立而书衰,情显而书亡。



在此境况下,杜浩书法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样态。他学习羲之,在书写过程中并不追求唐楷行笔的起伏,而是将笔尖迫下,让其在纸上做横向的缓慢运动,形成一种近似皴擦的笔触效果,由此带有如下几点特征:第一,用笔尖皴擦,极少用到笔腹,因此在起笔、转折、收笔处留有明显的尖角,有一种凛凛锐利之感;第二,保持笔尖与纸张的平行,获得了行笔速度,转折处流动自如,字群结构明显;第三,笔尖轻轻擦过纸面,线条带有相当多的干笔特征,但枯中含润。



他的书法中表现出了“生”“拙”的意味,受《丧乱》的影响,在宛转的弧形线条之中常加入稚拙的直笔,由此避免了学二王者熟而俗的通病,董其昌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这用在杜浩的书法中也十分恰当。“生”、“拙”意味的是对个体情感进行节制后带来的书写效果,这种内心的纯粹本然的状态更加接近真正的王羲之,技巧反而会形成遮蔽,适得其反,所以说,今天学习王羲之的“炫技派”恰恰是对羲之古典精神的背离。如果仔细观察杜浩的书法,会发现在笔法上并不复杂,也不追求过多的技巧变化,却含有一种轻松优雅的韵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