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3日 全国各地区鸡蛋报价! ·  15 小时前  
网信安徽  ·  这种食物深受追捧!尽量少吃,不只糖多→ ·  18 小时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墙上插上它,24小时物理除螨,让千万螨虫集体 ... ·  昨天  
上饶新闻  ·  团圆“食”刻,解锁上饶一县一道菜 ·  昨天  
上饶新闻  ·  团圆“食”刻,解锁上饶一县一道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日本动画Chiikawa:不是“电子布洛芬”,是残酷与悲剧的一种可爱写法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 2024-07-03 10:00

正文


撰文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你也许不知道Chiikawa是什么,但很可能在某处见过这三只萌物:蓝色裤头猫小八、白饭团子似的吉伊,以及黄色兔子乌萨奇。Chiikawa是由日本漫画家Nagano创作、自2020年起在推特上连载至今的漫画作品,并在2022年被动画化。这部作品在国内的流行也有迹可循,最先出圈的是满天飞的表情包以及“娃妈”们晒出的日代手办,今年则在名创优品的联名之下引发了“买谷热潮”,粉丝们粉粉在线下快闪店通宵排队,只为购得心爱的角色玩偶。

这部作品受到如此欢迎,当然与其萌属性脱不开干系。“chiikawa”在日语中正是“既小又可爱”的意思,动画每集只有一分钟左右,用极短的篇幅讲述了三只性格迥异的小可爱时而快乐玩耍、时而辛苦劳累的生活。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这么多人对它中毒颇深,颇为可惜的是,除去少数内容向的评论,大多数简体中文媒体止步于“年轻人的电子布洛芬”这类简略分析。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的挖掘,Chiikawa的“毒性”是什么?我们在其中看到和追求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Chiikawa动画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可爱与残酷的辩证法


每个最初受到Chiikawa吸引的人,大概都是抱着轻松的心情点开动画的,前几集剧情也的确是在草地上玩耍的闲散日常,小八自创的歌曲唱的都是“黄油面包,雨后还未干透的土地”这类小确幸。但是随着剧情发现,你却会发现,原来小可爱们也要起早贪黑地打工赚钱,它们从事的劳动也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部分,基本是除草、给柠檬贴标签这样疲惫的体力活,从事名为“讨伐”的工作时还有可能与怪物交战而丢掉性命。

除此之外,阶层和能力的格差也随处可见,主角吉伊住的是中奖得来的房子,小八却住在没有门的山洞,用旧旧的碗筷吃着粗茶淡饭。为了赚到更多钱,小可爱们要考取除草资格证,小八成功拿到五级除草证,吉伊却接连两次都没能合格。这明显违背了治愈系作品的惯例——第一次没考过,经过努力收获成功才更符合观众的期待。也正是因此,Chiikawa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现实的写照,无论是永远无法通过的考试,还是因为紧张而失败的舞台表演,都能随机唤起观众心中的恐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偏偏存在着最纯粹的友谊,吉伊和小八在陷入危险时相互扶持、为对方着想。吉伊考试失败后,小八难过到彻夜未眠,没想到吉伊为了不让自己担心,不仅送来小饼干作为贺礼,还笑着拿出课本让小八督促自己复习功课。作者Nagano在此处神来一笔——小八举起课本挡住脸,掩饰着自己因为感动而泣不成声的脸庞,这一幕也击中了许多屏幕前的观众。

Chiikawa动画剧照。图片来源:bilibili

“美好”与“残酷”、“有情的朋友”与“无情的环境”的反差,这些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此前, 界面文化的亚文化盘点文章 曾经提到,由于世界的黑暗与残忍,可爱才显得尤其珍贵,两者形成了互相转换和支撑的辩证关系。Chiikawa世界的残酷与现实生活如出一辙,却又拥有乌托邦的温暖友谊,这一点抚慰着打工人的心。就如动画评论区经常出现的留言那样:明明是情节这么简单的故事,为什么却美好到让人想流泪?

虽然隐含着现实主义问题,却能以动人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让观众短暂忘记现实的烦恼,这是Chiikawa的魅力所在,只不过,这样的作品并不罕见。社会学者河野真太郎在著作《战斗公主 劳动少女》中指出,现代新教育小说的把戏之一,就是把阶级差异调换成(自由主义的)文化与身份差异。比如在《哈利·波特》中,哈利从贫穷的孤儿成长为魔法师,从而实现了阶级跨越,这个过程却被置换成为“对本我的探究和觉醒”。同样,相比于角色之间的贫富差异,Chiikawa中角色们的不同个性才是引起共鸣的关键——吉伊胆小社恐又容易害羞,正是i人们的自我写照;小八热情开朗,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朋友;乌萨奇看似脱线又喜欢发疯怪叫,却是面临困境时最靠谱的那一个,被粉丝们奉为“乌皇”,是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战斗公主 劳动少女》
[日] 河野真太郎 著 赫杨 译
漓江出版社 2023-8-27


乘着“虚构的败北”风潮获得成功


就这样,Chiikawa塑造了既真实又不乏理想色彩的角色,它描绘的也不再是远离此地的浪漫大冒险,而是既与现实相连又理想化的“永无止尽”的日常。在日本评论家宇野常宽看来,这种叙事结构早在千禧年的前半期就已经出现了,《轻音少女》和《阿兹漫画大王》就是其代表。这表明,我们已经来到“虚构”不再流行的时代,比起“他人的故事”,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故事”更感兴趣,将拍好的照片上传到脸书或推特,收到上百个赞,这就是当今御宅族的形象。

按照这一观点,Chiikawa可谓是乘着“虚构的败北”之风潮获得成功的作品。比如有评论者认为,比起过去的《哆啦A梦》《蜡笔小新》或《樱桃小丸子》等同样描绘了可爱角色的作品,Chiikawa中的主角吉伊不仅可爱,重点是还很可怜,这说明观众们对弱势角色的需求正在上升,我们十分需要在这类人物身上投射自己的童年阴影和多虑的内心。

而在有些评论者看来,Chiikawa真正值得关注的甚至不是故事或主题,而是出版媒介,即它是一部发在推特上的漫画。故事发生的地方虽然是异世界,却经常出现日本便利店会售卖的真实食物,比如“查露面拉”牌方便面、全家的炸鸡排。

又由于它不像传统漫画那样按章节连载,而是逐页连载,粉丝们会在每次更新后兴致勃勃地留言猜测剧情走向,这也让Chiikawa得到了病毒式传播。也就是说,读者并不是把它当作虚构作品来阅读,而是当成一种虚构与事实结合的体验来经历的。

Chiikawa动画剧照。图片来源:bilibili

甚至,即使完全脱离故事情节,Chiikawa的角色也完全能够被消费,许许多多的人用着乌萨奇表情包却从未看过动画;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也经常能看到反复播放同一段内容的切片,比如乌萨奇魔性的尖叫或者吉伊跳舞的蠢萌姿态,粉丝们对此也毫不避讳,还会互相调侃“故意把手机掉到床缝里听了俩小时”或“这位吉伊妈你可真会享受”。按照作家稻田丰史在《倍速社会》中的看法,反复播放与倍速播放如出一辙,如今的观众在整集跳看和使用倍速上“毫不手软”,也会把喜欢的作品看上好几遍。他认为,观众只想截取作品最“精华”的部分,却丢失了作品真正重要的意韵,是一种颇为可悲的行为。


在败北之后挖掘虚构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如上述所说,Chiikawa也顶多是一部逃不出社交媒体手掌心的二流作品罢了,它只需要持续描绘那永无止境的幸福日常,再加上偶尔出人意料的残酷情节作为调剂,就能让一批拥趸乖乖掏钱买下周边,事实上,这早已是动画/游戏业界的惯用套路。然而在笔者看来,Chiikawa其实是一部对自身弱点拥有充分批判意识的作品,换言之,即使在虚构已经失败的当下,作者Nagano也仍然在尝试挖掘虚构作品的可能性。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差不多同时期出现的作品,如果按照”现实向治愈“的大概分类,以3.11大地震为背景的《铃芽之旅》以及以重组家庭为主题的《间谍过家家》无疑是其中的佳作,它们在每况愈下之时给出一个仍有希望的结局。虽然在宇野常宽看来,这样的希望实际上毫无说服力,更像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期盼。与之相反,在Chiikawa中,情节走向始终在不稳定的氛围中进行着,如同开放迷宫,根本不存在令人安心的结局。

《铃芽之旅》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集中体现这一点的,是故事的关键世界观设定。Chiikawa的世界除了人畜无害的小可爱,还有名为“大强”的怪物,这两者存在绝对的战力差别,是被捕食和捕食的敌对关系。虽然作者并未明确表示过,但种种迹象表明,小可爱和大强可以互相进行身份转换,这个“黑深残”的设定令人想起另一部现实向作品《进击的巨人》:人类最终发现,自己想要打倒的巨人正是由人类变来的。但与之有所不同的是,Chiikawa中的角色可以出于自愿变身,甚至为此不惜占据无辜的小可爱的身体。

“飞鼠”这个角色就是这么做的:一名样貌丑陋的怪物大强为了获得可爱的外表,夺走了飞鼠的身体并四处招摇撞骗,留下真正的飞鼠每天以泪洗面,对着流星祈祷回到原本的身体。假飞鼠的出现引发读者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它的做法既恶心又不道德,也有人觉得正是可爱外表下的邪恶灵魂才让角色变得丰满立体。有趣的是,面对其中的伦理困境,作者Nagano本人似乎抱着不置可否的玩味态度——连载至今,真飞鼠仍没能如愿取回身体,假飞鼠则凭借装可爱的本事顺利成为了常驻角色。

喜欢装可爱的假飞鼠。图片来源:作者的推特

也就是说,在可爱与残酷的辩证法中,Nagano并未做出价值判断,而是任由故事发展,并不时表现出黑色幽默。为什么要这样讲故事呢?Nagano在某次采访中的发言提供了线索。她认为,这些荒诞的故事并没什么深意,只是因为她会被“雌螳螂吃雄螳螂这种生物无情的本质所吸引”。这样的创作手法,让Chiikawa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命运无常、死亡如影随形的地方,也使得Nagano的认识论无形中与庄子更为接近——自然是无关乎真伪或是非的,所以应当顺应自然之道,超越人的价值判断。

比起描绘沉重的主题,Nagano也更喜欢描绘状况发生时角色的身体反应。读过Chiikawa漫画就能理解她的意思,比起台词,这部作品往往是通过动作或表情来暗示剧情走向的(主角团中会说人话的只有小八):一个装满到变形的小挎包说明了吉伊想要和朋友分享好东西的心情;即使是表情万年不变的乌萨奇,眉毛或嘴巴的微微抽动也能传达出情绪变化。总之,要在短短的几格之内塞下如此丰富的信息量,这样的作品是无法倍速观看的,也很难仅凭台词和字幕就明白全部情节。

小红书上粉丝对Chiikawa的解读。图片来源:@觉_ArikaSator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