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肝脏疾病是世界疾病负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肝脏疾病影响了约3亿人口,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肝病大国”。因此,运用合理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控制肝病的继续蔓延。随着进入“互联网+”医疗,为提升肝病的防治效益,更加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为一项必要的举措。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重点研究病种为肝病,承担着我国肝病研究的核心任务。针对肝病的特点,建设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提升患者对肝脏疾病的认知程度,做到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实时追踪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与出院后康复阶段的各类信息,从而研究中医药治疗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升我院对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管理水平。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建设目标 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旨在建设一套能够满足慢性肝病患者病程跟踪、临床疗效评估及研究的管理平台。对慢性肝病患者从预防、治疗、随访、康复等方面进行指导,逐步实现对慢性肝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和指导。通过对系统数据分析库建设,将实时、动态、全面收集临床数据和患者出院后的病情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2 建设原则 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遵循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科学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易维护性、松散耦合性等原则。
2.3 主要需求 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包括医护人员、慢性肝病患者、医院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主要实现两大需求。
2.3.1 患者随访 以“互联网+”医疗为契机,构建起医生和患者、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桥梁,实现数据多方共享,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多方面指导,实现对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3.2 临床科研管理 从医院HIS、EMR、LIS、PACS等医院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结合平台内采集的患者病程信息,形成完整的数据集,对其进行分析与挖掘,从而更好地研究中医药在慢性肝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 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交互层、数据存储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各层由相关技术元素组成,为系统的信息采集、交换、处理、存储和分析提供支撑,如图1所示。应用服务层分为管理信息平台、APP应用和基础管理三大部分。数据存储服务层分为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两部分。数据交互层实现系统与HIS、EMR、LIS、PACS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基础设施层包括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中医诊疗设备等。
图1 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系统架构图
3.2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核心应用是患者随访,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以随访单为数据主线,构建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医生创建随访单、录入患者信息、查看和分析随访结果,并为患者给出建议;患者填写随访单和查看医生回复的信息;同时系统管理员对医生信息和随访单等信息进行管理。
图2 系统随访工作流程图
3.3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该系统主要分为管理信息平台、医生APP和患者APP三大部分,见图3所示。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系统数据、基础业务、应用业务和统计分析四大模块,涉及系统管理、随访单管理、患者管理、档案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等功能;医生APP主要提供随访信息管理、患者管理、短消息管理和我的信息等功能;患者APP主要提供肝病门户、随访信息管理、短消息管理和我的信息等功能。
图3 系统功能结构图
3.4 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数据库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针对系统的两大主要应用对象进行数据库设计研究,其E-R图如图4所示,以患者、医生、随访单及患者相关的检验检查单、就诊记录作为实体,反映了彼此之间的重要联系,呈现了系统数据库的主要结构。
图4 E-R图
3.5 系统接口设计 该系统与HIS、EMR、LIS、PACS的通讯方式采用数据库直连的方法,数据交换采用“写临时表-调存储过程-读临时表”的方式实现。由该系统控制数据库实务的提交,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6 安全架构设计 为保证医院网络与数据安全,采用了安全网关+前置机+安全隔离网闸三位一体的安全架构。在网络边界处部署安全网关实现防火墙、防病毒、入侵防护等安全防护功能;使用安全隔离网闸在物理上完全对互联网和医院局域网进行隔离,并在网闸两侧部署内/外网前置服务器,外网前置服务器通过内部链路访问内网前置服务器,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信息交换。
4 系统特点
4.1 多种操作途径 支持PC端和移动端等多种操作方式。
4.2 全新的科研管理模式 支持同时对一个或多个科研项目进行实施和管理,不局限于一个临床科室或者一个科研项目,可以实现对本院所有临床科研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及单个科研项目的个性化支持。
4.3 规范的科研流程 基于规范的临床试验业务流程开发,提供内置的规范化流程以供开展规范的临床试验。
4.4 灵活的表单定制 支持自行定义数据采集表单,并支持多种数据录入方式和数据质量校验。
4.5 全面的数据集成 支持从HIS、EMR、LIS、PACS等系统中自动化采集数据,无需重复手工录入,极大减轻了科研工作量,更能充分利用医院既有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避免产生临床科研的“信息孤岛”。
5 应用效果
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在我院落地应用后,从患者维度,患者非常满意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肝脏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与医生沟通,提升了对肝脏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个人的病情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医生维度,医生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的病程情况,提升了随访工作的效率;从科研人员维度,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生活数据汇集到该系统中,可方便地采集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
从实际成果可以看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打破了医生和患者的壁垒,也使科研更加紧密联系临床,消除了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减少了患者出院后病情信息采集的不便性,提升了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医患之间的交流,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6 结论
以“互联网+”医疗为契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系统为患者病程跟踪、临床疗效评估、科学研究搭建了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筑起医生和患者、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桥梁,使慢病患者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不仅实现了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生命周期的病程追踪,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也为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7年第6期,作者及单位:陈慧康 周博翔 胡铁骊 陈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
《中国数字医学》微店,点击以下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