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派
这是一个不严肃但很有趣的电影公众号,跟着派爷一起涨姿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封神2》辟谣殷郊法相特效为4500元外包制作 ·  2 天前  
大皖新闻  ·  80亿元!1.60亿人次!《哪吒2》再创新纪录 ·  3 天前  
大皖新闻  ·  80亿元!1.60亿人次!《哪吒2》再创新纪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派

月薪两万,也敢包养小奶狗?

电影派  · 公众号  · 电影  · 2021-05-25 22:24

正文

苏维依坐在宝格丽酒店的意大利餐厅包间内,看着模特脸男友阮林把餐前面包切开叉给她,目光炯炯满怀着期待看她吃下那块面包,突然觉得这几年她在北京的苦没白受,终于苦尽甘来了。
消费水平攀升,鲜肉男友在侧,人生得意须尽欢,于是苏维依又叫来了服务员,加了一瓶NicoLeo。
她微笑着对阮林介绍:“我们刚才点的那支 GRILLO 是青苹果味的,口味比较轻,产自西西里。 NicoLeo 呢,相比较而言偏‘苦甜’口,像是葡萄柚和柠檬皮混合在一起,是宝格丽家族在托斯卡纳买的酒庄酿造出来的,你都品品,看看喜欢哪一支。”
阮林抬起小狗眼看向苏维依:“那我一定会喜欢 NicoLeo ,‘苦甜’,就像是我和你恋爱以来的感觉。你理我时,我像泡在蜜罐里一样甜蜜,你不理我时,我好像吃了苦瓜一样苦涩,”阮林伸出手握住苏维依同样戴着宝格丽尾戒的手,“依依,我真的好爱你。”
不愧是高考考了三百多分的体育生,一张嘴就能暴露贫乏的词汇库,苏维依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阮林自有那些风花雪月的文艺男没有的优点。
首先,他帅;其次,他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人老实可靠。
美丽年轻天真,且活儿好,具备了一切让人幸福的因素。
苏维依对他,是百分之九十九满意的。
今天是苏依维的28岁生日,也是她北漂的第五个年头,她刚从老家回来下了高铁,就拉着行李直奔宝格丽见阮林。
比她小八岁的大二表演系男生阮林,是她今年刚开始谈的初恋。
阮林是个外向的运动型男生,两人约会时经常去玩滑板、攀岩、射箭,苏维依的周末活动也由和闺蜜的五星酒店下午茶变为了室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风光。
虽然两人出去吃喝玩乐的一切花销都由苏维依买单,但她对此毫无怨言,她爱阮林的天真懵懂、体谅周到,所以心甘情愿地给男友花钱。
苏维依对情感博主所鼓吹的“钱在哪,爱就在哪”十分赞同。钱是血汗挣来的,肯给对方痛快花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爱”吗?
和阮林约会时苏维依穿上粉色的阿迪运动套装,时常觉得自己也好像重返了二十岁,回到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
年轻真好,和小鲜肉恋爱真好。
苏维依一点不后悔没在大学谈场恋爱,她是辽宁葫芦岛人,高考失利没考上她理想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上了省内的一所211。大一第一学期就有个同系男生跟她表白,说两人都是葫芦岛的,等毕业后一起回家,他家都给他把房子买好了。
当时苏维依坐在食堂里,吃完了最后一口烤肉饭,用纸巾擦了下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志不在葫芦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她是要拥抱星辰大海的,一心想回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男孩哪是她的菜。

年轻的苏维依认定自己的未来也会像她的名字一样不同寻常,“唯一”文字足以证明她的特别,她要做特别的那个,让人艳羡称奇的存在。

她不当“普通人”。
“依依,我去趟洗手间啊,你快点吃,我都给你把牛排切好了。”阮林的提醒打断了苏维依的回忆。
苏维依点点头,在阮林离开后服务员将他们点的NicoLeo送上来。
“一会再开吧,谢谢。”苏维依对服务员点头微笑,在脑中想象着自己的笑容有多么上流、多么得体大方。
服务员关上门后,苏维依赶紧拿出手机,调出她最常用的相机滤镜,用景深分别把牛排、酒和阮林的Fendi包安排在前、中、后景,状似不经意地拍到包上带 LOGO 的地方。
Fendi的小怪兽双肩包是苏维依在阮林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当时苏维依左思右想后选了 Fendi,Dior、Hermes 显老, GIVENCHY GUCCI VERSACE 又显得太潮男范儿,最后她看上了 Fendi Fendi 是大众知道的奢侈品牌,而还背双肩包的男生普遍是年轻的学生。
今天一发这张照片,大家都会觉得她有一个帅、年轻、有钱的男朋友了。
28岁的她,依然可以是别人艳羡的对象。
苏维依发了朋友圈:“和 R 先生一起过的第一个生日,谢谢你,来到我故事里”,并配上了她精心拍摄的图片 , 包虽模糊,但足以看清牌子了。
她正刷新着朋友圈等待铺天盖地的赞,阮林的手机突然响起,苏维依没理会,可铃声锲而不舍地响着,她嫌麻烦,便接起了手机,来电显示没有备注,是一串号码:“喂,你好?”
“你好,这是 …… 阮林的手机吗? 你是?”
苏维依还盯着她的朋友圈,漫不经心地回答:“是啊,我是他女朋友,他出去了,你哪位,一会我让他给你打回去。”
“不用了,谢谢,没什么事,打扰你们了,回来我再打给他,”那边在挂电话前又说了一句,“阮林的包是你给买的吧,品味真好”。
苏维依此时感到了一些不对劲,女人的第六感告诉她“有情况”,电话里那个女人语气中淡淡的嘲讽还有听上去与阮林之间的熟稔,都让苏维依的侦探细胞被激活。
“阮林劈腿了”,这是苏维依率先得出的结论。
趁着手机还没自动锁屏,苏维依赶紧打开了阮林的微信,她在微信通讯录搜索中输入了刚才的来电号码,果然找到了那个联系人。
可到真相即将被揭开的时候,苏维依却犹豫了,她对着屏幕发愣,不知道该不该点开两人的对话框。
大多数在感情中当了“侦探”的人好像绕不开这个纠结,她们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无比机敏、抽丝剥茧,但到最后环节,答案将水落石出时他们往往止步不前或退缩胆怯。“真的要揭开真相吗”,他们数次问自己。
与其说他们没有承受真相的勇气,不如说他们只是没想好如何安顿、安排要面对新的人生路的自己,正如此时的苏维依一样。
她28岁了,如今跳到知名互联网大厂的苏维依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跳槽六次后她如今的收入在每月扣除六险一金和税收后能到手两万,“两万”,这个在她葫芦岛的七大姑八大姨听起连连竖大拇指的数字,在北京,却不过尔尔。她只是众多疲于奔命的北漂中不敢生病、不舍得请假的普通一员,饿不死,也撑不着。
刚来北京时,囊中羞涩的苏维依和别人合租在租金低廉的天通苑,九十平米的房子住了三家租客,旁边的情侣弄点什么动静她听的一清二楚。

第一次从天通苑坐五号线,苏维依接近崩溃,地铁站里人山人海,在连着三次没挤上地铁后,她终于使出吃奶的力气一路踩着别人的脚说着抱歉,赶在地铁关门前冲了上去。

过了两分钟,前面的车厢传来异动,两个男人竟然因为互相挤了一下就打了起来,其中一个男人的女朋友哭着喊:“大伟,住手,别打了,别打了。”

苏维依闭上眼睛,贫穷,就是这样把人的负面情绪无限度激发的。

两天后,苏维依买了一辆自行车,十公里的路,天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同事问她是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但冬冷夏热的,未免太过折磨人。

她摇摇头,掸了掸自行车车座上的灰尘:“不是,是我不愿意坐地铁。北京的地铁,会让人生出一种‘蝼蚁感’。”
同事看着他,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那句话:“依依,可我们......本来就是蝼蚁啊。”

苏维依没理会,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她才不要做蝼蚁呢。
她默默告诉自己:先脱贫,再恋爱。
她不愿爱人看到她因为钱而抠索、算计的窘态,她觉得爱情应该起于“同甘”,而非“共苦”。
何况当时铺天盖地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鸡汤力量来势汹汹,奋力向前冲的苏维依坚信:“当你的水平上去了,你可挑选对象的层级自然水涨船高”、“你自己买得起 LV 、才有人送你爱马仕”。
事业最重要,事业决定着眼界、人脉、圈层,苏维依下定决心先奔事业。
可慢慢苏维依才发现,大多数人毕生努力一辈子都无法和“事业”二字沾边儿,他们能有的,只是一份饿不死的“工作”而已,并且,连“养家糊口”这样如此生活化的平凡要求也难以达到。
而婚恋市场和职场也是并不相通的两个竞争领域,它们本质上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