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之中总有弄潮儿。内外需不佳的背景之下,中国著名的家电产业集团青岛海尔2016年上半年业绩颇有逆势突围的意味。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管理思路也得以落地。青岛海尔也行进在正进阶为平台式企业的路上。
从财务指标来看,青岛海尔在2016年上半年大环境趋势向下情况下,实现超预期逆势增长。而从单季度数据来看,公司二季度收入、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14.4%,延续了一季度的向上趋势。
上半年国内白电市场延续疲弱态势,行业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行业消费升级、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电商渠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对国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青岛海尔坚持深化移动互联网转型升级与全球化的战略,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构筑长期增长基础。
海尔从迷茫到打通的艰辛之路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每年全球销售额近2000亿元,员工超过七万人,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企业体系,内部有超过400个以上的IT系统,如果要实现打通和移动化转型,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过海尔在转型上的决心还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业务产品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都体现出了自己坚定的决心。海尔的转型目标是从传统的流程驱动变成信息驱动,通过移动端分发到每个人,由信息驱动工作。这个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把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流程化升级为信息化,而且是在这么大的企业里实施,实在是非常宏伟的目标。
这项工程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迷茫的,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去学习,大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最终海尔在2013年引入了金蝶云之家作为连接器,先把简单的PC端的业务、审批、企业微信、微博等搬到手机端,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工作和流程改造,逐步上线了移动签到、智能教室等应用。当迈过一个规模和习惯的节点后,整个系统的推进就方便和快捷了很多,员工开始越来越适应自己的掌上工作,转型最终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系统提升带来的业务提升
移动系统的改造完成其实还是有多方面的好处的,一方面在移动办公上,海尔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个企业的办公协同化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不过更重要的改变远非如此,因为这些移动化办公的系统把移动的理念灌输给了每个员工,还间接的启发了员工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并开始逐渐运用到自己的业务升级中,还实现了自己的业务升级,同时还打造了很多成功的新兴业务。比如海尔内部孵化了很多互联网硬件品牌,如雷神游戏笔记本,都是业内互联网新品牌新营销的典范。
同时,海尔还实现了信息上的互通,外部用户上天猫、京东,或者在微信上关注了海尔的服务号,这些信息会通过后台传到云之家后台,然后传递给每个相关的人。这大大缩短了用户端到产品端的距离,产品经理可以很迅捷的知道自己产品的用户反馈。而对于产线员工来说,对自己的生产速度、效率、成品、增速、环比之类的数据可以了然于胸,这样就加强了所有环节的优化速度。而诸如一些签到、考勤的小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
云平台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
早在16年前,张瑞敏提了一句口号:不触网就死亡,一定要把企业运用到互联网里面去。在2016年天津达沃斯“创新的生态系统”分论坛上张瑞敏表示,海尔所做的就是传统大企业如何在企业内部搭建一个创业的平台。传统时代,企业要么拥有品牌要么给品牌打工。在互联网时代,则是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
海尔对云之家的定位是四点:首先是一个信息聚合平台,海尔所有信息都会在上面作为信息入口存在(门户);其次它是一个轻应用平台(办公应用);其三是创新平台(业务颠覆),其四是创客服务平台。而在这些应用中,最有潜力和最代表趋势的,自然还是万物互联。大家都觉得万物互联时代是一个必然,很多科技互联网公司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短板是,他们缺少万物,只有互联。而海尔则不同,海尔每年生产大量的硬件电器,是真正的拥有了万物,从这个角度说,海尔的万物互联网更容易一些,把自己的产品连起来就可以了。而这个链接,自然就是靠云平台为基础的。
2016上半年,青岛海尔持续深化U+、互联工厂体系与众创汇定制平台的发展,探索“网器+社群”的运营模式,建立面向未来产业生态的基础。公司在3月升级发布了U+智慧生活2.0战略,率先推出智能家电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引领智能家电未来,向“硬件+软件+服务”模式转型。企业在云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监控和反馈,也会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届时海尔的产品云生态将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反馈效率和改进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升,逐渐迈向工业4.0。
海尔这样的巨无霸都可以如此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移动互联网转型,我觉得其他企业更应该重视起来,不然不光在规模和渠道上处于下风,在管理水平和技术上也会越落越远。移动工作平台在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海尔这样的案例一个个成功,一个更清晰的移动未来也会展现在所有企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