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联证券”
近日,国联证券汇总了一份国内干细胞治疗行业发展的行业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干细胞的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及影响行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报告数据准确、来源权威,值得干细胞行业从业者拜读。
1行业概况
(一)行业基本概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细胞,是人体的种子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及其分化产品为有效修复人体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及治愈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要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干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将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另一种疾病治疗途径,从而成立新医学革命的核心。
《干细胞治疗适应症分布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指出:“未来的15年,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发展思路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这是中国首次将干细胞研究技术作为重点技术领域写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发展计划。
2007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基本奉行了“干细胞是医疗手段而不是药物”的监管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又由于干细胞产业的巨额利润,全国超过62%的甲级医院(含军区医院)均“以医疗单位的资质”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干细胞治疗业务。甚至致使境外许多医疗及科研人员来华进行干细胞研究,部分境外的旅游团甚至以“干细胞旅游”的广告让外国公民进入中国进行干细胞治疗,从而引起了以“干细胞是药物,需通过谨慎实验并严格加以监管”为主导思想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谴责。
2012年1月10日,迫于国内对干细胞法规出台的迫切性及国际卫生组织的压力,卫生部叫停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的干细胞治疗活动;从此,中国的干细胞行业也终于正式步入国家法规的监管之下。
2013年3月7日,卫生部/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规范中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根据这三项法规,干细胞产业将形成:“干细胞库(药种)→干细胞制剂制备企业(药厂)→医疗服务机构(医院)”这一产业链条,而其中,干细胞库更是已成为整个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在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科研人员的不断突破创新之下,中国干细胞产业已经处于继欧美发达国家之后第二梯队中的领先地位。
2015年2月26日,经过了政府、国内生物医药、临床医学、法律等各方面专家2年的反复讨论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明确了从2015年至2020年期间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而干细胞研究首次以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明确在了该法规之中。同年7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是自2012年国内干细胞治疗的全面叫停后的3年来,首次以国家法规的形式通过8大章节55条细则详细地公布了干细胞临床治疗的前期化标准。这也直接意味着我国全面、有序开展干细胞临床治疗时代已经开启。
纵观中国干细胞科技和产业过去十年来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从非完全规范到全规范、从模糊到清晰、产业发展态势从弱到强、且政府支持力度持续上升的轨迹。
(二)行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市场来看,干细胞技术及开发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热捧,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股票中,干细胞概念股的相关市值就超过300亿美元。三胜《2014-2018年中国干细胞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预测,全球干细胞产业近两年的潜在市场约8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前后可高达4000亿美元。第一创业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国家政策与资本催生下,中国干细胞产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预计未来5年干细胞产业收入将会从目前的20亿增长到300亿,年均增长率达170%。从收集携带干细胞的人体废弃物样本,到提取扩增干细胞,再到干细胞的存储直至干细胞应用,干细胞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具有良好的赢利性。
根据《2014-2019年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目前干细胞的产业化应用主要在干细胞存储、细胞制备、研究技术、治疗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基础服务等方面。干细胞研究领域,有很多机构和企业,但大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经上市的中源协和,还有后获得风险投资的北科生物都在这一领域开拓空间。干细胞治疗领域,每年新进入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医院增长数量达到几十家,许多专业医院也积极开展干细胞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尝试。此外,我国已经建立起多家产业化基地,包括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华东基地、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天津基地、青岛干细胞产业化基地、无锡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产业化项目基地等。2010年年底,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三)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干细胞行业上游是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业务,主要模式为脐带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造血干细胞、胎盘亚全能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经血等物质的采集与存储;下游主要以开发干细胞制剂、干细胞新药、干细胞医疗技术应用等为主,从而形成一条很大的产业链。
1、产业链上游分析
干细胞采集与存储行业上游包括生物制剂、生物实验耗材及设备等。生物试剂行业主要为干细胞采集与存储提供保存液、消化酶、培养基、冻存试剂等。生物实验耗材为其提供一次性无菌培养皿/瓶、离心管等试验耗材。生物实验设备为其提供干细胞检测和制备的仪器设备。由于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上游产品丰富,供给充足,对公司发展不会形成制约。
2、产业链下游分析
下游主要以开发干细胞制剂、干细胞新药、干细胞医疗技术应用等为主。干细胞产品又包括干细胞药物、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美容与抗衰老技术,以及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基于干细胞的药物筛选模型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有近10种干细胞产品上市,其余大部分处于在研阶段,国内则无任何形式的药物上市。有三种是经过两个国家审批的,比如比利时的TiGenix公司研发的ChondroCelect干细胞药物,2009年通过了欧洲EMA审批通过,2013年又通过美国的FDA的审批。美国Osiris公司研发的Prochymal干细胞药物,2009年通过美国FDA审批,同时在2012年又通过了加拿大HC审批通过。韩国的Medi-post公司研发的Cartistem可特立干细胞药物,2012年通过了韩国的FDA审核,2013年通过了美国FDA的审批。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和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大约为215亿美元,到2013年已经超过40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全球干细胞医疗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195亿美元。从市场分布来看,目前北美和西欧仍是最大的干细胞市场,分别占据了44%和38%的市场份额,而亚太地区排名第三,约占17%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Market Research,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根据华宝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约为20亿元,2012年我国干细胞市场规模达到62亿元,随着干细胞治疗的市场在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干细胞产业规模达到180亿,而据当时的预测,到2015年会达到3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研究所
(五)行业区域性、周期性与季节性特征
干细胞治疗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血液病、糖尿病,这类病种发生情况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征。
干细胞治疗技术走在当前生物医疗科技的前沿,对研发团队与设备有较高要求,且相应干细胞提取、存储及后续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较发达的一线、二线城市应用相对广泛,因此干细胞提取与存储业务在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2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一)技术壁垒
干细胞产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且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干细胞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尤其是干细胞新药研发、细胞模型的建立等领域,需要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等多学科高层次人才的跨专业合作,才能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国际上进行干细胞服务的企业主要通过项目合作研发、依托科研院所或高校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共同开展干细胞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我国行业法律法规的出台加强了对干细胞技术研究的规范化管理,因此,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二)人才壁垒
干细胞产业属于典型的高壁垒行业,人才队伍决定了企业发展空间,尤其是行业领军人物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复合专业知识结构和研发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核心资源,对干细胞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期内聚集和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聘请行业权威人士担任首席科学家难度很高,同时在没有效益的前提下要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也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干细胞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壁垒。
(三)资金壁垒
干细胞产业属于新兴行业,行业处于萌芽期,因此很多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进入干细胞药物的研发阶段,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量进入临床研究,资金投入将大幅增加,同时需要建设新的生产制备车间,并要通过GMP认证。重要的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且属于特别定制非标准设备,费用昂贵。后期建设销售网络也需要投入资金,一种新的产品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占领市场,需要在市场推广与销售队伍建设过程中投入巨额资金。因此,大量资金需求提高了干细胞行业准入门槛。
(四)监管壁垒
干细胞行业作为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的交叉性学科,其研发条件、研发成果的管理与应用,都属于国家严格监管的范畴。因此国家在行业准入、临床研究、技术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干细胞技术与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严格的监管。
3影响行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我国对干细胞技术非常重视,2006年初,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将“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列入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入重点领域快速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和应用,干细胞就属于此列。“十一五”期间,干细胞产业得到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发育与生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的大力支持。
2012年科技部发布《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将纳米研究、量子调控研究、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列为6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作为新型生物医药技术,被强调要有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以推动技术转化应用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幅提高生物经济国际竞争力。
2016年10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继入列2016重点专项之后再次作为重点专项之一,被要求从包括干细胞临床研究、干细胞资源库等8个方面全面部署研究任务,力求推动干细胞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整体提升我国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技术水平。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发布,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作为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规划纲要,旨在推进医学科技进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并明确,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
2017年1月,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关注生物科技行业;2月,发改委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支持包括干细胞在内的细胞治疗产品等领域的生物产业发展。
2、行业发展趋于规范
2011年之前,干细胞领域发展快速,但是,由于缺少规范和监管,导致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为促进干细胞行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原卫生部与国家食药品总局于2011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并于2011年底,发布《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整顿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应用。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颁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此两大政策出台意味着中国干细胞产业正式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行为,保障受试者权益,促进干细胞研究健康发展,为干细胞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016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干细胞纳入药品管理,并明确企业可以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开展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并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申报IND临床批文、NDA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针对干细胞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研发的监管文件,均以办法、指南、原则等为主,没有上升到立法阶段,缺少可操作性。由于法律监管力度不足,行业标准不明确,制约行业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干细胞行业发展以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人才的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欠缺,不利于行业内外交流和发展。国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而我国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滞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足,随着国外具有强大研发实力和技术的企业加速流入中国,对国内企业发展形成冲击不可避免。
3、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干细胞研究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社会赞助,企业发展明显受制于资金不足。虽然国内社会资本及VC/PE普遍看好干细胞行业发展,但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导致对干细胞行业风险投资资金有限,制约了干细胞行业发展进程。
(三)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1、行业监管政策不尽完善的风险
我国干细胞领域配套法规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能否尽快建立、完善和细化我国关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管理法规,使之清晰、有效、规范和可执行,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影响。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取得来源涉及道德伦理上的约束,美国作为细胞生物技术起步较早的国家,但曾因为伦理争议而使得干细胞技术研究一度暂停。因此,受法律政策的滞后性、保守性和伦理方面的制约,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行业监管政策的不完善给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带来一定风险。
2、产品研发风险
细胞治疗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尖端科技。公司所掌握的细胞技术在技术含量、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水平方面已达到先进水平,但具体研发项目仍存在研发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客观风险。由于细胞治疗领域研发及应用研究需要坚实的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如技术研发失败,或者技术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损失。
3、医疗纠纷的风险
细胞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有着传统方式无可取代的优点,但是仍然会面临医疗纠纷的风险。由于细胞技术属于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且患者的体质、病症各异,细胞治疗不排除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的后果,由此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是生物科技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
4、人才流失风险
技术人员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公司作为高新生物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技术发展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公司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技术人员队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不能排除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如果公司出现技术人员流失,将对技术研发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知识产权风险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现状,导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各行业的难题。作为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尽管公司通过申请技术专利等方式来保护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但仍不排除直接竞争对手盗用公司核心技术,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目前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这些措施的落实力度还有待提高,在一段时间内公司仍将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
6、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干细胞产业持续发展,行业竞争加剧促进上下游企业向全产业链覆盖的趋势。上游公司向下游产业延伸,加大对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医疗技术的研发;下游的研发与治疗机构向上游产业渗透,纷纷建立自己的干细胞库,公司能否在未来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成功树立自己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会对公司的经营前景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