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研究院
推出“新经济系列研究”专题,透视新经济领域的水下冰山,本系列我们聚焦前沿医药生物行业,从资本的角度提供观察和解读。
文|博思二毛
承接上篇,将对公司另外两个产品Pamrevlumab与FG-5200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疾病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肺组织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IPF的病因尚不清楚,该病可能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和环境暴露、吸烟、胃食管反流和遗传因素。
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为散发,据统计,每年整体人群中的患病率约(2~29)/10万,且呈逐渐增长趋势,估计以每年11%的比例增长。资料显示,US、Europe和Japan的患病人数分别为60,198、65,557和11,724,年新发病人数分别为22,294、17,238和2,983。
目前批准的两种治疗方法是Roche的Esbriet(吡非尼酮)和勃林格殷格翰 (Boehringer Ingelheim)的OFEV (nintedanib),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在2014年10月获批了IPF。这两种药物都被证明可以减缓患者呼吸功能的丧失(通过用力肺活量(FVC, ml)来衡量),但均不具有逆转肺纤维化的功效。
正在US临床研发的药物有13种处于临床II期,1种处于临床II期,11种处于I期,1种已提交IND。IPF病因不清,因此在研药物的靶点多样。
目前已有初步疗效数据的在研产品如下表:
(请点击查看大图)*仅选取适于比对的研究数据
Pamrevlumab与已获批的两款药物比较图
(点击查看大图)注:Inpulsis-2为尼达尼布的一项III期临床。ASCEND为吡非尼酮的一项III期临床。图片来源于FibroGen data analysis
该图的结论是Pamrevlumab对FVC的改善与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改善程度相当。
而CC-90001、GLPG1690、PBI4050和KD025当前的试验数据均位于蓝色区域的上方(见附纸),即对FVC的改善均好于现有药物。其中CC-90001的改善效果最好。但这几种药物当前试验组较少,且跟踪时间不够长。
有意思的是,PBI-4050在联用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时,发现与尼达尼布有协同作用。Celgene已计划启动CC-90001与尼达尼布的联用研究。
Pamrevlumab最早的试验数据可追溯至2012年,那时候分FVC改善组和FVC恶化组进行分析,该药具有一定的患者差异性,但FGEN并没有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而在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获批之后,IPF适应症下的新药开发基本都以δFVC为判断药效的金标准。
推测Pamrevlumab的出路是:1、基于这金标准,Pamrevlumab可能以匹敌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的疗效获批 2、在患者中验证对部分患者具有尤其显著的改善作用(14/33=42%),从而打开一定的市场。
当前处于临床II期的产品还有以下四种,但还没有有效性数据
(点击查看大图)
Pamrevlumab用于IPF的产品估值,
目前已获批的两种药物销售额如下表
(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Roche官方发布的新闻,吡非尼酮的年花费为94000美元/年(批发价)。据此估计,该药2017年全球IPF患者使用人数约为9437人,美国6948人。渗透率较高的美国市场也仅约11.5%。
Pamrevlumab为单抗药物,药价成本更高;而总的疗效与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相当,市场前景目前不甚明朗。假设Pamrevlumab巅峰销售额能达到8.87亿美元。
假设:Pamrevlumab于2021年获批,巅峰销售额发生于2025年。不考虑价格变动,不进行折现。产品当前价值为6.4亿美元
Pamrevlumab用于胰腺癌的研究处于临床II期,但数据少,且治疗定位还不清晰,因此暂不予估值。
Pamrevlumab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研究2015年启动II期后无任何更新。
疾病介绍: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调查显示,角膜盲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全球大约有5000万名角膜盲患者,其中,中国角膜盲患者约有400万名,并且每年以10万例的速度不断增长。
在国外,角膜移植大多依靠捐献。如美国,每年可进行角膜移植6万多例。然而,我国角膜捐献率不及美国十分之一。目前,我国每年角膜移植手术量在最高峰时只有约5000例。2017年09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文中提出国务院决定取消40项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第19项取消审批后,角膜移植手术使用的人角膜将全面禁止进口,捐献的角膜供给将进一步减少。
目前中国上市和在研的人工角膜产品有四种
(点击查看大图)
角膜移植手术
分两种:
①
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以全层透明角膜代替全层混浊角膜。适应症包括中央性角膜白斑、角膜变性、圆锥角膜、顽固性角膜炎或溃疡及角膜瘘等,这种手术要求移植片内皮细胞有良好活性,故最好取自死后数小时内摘时的眼球。
②
板层角膜移植术。将浅层角膜病变组织切除,留下一定厚度的角膜作移植床,用一块同样大小和厚度的板层移植片放在受眼角膜床上。以间断缝线固定,植片和植床必须平整及互相吻合,才能得到良好的光学效果。适应症包括中浅层的角膜斑翳或营养不良性混浊、进行性角膜炎或溃疡、角膜瘘、角膜肿瘤等。
人工角膜移植术是用透明的
医用高分子材料
制成的特殊光学装置,通过手术将它植入角膜组织中,以取代部分角膜
瘢痕组织
,而重新恢复视力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角膜组织对人工合成材料的排异反应等问题尚未最后解决,远期效果不佳,常造成移植处的房水渗漏及移植片的脱落,故目前尚不可能广泛应用。现阶段人工角膜仅适用于患各种严重角膜疾患后的双目失明,特别是严重的
化学烧伤
引起的全部
角膜白斑
和多次角膜移植术失败,无法再做其他手术者。
根据与某顶级三甲医院眼科医生的沟通情况,目前板层角膜移植较少,也不爱用人工角膜,因为排异反应比较严重。
根据冠昊生物年报情况,“报告期内,广州优得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善营销团队,形成稳定的营销模式;加大学术会议推广力度,参加6场全国 学术会议、40多场省级及地区学术会议,促进与各大医院的战略合作;完善医生的培训模式,加快角膜移植医生队伍的建设。全国筹建了多个角膜移植中心,通过转诊渠道,县级医院为移植中心输送了大量病患。”
因角膜移植手术是一项较为精细高端的手术,目前国内医生的手术娴熟度和对人工角膜的接受度仍然有限。而国内人工角膜企业正在用大力度推广这一新技术。
企业也在推进人工角膜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FGEN的FG-5200作为一种重组人胶原蛋白产品,是一种人工角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