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蜗牛读书
网易精品阅读,价值阅读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蜗牛读书

超热IP #西游记# 的前世今生原来长这样

网易蜗牛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20 11: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蜗小牛说:

《悟空传》里,你们的男朋友彭于晏演出了那个“负尽千重罪,练就不死心”的最帅孙悟空。

不过,蜗牛小牛今天给你讲的是风光背后,《西游记》的辛酸历史:有沙漠里自high的和尚,有身世浮萍的白衣猴子,还有吃了唐僧的沙和尚……


“取经路上有个高昌国,高昌国王(男)也不知道为什么,往死里喜欢玄奘和尚,好吃好喝伺候,就不让走,要和尚永远留在高昌当国师。和尚不愿意啊,就绝食抗议,抗了4天,国王一看人都饿瘦了,舍不得,就同意放人了。 然后又是送他人手啊金银财宝啊大马车啊,又是送通关文牒还结拜成兄弟啊。 对对对,所以后来《西游记》里的通关文牒啊御弟哥哥啊女儿国不放行啊,那都是高昌国王的事迹!



文丨王欢欢

选自《 美好百科2:糟糕!我的脑子在跑



有个成语叫运蹇时乖,是说一个人运气坏透了。这个词最早被用在《西游记》里唐僧的爸爸陈状元身上 ——陈光蕊运蹇时乖啊,坐上了匪人的客船,人家看他媳妇漂亮钱又多,就把他主仆扔进了江心……(我适当通俗化了一下。)


唐僧“运蹇时乖”的爸爸陈光蕊


写这一段儿的并不是吴承恩,而是比吴老师早100多年出生的元末明初人杨景贤。 杨伯伯虽是蒙古族,但打小在杭州长大,爱弹琵琶写小曲讲故事能说笑,是明初当红宫廷剧作家,据说写了18部戏,现在就留下两部,其中一部就是《西游记杂剧》,6本24出。差不多170年后吧,我们现在看的20卷100回《西游记》才印出来。


不过,杨伯伯也不是最早写“西游记”故事的人,要说西游故事,当然得追溯到唐朝玄奘大法师本人。 顺便说一句,人家爸爸才不运蹇时乖!活得好好的!是个陈姓乡绅!人家还有三个哥哥!二哥哥是个高僧,所以玄奘13岁就被带着出家念经了。一念13年,越念越挠头,又发现其他和尚对着经书也是半懂不懂,连猜带蒙的。


于是。26岁那年,玄奘就组织了一帮和尚向朝廷申请,想出国去印度留学取经。 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江山还没治牢靠呢,就没准。和尚四散,只有玄奘不死心,他自己一个人偷偷背上小包袱,就非法出境了。


“非法出境”的玄奘


这一出就是17年啊,真是苦。先是为了避免被守关的士兵射死,需要昼伏夜出;其次和尚遇强盗,刀口上滚来滚去;再次是无边的荒漠啊,吃没得吃,喝没得喝,没人牵马,没人摘桃儿, 遇上四五天狂沙大风没水没粮小马昏迷,就只能靠念经打坐陷入精神迷幻来支撑(《大唐西域记》有好多自我陶醉的体验)。


不过,途中也能遇好事。取经路上有个高昌国,高昌国王(男)也不知道为什么,往死里喜欢玄奘和尚,好吃好喝伺候,就不让走,要和尚永远留在高昌当国师。和尚不愿意啊,就绝食抗议,抗了4天,国王一看人都饿瘦了,舍不得,就同意放人了,然后又是送他人手啊金银财宝啊大马车啊,又是送通关文牒还结拜成兄弟啊。 对对对,所以后来《西游记》里的通关文牒啊御弟哥哥啊女儿国不放行啊,那都是高昌国王的事迹!


“御弟哥哥!”——高昌国国王


总之,以上的故事后来就被大师写进了回忆录 《大唐西域记》 里,接着他的徒弟们给他出了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又把这些经历加上宗教体验和神迹什么的,编得更厉害了点;再后来,贩夫走卒,添油加醋,传来传去,宋朝时,就有了一本叫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的怪力乱神故事书, 到这时,故事里才终于出现了一个叫“猴行者”的朋友。


猴行者不露猴相,化身成白衣秀才,爱老婆,有神通,而且挺乖的。 相比之下,和尚则比现在那个要不乖一点。


孙悟空“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


书上写两个人路过王母蟠桃园,看桃子粉嫩嫩长得又大又圆。


猴子就说了: 两万六千多年前我偷过王母的桃子,现在不敢偷喽。


和尚却说: 我看桃子长得挺大的,你去偷三五个嘛。


猴子说:王母打人太疼,算了。


和尚又说:去偷几个嘛。


劝了三次,猴子不偷,这时候蟠桃自己落了下来。


和尚又说:去捡去捡。


猴子捡来给和尚吃,桃子却变成了个活娃娃,和尚一看就吓跑了。


嗯,那会儿啊,蟠桃和人参果在故事里还是一样东西呢。


悟空,给为师偷几个桃嘛~


除了猴子,沙和尚的原型也露了个脸。 故事第八回,大家要过一个不好过去的地方(估计因为有流沙),那一地带住着深沙神,据说玄奘取了三次经,前两次都被深沙神吃掉了。


所以深沙神看见和尚就乐:上两个你都被我吃了,你骨头还在我包包里呢。说着摇摇包包,可铛铛响。


师父回嘴: 你个笨蛋,这次要是再吃我,我就叫你们一族全完蛋!


深沙神想了想就没吃,他自己化作金桥让和尚通过了。


深沙神是沙和尚的原型


宋朝那时候还没有小说,但《诗话》已经有了章回的雏形,文中又有诗歌来点缀(就是现在“有诗为证”之类的),这似乎是宋末元初小剧场里说书先生讲的版本。不过,宋朝也还没有说书这回事,当时类似的讲故事节目叫“说话”。连说带唱,后来就有了杂剧。


元杂剧有好多个跟《西游记》同名或者有关的版本 ,最有名的就是 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里边师徒4人组队打妖怪的设定已经完成了。再后来,明初有“运蹇时乖”发明者 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 ,里边已经加上了李世民梦里杀龙王的桥段,再有 杨致和4卷41回的明小说《西游记传》 ,此后到万历二十年,南京的世德堂印出了我们现在看的 20卷100回《西游记》


这书一出来就挺畅销,但作者处只敷衍地署了个 “华阳洞天主人” 的名字,书红人不红,没人知道他是谁。 一直到清朝初年,有个叫汪象旭的道长把《西游记》整编为《西游证道书》,还给书加了个作者介绍,认定作者是全真教丘处机老师。


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丘处机!~


元朝文献里确实记载着丘处机著《西游记》的事情,而且那会儿“证道书版”的发行影响力特别大,大家说,行行行,就是他了。此后小一百年吧,市面上的《西游记》就多写着“丘处机著”。


也有人不信的,纪晓岚就说, 这书里都说锦衣卫中书科东城兵马司什么的,全是明朝官制,丘道长一个南宋人哪懂。


还有个清代校勘学家丁晏,是淮安人, 他说《西游记》里说的都是我们淮安话呀,丘处机一个北方人写淮安话小说?奇怪真奇怪。


再后来,有人发现原来丘处机的徒弟李志常写过一个《长春真人西游记》,讲的不是唐僧,而是丘处机自己在西域跑来跑去的地理见闻。 于是大家就心想,切!


其实也是重要的研究资料啦


可丘道长毕竟算历史名人,而真的作者又从未冒头,加上众道士们热情高又团结,不断在书里各处添加炼丹注解, 所以那会儿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把《西游记》当成全真教的求仙访道指南来看。 清末虽然有人提起吴承恩,但到1921年胡适给《西游记》写序,仍说不知道作者是谁。


又过了两年, 1923年,鲁迅和胡适翻了一堆天启、康熙、同治、光绪年间的淮安地方志,这才认定《西游记》的作者叫吴承恩。


用头颅骨“复活”的吴承恩长相


淮安在江苏,按地方志上说, 吴承恩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特有才华,但他考试水平不行 ,快40岁才中了贡生(就是秀才里能去国子监读书的优等生),50岁当了个八品县官,可不到一年就嫌官场黑暗不干了,之后啥也没干,跟蒲松龄差不多(蒲松龄更幽怨,72岁才补成贡生)。


总之,贡生老爷深感世态炎凉,人生不美好,一腔戏谑刻薄,就写成了一堆诗文志怪,然而家里穷,他又没孩子,作品丢的丢散的散,署名留的只剩下几首诗。 《西游记》应该是他闲来逗村里孩子写的小玩意儿,想着格局不大不高尚,故特意没署名,只能在当地的《淮安府志·怀贤文目》里查到。


也有人反驳说,地方志上并没写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游记、诗文还是小说,就算是小说,也不一定是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呀。 这也有理,但鲁老师和胡老师的意思是:你们看这人的生平、态度、文笔,多有意思,明明就跟《西游记》一个腔调!丘处机能这么有意思吗?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里是这么夸吴承恩的:


现在的《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做的,我们看他的诗,晓得他确有“斩鬼”的清兴,而决无“金丹”的道心;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因为其他人都拿不出更靠谱的说法,而当时的胡鲁二人就像洪七公加黄药师一样威望大,所以这个作者事件就这么定了, 但往下走,两人在孙悟空的事情上就说得不一样了。


孙悟空的来历说法众多,比如有人说敦煌壁画里,唐僧后边跟着的胡人和尚尖嘴猴腮,古人“胡僧”“猢狲”不分,于是就有了猴子徒弟的事。


鲁迅与胡适


胡适老师的猜想是,南宋故事里忽然冒出个猴行者,肯定跟当时的中原人爱和印度人交朋友有关系。 印度教传说里有个风神的儿子叫神猴哈努曼,是猴子国的大将军,不仅能飞来飞去,移山倒海,老少咸宜,还很有文化,它的传说比猴子国王、白衣秀才猴行者早出现几百年,所以中国人肯定也逐渐受了这个形象的影响。


神猴哈奴曼


而鲁老师不同意,他觉得孙悟空的原型是中国古代的水神无支祁。 这个无支祁,据说是水中第一大妖怪,大禹治水的时候跟大禹叫过板,被人用铁链子绑在龟山脚下,沉在淮水底。你看,孙悟空被五指山压,无支祁被龟山压,两人都火眼金睛,都是大力猿猴,都熟悉水性爱跟龙王玩儿,而且大禹定海神针变的金箍棒直接就连起了这两个妖怪,缘分啊!


水神无支祁


说起无支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相信这家伙的出处肯定特别古老,唐朝《国史补》里还特正经地表示《山海经》对其有记载。


但其实,它只是一个唐代人编的!


这个人叫李公佐,他写的最有名的故事是 《南柯太守传》 ,讲一游侠公子,醉倒在家中院南的古槐下,于是被古槐国邀请去玩。他在古槐国娶了公主,当了太守,立下战功,后来功高盖主,国王怕他夺权,又把他遣送回家。公子挺不高兴地进家门,睁眼一看,发现自己仍在树下喝酒呢,之前种种不过是做了场梦。


这梦,也并非李公佐先做的,往前若干年,还有沈既济写的 《枕中记》 ,就是黄粱一梦的故事。总之梦来梦去,到明朝,汤显祖又写了戏曲 《南柯梦》 ,收进他的“玉茗堂四梦”里。“四梦”中的另一梦叫作“牡丹亭”,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于是受此鼓舞,很多很多年以后,有位言情小说家阿姨便写出了让一众年轻人大吼大叫、死去活来的名作《六个梦》。(最后一句我瞎说的,请别较真。)



你可以在“网易蜗牛读书”中阅读:



《悟空传》


今何在





《美好百科2:糟糕!我的脑子在跑


王欢欢




《西游记》


【明】吴承恩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再加个活动预告

肯·福莱特

#世纪三部曲# 七天共读活动

详情请见今日二条


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

长按关注

不疾而速 与你共读

戳我,直接阅读《悟空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