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姐财局  ·  大哥开始割韭菜了? ·  9 小时前  
EarlETF  ·  EarlETF图表周刊2024-10-26 ·  3 天前  
投行小兵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风险 ·  3 天前  
毛有话说  ·  股市飘红,哪些群体正在享受红利? ·  5 天前  
哈卡龙  ·  刚刚,A股最大空头! ·  6 天前  
哈卡龙  ·  刚刚,A股最大空头!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金融危机期间的投资心理学问题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6-05 13:12

正文


点击上方【海鲸百佬汇】关注我们!↑↑↑



背景


2000-2008年期间,美国的房地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并累积了空前的大泡沫。泡沫破裂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消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主要背锅的金融产品就是次级贷款(Sub-Prime Mortgage)。产品本身所具备的高风险并不足以直接引发整个金融危机,而个人与机构对于金融产品产生的偏见才是真正导致风险累积乃至爆发的元凶。


投资心理学中的偏见


在投资心理学中,一切导致投资决策背离理性投资的因素都被称之为偏见。偏见被分为两大类: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和情绪偏见(Emotional Bias)。认知偏见指的是由于有限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导致的偏见,而情绪偏见指的是由于情感上的执着或者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偏见。正是这些投资心理学上的偏见,在08年以前使得没能力买房的人买了房,没能力贷款的人贷了款,没能力冒险的钱冒了险,最终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美国的贷款购房者,是这次泡破裂的导火索,风险的制造者,也是最终的受害者。 


认知偏见


认知偏见指的是由于有限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导致的偏见,以下几个认知偏见都在次贷危机中有所体现:


(1)过度简化信息,以偏概全


这种偏见是由于人类理解问题、储存信息的手段本来就是通过简化分类来完成的。次级贷款的主要目标人群就是平均收入较低、净资产较低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偏低,对于金融产品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另一类目标人群就是老年人,这类人群的认知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下降了,复杂的次级贷款对他们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东西。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在投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过度简化信息的认知偏见。比如有人买房借贷,第一个询问的依旧是利率是多少,却完全忽视了还款的灵活性、偿还的总利息、附加费用等一切同样重要的因素;再比如有人买保险只记得住保费的高低,却忘了附加选项、批准条件、保险时间、现金价值等;又或者有人买基金的时候只知道询问回报率,却忽视了是否分散投资、是否有取款限制、是否有其他费用等。

(2)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既可以表现为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从而忽视其他客观因素,也可以体现在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有着不准确的认识上。次贷危机中许多贷款者从一开始就高估了自己偿还贷款的能力(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坚信房价会持续上涨,所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他们同时低估了次贷在未来的高额的成本。


生活中,过度自信可以说是大多数投资人的一个通病。如今多伦多房价涨幅惊人,许多人都坚信房价会永远涨下去。于是他们决定买房,无论是为了投资也好,还是怕以后会买不起也罢。既然决定买房,他们就要贷款。可是如今的贷款政策不比2008年以前,监管和限制条件都要严格很多。于是有些人宁愿伪造自己的还款能力(伪造收入证明、报税证明、资产证明、信用记录),也要先拿到贷款买到房再说。



(3)受限制的理性思维


有些投资者是非常理性的,他们愿意考虑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愿意按照自身风险承担能力来作出理智的投资决定。可是无奈的是,他们并不具备理解金融产品的能力。所以他们的理性决定,是建立在错误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次贷危机之前,许多借债人对于贷款的理解,仅限于表面上的利率差。7%和5%表面上只差了2%,可每年的还款差了好几千甚至上万,这主要还是因为贷款的计算是要考虑复利的,可是许多次贷的贷款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做了单线的计算,于是就大大低估了高利息次贷对他们还款能力造成的压力。与前面过度简化信息稍有区别的是,这里不是因为懒得弄懂才故意选择懂得来理解,而是根本就理解错了,却不自知。



(4)表现形式造成的偏见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顺序,都会影响到人们做出的判断。换句话说,同样的信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语境传递给同一个人,这个人都有可能会做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次贷危机当中,许多贷款经纪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们把费用包括在了贷款的总额度里面,而不是单独一条一条列出来。如果单独列出来这个需要8,000,贷款的人肯定会想“啊,一下要我交这么多钱,好贵哦!”可是如果变成“你的13,000的各种费用,大概每个月的五千块钱还款里面还要多个十来块钱吧”,贷款人就会觉得“也没多少嘛,慢慢还咯”。


这恐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偏见了,也是最常被金融销售所利用的一种偏见。比如一到税季,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都会纷纷贴出“现在开设一个RRSP账户,可以获得2.5%的投资回报”,或者“跟我们开设TFSA账户享受3%的利率”,这都是刻意把一个较有吸引力的利率和另一个有税务优惠的账户进行捆绑销售。然而事实上,RRSP也好,TFSA也罢,跟回报率一点关系也没有。这种“捆绑销售”无形间缩小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让投资者放弃了本可以通过加拿大最好的避税工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的机会,而选择了完全没有什么回报的定存,白白浪费掉了免税额度。


情绪偏见


情绪偏见指的是由于情感上的执着或者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偏见,以下几个情绪偏见都在次贷危机中有所体现:


(1)   集体思考造成的偏见


不可否认的是,人都是社会动物。能够不在乎世俗眼光,活得怡然自得的人,寥寥无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人类总是在心理上寻求被认同的。2008年以前,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坚信房价会一直上涨,有不同意见者都会被认为是傻瓜,是疯子,有时候甚至是会被当面嘲笑的(在古代,这种人叫做非我族人,轻则踢出部落,重则杀了祭天)。于是哪怕是在无法承担贷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贷款;在借贷成本高得已经不合理的情况下,他们依旧选择还钱。而自己最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自己的承担能力,他们却选择无视了。


房价下跌的时候,社会压力又一次给投资人造成了情绪偏见。无奈的是,集体思考在今天也依然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重复着。身处多伦多的朋友应该在房地产市场上经历着 不多的心路历程,且纠结会儿吧。就算不说房地产,我在和许多客人讨论其它金融产品的时候,有些客人也会问我“你说这东西这么好,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有听过?”是的,大多数人还是坚信着“大家都说好的才是真的好”这样的逻辑。

(2)逃避情绪压力所产生的偏见


归根结底,有很多情绪偏见都跟逃避心理压力有关。心理压力一般都源自于恐惧、愤怒、羞耻感、厌烦、沮丧等情绪。人们总是会希望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非压力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总是会想办法避免以上这些会产生压力的情绪。这种为了逃避不良情绪而作出的投资选择往往也是非理性的。


次贷危机期间贷款经纪们也特意利用了这种情绪压力所产生的偏见。前面说过,次贷的设计非常复杂,条件很多,计算方法也很麻烦,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同时, 穷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他们很容易就因为想要一次性避免所有心理压力而做出冲动的行为——借次贷买房。这时候最理性的做法其实就是把房子给卖了,不仅还了银行,自己还能拿一些钱。可是他们不敢啊,贷款违约本身就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啊,一想到房子要没了更是压力山大啊,所以他们宁愿啃下来这个贷款,哪怕是要交更多钱。


以上这些为了避免情绪压力而做出非理性投资决策的行为,至今都屡见不鲜。不说房子了,许多人在股票交易中因为害怕后悔,在大盘疯长的时候逢高买入,结果大盘开始下跌了却迟迟不卖,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涨回来。这种心理压力,让出手能推迟就推迟。一言以蔽之,投资前的冲动,投资后不懂止损,多少都是受到“逃避情绪压力”情绪偏见所影响的。


解决投资心理学偏见的办法


投资心理学中的偏见,当然不止前面说的这些。每一个小点都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其实作为金融工作者,尤其是直接面对客户的金融工作者,许多的偏见都是可以帮助客人避免的。所有的认知偏见,基本都可以通过教育客户,帮客户全面理解产品来完全克服。虽然情绪偏见更难以帮客人客服,因为这些多少和一个人的性格、社会背景以及成长经历有关,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更明确更有耐心的讲解方式来缓解客人的压力。


 更多资讯:whalestock.com


阅读一周热点

宏观经济

市场热门

个人理财

独家研报

地产时评


追踪大佬仓位

保罗·辛格尔 | 沃伦·巴菲特

 约翰·伯班克 | 比尔·艾克曼 

 乔治·索罗斯 | 赛斯·克莱曼 

切斯·科尔曼 | 约翰·保尔森

大卫·泰柏 | 大卫·艾因霍恩

海鲸百佬汇 

早间新闻,开启投资新生活!
华尔街大佬咨询,精品投研报告,站在巨人肩膀上投资。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推荐文章
二姐财局  ·  大哥开始割韭菜了?
9 小时前
EarlETF  ·  EarlETF图表周刊2024-10-26
3 天前
投行小兵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风险
3 天前
哈卡龙  ·  刚刚,A股最大空头!
6 天前
哈卡龙  ·  刚刚,A股最大空头!
6 天前
星空天文  ·  有一种力量,在宇宙间势不可挡
7 年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国知局关于PCT-SAFE软件升级的通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