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味我在2022年冬天分析指出的问题:
老道市场杂谈第018期:疫情影响下的《阿凡达2》与院线生意逻辑和历史
——某些人不要人云亦云说中国观众不喜欢看电影了、在院线消费不起了,更多地还是应该反思自己提供的内容是否“好看”。只要有足够好的内容登陆院线,我想观众不至于吝啬这一张电影票;只要观众走进影院,那商圈的消费场景也能被重新激活。
我们甚至可以在今年的春节消费大数据当中捕捉蛛丝马迹。
2025年的中国电影春节档再度迎来了一场刺刀见红的竞争,备受期待的军事题材类型片《蛟龙行动》却在这场竞争中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成为春节档票房竞赛最大的输家。这部由林超贤执导、黄轩和张涵予等主演的军事大片原本被寄予厚望,但
上映首日票房仅为7443万元,是春节档唯一首日票房未过亿的影片。
截至2月1日,其累计票房仅为1.9亿元。猫眼和灯塔的预测数据也不断下调,最终票房可能仅在3亿至4亿元之间。同时,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6.6分,远低于前作《红海行动》的8.2分。
我认为《蛟龙行动》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对宏大叙事的审美疲劳——近年来随着某类型片的意外大卖,主旋律军事题材影片层出不穷,观众对这类题材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然而,本次上线的《蛟龙行动》却未能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影片中虽然有震撼的战争场面,但情节破碎、逻辑混乱,人物形象也缺乏深度。许多观众表示,影片过于强调主旋律,却忽略了故事的合理性和人物的情感刻画。
此外,春节档的观众更倾向于轻松愉快、合家欢的电影。《蛟龙行动》的紧张刺激与春节档的氛围格格不入,难以吸引普通观众。相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美的画面和幽默的情节,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当然,备受诟病的
宣传策略也存在严重失误——影片在上映前一直主打“保密”牌,试图通过神秘感吸引观众,但这一策略在今年春节档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反感。泡沫经济时代结束后,更加理性的观众在购买电影票时通常希望对电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对是否购买产生早期判断。而《蛟龙行动》的过度保密,让观众感到无所适从。
演员阵容的更替也是影片失利的原因之一。与前作《红海行动》相比,《蛟龙行动》更换了主演,新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和观众认可度相对较低。此外,新演员的角色塑造也不尽如人意,进一步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