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开学+换季」衣服怎么买最划算?进来抄作业~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这种死磕面料的童装,我好担心以后就买不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教育点评』公民同招我们应该怎么办?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1-21 09:00

正文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昨天的文章我发现了好多人的理解能力真的有问题,就这么一个大白话就是听不懂。我今天就来写点傻瓜书,如果今天还看不懂的,那么我劝看不懂的直接取关吧,这里不适合你们(我昨天全文都没说公民同招是谣言,只是说细则的不同会导致对我们的影响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人就是看不懂文章)。


别的不谈,就看市教委原文中的这句话“ 稳妥推进 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请问在细则没出来之前,你能知道粗体的四个字是啥意思吗?这四个字就可以有100种方法来解释!!!


首先,我想说,公民同招的问题并不是谣言,我知道这里有将近10%的人关注过我们的小号(不知道的大家也别问了,把小号做大了不是我的本意),去年夏天曾经发送过一篇文章15分钟之后就删掉了的应该有人有印象了吧。你说我都看到那个了,我怎么还会从那个时候开始不能接受公民同时呢?


其次,我想说,促进教育公平,政策面适当对不能选择生源的学校略作倾斜(包括高校招生名额略向中西部倾斜),这些都是全国一盘棋。教育行业的最大的两件事情就是推进教育公平、推广全面的素质教育(而不是狭隘的应试教育),这是领导们报告中的原话。至于是按照分数录取算公平,还是按照人数百分比录取算公平,我也不知道。至于全面的素质教育如何量化(或者索性无法量化)这些我也不知道。这是领导们在研究和关注的事情,我等只要关注政策面的内容,政策出来后进行我们的育儿战略调整就好了。


公民同招这个词是被证实的,但是说真的没啥意义。因为细则没出来,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焦虑,去立即调整自己的路子(如果说唯一要调整的,请大家立即想办法七大姑八大姨问问是否能找到TZ)。我 昨天的文章 举了例子说如果按照区试点的细则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我们假设是全市统一实行的,也假设就是很多同志们认为的只要报名民办就肯定全区内统筹(事实上,大家没看到细则,真的不好说,即使是统筹,比如是按街道统筹还是按照全区统筹。全区统筹也有问题的你不可能让小陆家嘴的孩子去南汇,或者富民路的孩子去华泾镇。街道统筹怎么个统筹法,比如某街道4个小学3好一差,那个差的学校每年只能收2个班80人,个么有200人要统筹,是哪200人进入这个差的?甚至会不会出现极端情况,这个街道排第三的小学的孩子被统筹到了第二好的小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细则,所以,我还是那句话,细则不出来,光YY揣测没有意义的-除了能增加某些人的焦虑感,真的没有意义。)。


下面几种意见分别给到几种人:


1

已经拥有顶尖学区房的人

这类的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别赌了,固然民办有一些优势,但是已经在顶尖学校里面(我这里主要指的是指公开可以超纲教学的明珠、福外等,而不包括不肯越雷池一步的那些,即使是在各区的曾经口碑非常好)。有些在福外的家长可能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认为自己学校什么都没教--其实他们是没看到外面其他公办的情况。别的不谈,多一门英语就要比普通公办强太多了(要知道英语是唯一一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主课),而且还有其他的补充(比如 Salotto班 )。


2

已经拥有一流学区房的人

这里的一流就主要指的是各区普通的名牌,比如徐汇的汇师、高一、建襄、向阳,长宁的江五、愚一等。他们课内超纲内容几乎木有,严格按照大纲来,但是因为是老牌学校,里面的整体师资力量较强。优势也是存在的。这类学校的家长要付出的未来会多一点,包括数学和英语的规划(为什么这么规划,我篇末会讲)。我这里客观说一句,被取消掉的部分竞赛是严重地扭曲了小学的教学,严重地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被取消了确实很多人会拍手叫好。但是我也不得不说一句,如果仅靠这类学校校内的应付较好初中的教学,其实也是不太容易的。这里面多大的百分比有相关性,需要家长自己把握(因为孩子的定位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初中冲竞赛为主,有的孩子是自招为主,也有的孩子是课内加深全力对付一模二模为主,还有的孩子就是想着一路裸考进高中,这些孩子初中不同的道路就决定了他们在小学时候的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


3

已经拥有二流学区房的人


其实,这类学校本身和第二类学校的差距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并无本质区别,比如长宁的天一、长实验,徐汇的上小、一中心、求知等,和第二类的几个学校最多只是量变。从这个观点来看,这一类的学校的策略应该是和第二类的学校是类似的,包括规划。但是,如果这类学校对口中有部分激进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以及想考的学校来决定(人生能有几回搏是吧)。自己家里的孩子当然指的是各类的水平,想考的学校则主要是看网上的口碑情况(换句话说就是TZ%)。


4

菜小或无房产的人士


没啥好说的了,此时不去快马加鞭更待何时?原来7成的希望现在搞不好就是9成了。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前三类都指的是户口满足条件,年限基本没问题的人,如果是户口不满足条件(比如户主是叔叔)或年限不行(往年要满3年,你的才3周),可以参考第四类人士。


假设真的是这个制度实施了(请注意,我这里说的这个制度并非是公民同招而是说假设全市一起实行区内统筹,不再展开了),真的是很有可能出现另外一个局面,那就是上海人8成都买了学区房不敢赌了,而外地人反正居住证是统筹,不能更坏了,尤其是外地985、211的后代们,本身就很鸡血。这样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昨天一个妈妈留言说的那样-优质民办以外地人为主了.


至于我在去年的讲座中(大家回忆一下哦,一次是国庆节在黄浦江边,一次是10月底在虹口)说的那个一段时间后的workaround还是成立的。这里公众号,所有的人都能看见,我不说了。也是给听讲座的人的一个小福利吧(而且这东西说多了可能反而不灵了)。另外,上次讲座中说的三类民办未来的走向,我的意见一致,没有改变。大家心仪的民办属于哪一类也要大家考虑一下的(有备无患)。


最后我再讲两点给大家:

1.以上只是我随便瞎揣测了细则。其实细则究竟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能随便乱说)。如前文中说的稳妥推进的四个字的含义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细则然后有解决方案?我们瞎担心瞎焦虑毫无意义,而且只会增加反作用。其次在网上不负责任地乱说话,搞不好第二天大家就能看到类似与下面的内容:

2.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不忘初心。想想我们究竟为什么鸡娃。真的只是为了幼升小吗?那我现在把你送入上外附小、盛大、逸夫、阳浦你们就不鸡娃了吗(我们这里也有部分小学生家长,这里同样成立,你们进入华育兰生就不鸡娃躺着睡觉了)?再请问北清复交们对于高中生的要求有降低吗?北清复交对于高中生的要求假设没有降低的话,那么上中华二复附交附对于初中生的要求会有降低吗?再往下就是华育兰生市北120会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会降低吗?真的,何必去纠结于一个具体的幼升小细则呢,还不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所以,我给大家的意见已经在昨天的文章里面了--好好想一下,现在给孩子都上了哪些课,都是三类中的哪一类,即使三类暂时都不想放弃,那么相对时间放在第几类上更合适?


至于某些人在担心说因为生源下降,所以将来考进了民办万一民办变差了怎么办。我想说,对于盛大这一类顶尖的小学来说,在今天,生源再差能比10年前报名就进要差吗?再退一万步说,难道生源是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因素或最重要的因素吗?


先给大家看一下盛大花园小学2013年小升初结果(08年入学的时候报名就进,第一次报名人数超过了预备招生人数,校长开心之下,一个都没say no, 特地多弄一个班容纳大于原本6个班的孩子,盛大境内班从2007年开始都是六个班):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合计
华育 4 5 3 1 9 1 7 30
世外
3 2 3 3 4
15
西位 5 3 9 2 5 7 5 36
西南模 10 10 3 9 3 6 14 55
嘉定华二 2

2

1 5
上宝
1 1 1 1
1 5
张江
1
1


2
闵行华二





1 1
上外120


2


2
上外克勒 1



1
2
市北理科 1





1
上实





2 2
上中东 1 1




2
立达

1
1

2
永昌


1
2
3
震旦 3 2 2 3 1 1
12
文来

1
1 3
5
新世纪




2
2
松江西外 1 2
3 1

7
境外班(世外等) 1 2
1


4
其他民办 3 1 2 3


9
徐汇特色



1 2 2 5
市四特色
2

1 2
5
徐教院特色
1



1 2
园南特色



1

1
师三特色




4 1 5
中国特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