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县令拿300两银子让仆人代去吊唁。仆人回来说 ... ·  11 小时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 ... ·  昨天  
天都新闻  ·  武王墩一号墓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  11 小时前  
历史与秩序  ·  150年前的厦门鼓浪屿风物 ·  15 小时前  
历史与秩序  ·  150年前的厦门鼓浪屿风物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无头雇佣兵:德国三号突击炮外销记录小考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2-26 15:13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二战时期的德军突击炮?


1943年,随着战争形势对轴心国阵营愈发不利,德国开始考虑加大对轴心国盟友以及友好国家的军售力度,并打算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武器出售给他们。

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产能受限,外加本国军队对武器的需求量巨大,德国根本无法做到“要多少给多少”和“要什么给什么”。就装甲作战车辆而言,德国的“朋友们”并没有什么挑肥拣瘦的余地,基本上只有三号突击炮G型(外销商品名迈巴赫T-3)以及四号坦克G/H/J型(外销商品名迈巴赫T-4)两种车辆可选,而且定价权还在德国人手里。从数量上看,三号突击炮是德国作战车辆外销的主力。


正在阿尔凯特(Alkett)公司车间里进行装配的三号突击炮G型,这东西对于德国陆军而言是大路货,但对于几个“小轴心国”而言却是梦寐以求的大威力反坦克武器。

德国的作战车辆外销管理由柏林的帝国工贸协会作战设备出口集团(Ausfuhrgemeinshaft für Kriegsgerät bei der Reichsgruppe Industrie,AGK,下文简称出口集团)负责,我们可以从出口集团在1944年7月4日向成员企业下发的文件中,对外销流程和定价方式略知一二:
所有涉外的,以直接或间接形式进行的军用物资出口订单提货,均需每月以托收委托书的形式向帝国银行(Reichsbank)报送,托收委托书与货物出关时制订的出口外汇货币申报单并不相同,发生金额将在本月计入账目。
本集团正在与检查站协调,根据检查站提供数据,编制集团业务涉及的军用物资情况概览,以便各企业填报托收委托书。
1940年9月2日经帝国议会批准,添加到《允许进出口的军用物资清单》当中的项目包括:
(略)
检查站职责(部分摘录):
2号检查站对接钢铁工业,有装甲的设备按照1935年11月6日生效的进出口管理法进行申报。
6号检查站对接机械制造工业,陆军、海军、水面舰艇和空军所需的,口径在20mm以上的火炮成品及弹药成品在此申报。
7号检查站对接车辆生产工业,坦克、装甲侦察车、突击炮、牵引车、拖拉机、时速在12km/h以上,或是功率在50hp以上的履带、半履带车辆、特种军用车辆、双驱动轴或多驱动轴机动车辆在此申报。
出口集团是处理武器出口交易的唯一机构,出口交易按注册地进行,所有出口合同均需提交给出口集团。
1944年7月14日,出口集团报告,因为组织结构调整,之前由注册地检查站负责的价格审批将统一收交给集团柏林总部的新设部门管理。
下文的通知附件中列明了1944年7月1日时,德国的军用物资生产商可以向进口国收取的附加费用标准:
罗马尼亚: 自1944年1月1日起,在原出口价格基础上加收27%的附加费用。

保加利亚: 自1941年2月15日起,在原出口价格基础上加收最高为50%的附加费用,特殊项目按自有标准执行。
匈牙利: 自1943年7月1日起,在原出口价格基础上加收20%的附加费用。
克罗地亚: 在战前对前南斯拉夫出口价格的基础上加收900%的附加费用,如果没有战前价格可供参考,则以国防军采购价为基础,上浮10%~60%。
芬兰: 以国防军采购价为基础,上浮50%。
斯洛伐克: 以战前出口价为基础,上浮20%~30%。
瑞典: 以战前出口价为基础,上浮20%~30%。
意大利: 以战前出口价为基础,上浮30%~50%。
葡萄牙: 与现有各种出口定价标准持平,最低定价参考1942年的定价标准。
西班牙: 如不存在1939年时的定价标准,则加收100%的附加费用。 其他情况则与现有出口定价标准持平,至少应以国防军采购价为基础上浮60%~90%。
土耳其: 以1940年出口价为基础,上浮250%。
日本: 按正常采购价执行,对标明“特种装备”的型号执行特殊费率。
上述的出口价是各公司按照生产成本制订的,如无出口价格,则以国防军采购价为基础执行。
第一个向德国订购三号突击炮的国家是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总参谋部和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在1943年2月1日的会议上达成协议: 保加利亚向德国订购20辆突击炮,从1943年3月开始交付,每月交付5辆。 截至4月25日,德军总军需处共向保加利亚发送25辆突击炮(比之前订单多出5辆),这些车在6月12日时仍是“待交付”状态,它们是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从陆军军械库运到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Sofia)的,驻索菲亚的德国军事代表团负责向保军交付这些突击炮,他们在工作之中出现了延误。
1943年8月,保加利亚又追加订购了30辆突击炮,直到12月31日都没有完成交付,但先行订购的25辆已经到了。 1944年2月22日,总共55辆突击炮中仍有10辆没有交付。
1944年8月,保加利亚的55辆突击炮中已有50辆下发部队,其中25辆装备给驻索菲亚的第1突击炮营,另外25辆装备给驻普罗夫迪夫(Plovdiv)的第2突击炮营。 由于保加利亚国内在9月时发生政变,保加利亚投奔同盟国一方,所以这些突击炮并没有参与对苏作战,后来被投入到对德、匈军的作战当中。 在战争结束之前,苏联又向保军提供了一些缴获的德军重型装备,其中包括数量不明的三号突击炮。 到了1945年末,保军手中一共有56辆三号突击炮。
保加利亚的三号突击炮一直服役到50年代中期,后来被连同一些其他过时装备一起当作固定火力点埋在边境地区,防备北约突袭。 2007年-2008年间,保加利亚警方发现有人正在盗掘这些老旧的战斗车辆——一些是受到识货的文物贩子指使,而另一些则纯粹为了偷废铁。 为了杜绝后患,保加利亚国防部派人将这些战车陆续掘出,放在杨波尔(Yambol)的军事基地里看管。

保加利亚三号突击炮订购与交付情况

月份

数量

启运日期

1943.2

5


1943.3

5


1943.4

5


1943.5

10


1943.8

10


1943.9

10


1943.12

10

1943.12.16

总计

55




保加利亚的突击炮首尾带有“B”开头的陆军车牌照,国籍识别标识为X状的圣安德烈十字。


掘出后存放在杨波尔的三号突击炮之一,注意它的首上,首下附加装甲为焊接形式,这种形式的附加装甲在G型上相对少见,可能都是MAN厂用三号坦克底盘改装的车辆。

第二个向德国订购三号突击炮的国家是意大利,1943年5月时移交5辆,也有说法称德军向意大利第1黑衫军“M”装甲师(1. Divisione corazzata C NN "M")转交了12辆,这些突击炮最终下落不明,很有可能在意大利投降之后又被驻意大利的德军抢了回去。 此外,西班牙还在1943年10月时订购了10辆三号突击炮。


意大利第1黑衫军“M 装甲师 的三号突击炮。该师部队名称中的“M”代表墨索里尼。


西班牙的三号突击炮在马德里参加阅兵式。


西班牙的三号突击炮似乎都被改成了绿色涂装,该车为阿尔凯特厂生产,底盘号92812,2007年修复至可动状态。1965年,西班牙将6辆三号突击炮卖给叙利亚,国内留下四辆展览。


芬兰大概是最知名的“三号突击炮海外用户”,他们的突击炮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芬兰方面对其实施的改装也独具特色,本公号之前有专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芬兰和苏联在1944年9月9日停战,德国紧急叫停了和芬兰的武器交易,在途运输的7辆突击炮被召回,之前批次也有未完全交付的情况,芬兰实际接收到的突击炮数量为59辆。

芬兰三号突击炮订购与交付情况

月份

数量

启运日期

备注

1943.6

10


芬兰7月接收10

1943.7

10


芬兰8月接收8

1943.8

10


芬兰9月接收12

1944.3

7

1944.4.5


1944.6

15

1944.6.22

芬兰6月接收5

1944.7

15

1944.7.9

芬兰7月接收10

1944.8

15

全部被德国扣押

芬兰8月接收14

总计

应到82


实到59

芬兰的三号突击炮详见


罗马尼亚的突击炮是德国按照“橄榄树计划”(Olivenbaum)提供给该国的,该计划始于1943年秋季,旨在帮助罗马尼亚重整装甲部队,各以一个装甲团为核心,重建第1装甲师,组建第2装甲师。

1943年11月-1944年8月间,罗马尼亚向德国订购了多达120辆三号突击炮,分别装备给第1装甲团、第8摩托化骑兵师、第4集团军级分队,以及驻特尔戈维什泰(Târgoviște)的摩托化部队训练基地。罗马尼亚第1装甲团的突击炮曾于1944年4-8月间摩尔达维亚(Moldavia)以及雅西-基什涅夫(Iassy-Khisinev)对抗苏军。8月23日,罗马尼亚爆发政变,投向同盟国阵营,驻罗马尼亚的德军掠走了部分罗军突击炮,其余车辆后来被苏军扣押。后来,部分属于第2装甲团的突击炮参加了特兰西瓦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维也纳附近的战斗。
为了避免与迈巴赫T-4坦克混淆,罗军按照突击炮一词的罗马尼亚文缩写,将其称为TAs-3,或简称TAs。截至1945年2月,第2装甲团只剩下13辆TAs,战争结束前损失殆尽。后来,苏军又向罗军转交了一些缴获的三号突击炮,外加罗军自行回收修理的同型车,到1947年11月又凑出共计31辆。1954年,罗马尼亚决定全面换装苏械,几乎所有的TAs都被退役拆毁,只有一辆送到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实验的车辆幸存。


罗马尼亚三号突击炮交付情况

月份

数量

启运日期

备注

1943.11

4

1943.11.20


1943.12

2

1944.1.28


1944.1

2

1944.2.6


1944.2

12

1944.2.26


1944.3

10

1944.4.6


1944.4

10

1944.5.1


1944.5

20

1944.5.28


1944.6

20

1944.7.14


1944.7

20

1944.7.24


1944.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