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每个做内容的人都有灵感枯竭的时候,这时,保持输入新鲜知识才能源源不断产出,而读书就是最好的输入办法。那么如何才能
高效阅读?今天我们从速读、形式、场景三方面来说说。
出品| 外言社 编辑| 王茸
在每年的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上,最快的阅读者平均每分钟可以阅读一到两千词,而拿到过六次冠军的Anne Jones最高记录是每分钟阅读4200个
单词
。相比之下,普通成人每分钟只能阅读300个单词左右。
这些超级速读者是如何做到飞速阅读的呢?缺乏时间的普通人又能否从中学到一些技巧,加快自己的阅读效率呢?以下是三种常见方法:
1. 略读(Skimming)
快速浏览段落,寻找关键词。你不用把每个词都拼凑出意思,可以先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看开篇,然后再寻找线索辨识主旨。总之,略读其实就是一目十行地寻找关键词。
2. 利用提示器(笔尖或手指)
眼光随着提示器水平浏览时,笔尖或手指的移动速读可以带动眼球,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字词。
3. 利用视觉跨度
利用视觉跨度的意思是: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关键词,然后用余光扫一下周围的其他词汇。利用余光,可以做到至少一眼看5个词。
- - -
这些方法可以为普通读者所用,但也并不是没有争议,因为略读意味着漏掉很多细节、牺牲质量。
在《阅读心理学》一书中,作者Keith就很反感速读技巧。“从解剖学上看,眼球的视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些技巧是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时节约时间,但我们的记忆和理解水平也会因为少了默读(subvocalization)而大大下降。的确,即使快速阅读大赛的冠军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就在50%左右。
总之,如果你读的是并没有太多深意的文章,那只关注一些关键词也没什么坏处。但如果是比较艰深的书籍,或是要深刻理解的,那最好不要速读,跳过太多东西是补不上的。
很多年前,人们的阅读形式只有
纸质书籍
一种,但现在,我们可以选择读、看、听邓多种形式。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哪种阅读形式会更高效呢?
1. 纸质书
据调查,纸质书籍仍比其他形式的阅读效果更好。首先,读者在阅读进度上可以有更好的自我把控,也有助于记忆深度储存;其次,纸质书作为“助眠工具”也可比电子产品更好用
。而且,些人就是喜欢纸张的味道和质感。至于缺点,自然是不方便携带。
2. 电子书
电子阅读器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携带,薄薄一本一百本,比如kindle。但电子书的缺点是所谓的蓝光效应。研究表明,经常对着发光屏幕看书的人,往往比看纸质书的人更难入睡,而且这种效应在夜间更加明显。
3. 有声书
有些人觉得,有声书无法为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感,但研究表明,人们听书和看书时吸收的信息量其实相差无几,有时候,一个好的朗读者甚至能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内容。
不过,有声书的问题是分心。人脑就好像多任务处理器,如果是听书,手上就忍不住干点什么,一分心就要听漏内容。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二倍速、三倍速听书,虽然他们说不会漏听,但效果也...书毕竟不是箱子,打开就等于看完。读书一种体验,你需要吸收“箱子”里的东西,并进行思考。
- - -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用指尖就可以触及的内容已经太多,纸质书籍还有很多人看吗?
根据日本的一项调查,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越长的人,看书的时间反而越少。在接受调查的所有人中,有53%的人表示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根本没读一本书。
不过事情也有好的一面。调查也显示,每到节假日,人们的阅读率就会提升17到21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也经常被当作礼物赠送。美国约有43%的成年人在过去一年中阅读过长篇作品,使用电子书阅读的用户在过去12个月平均读24本书,而非电子书阅读用户则是1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