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28载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他多少奖金,还命都搭上了?
他回答:“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一共二十元。”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部地区罗布泊的上空,一朵绚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这一刻,标志着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在几十公里外的观测点一位面目沧桑的中年人,不禁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他已经隐姓埋名在这大漠深处工作了28年,他就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是邓稼先先生诞辰93周年,我们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位舍生忘死为共和国铸就核盾牌的老先生呢?
下面小胖就带着大家通过一段视频一起走进两弹元勋——邓稼先光辉的一生。
他用了28年时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让中国拥有了核威慑能力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邓以蛰任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邓稼先的成长受父亲影响很深,1937年北平沦陷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给少年时期的邓稼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日本人每占领一座城市都要逼迫中国人去参加游行集会,来庆祝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侵略者在占领北平城之后,逼迫市民和学生去参加所谓的胜利游行,邓稼先也在其中,在游行开始的时候,邓稼先就撕碎了侵略者给发的小旗子,还觉得不解气就把旗子扔到地上猛踩几脚。这一幕正好被一个便衣特务看见,特务找到了校长要求他交出这名学生,校长知道这件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加之他也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年轻的邓稼先自此也被日本人盯上,后在父亲的安排下,邓稼先离开了北京,随大姐去往昆明。
离开北京后,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在那个极端困难时期,学校的条件虽然简陋、生活清苦,但是西南联大却有着非常好的学风,先后培养出了华罗庚、闻一多、吴有训等一批优秀的人才,邓稼先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随后几年,北方学生民主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的开展,邓稼先也认识到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积极加入到北大理学院的进步运动当中,支持学生运动,也曾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的主席。
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留学生,他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辩答。
此时他只有26岁,被别人称为“娃娃博士”。在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他也加入了进步留学生团体,并且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
1950年,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10月,26岁的邓稼先进入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最先拥有核武器的美国政府,在击败日本后,得意忘形的挥舞着核大棒肆无忌惮的对要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尤其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赤裸裸的说道:“一直在积极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是否使用原子弹是由战地美军的领导人决定的,”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恫吓,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教授找到了邓稼先,告诉他我们国内要放一个“大炮仗”,想请他参加这项工作。
虽然钱三强用的是隐语,但是敏感的邓稼先立即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不禁激动万分,党把那么重大的任务交给他,说明对他的信任,除了鞠躬尽瘁,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当晚他彻夜未眠,因为保密的原因他不能对妻子直说,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向妻子吐露了心声:“我要调动工作了,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但是去到那里?去多久?去干些什么?他统统都不能说。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邓稼先消失了,他的名字不再出现在公开场合和公开出版物上,他从父母妻儿的身边消失了,直到漫长的28年之后。
此时,他刚满34岁,正是满怀抱负的而立之年。
他却选择了把青春热血挥洒在大漠深处。
1958年10月,邓稼先和全国各地名牌大学中挑选的二三十名优秀毕业生,组成了一个年轻旺盛的战斗集体。在北京郊外的一片高粱地里和建筑工人们一起投入到兴建核武器研究所的劳动当中。起初的计划是向苏联专家学习,白天邓稼先他们光着膀子在工地上同大家一道苦干实干,晚上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苏联专家传授的复杂理论和堆积如山的资料,他还要抓紧时间看书、学习直至深夜。
核武器研究所建造完后,来自苏联的专家却是百般挑剔,说墙的高度不符合保密条件,窗子也要加铁栏杆,路修得也不好等等,迟迟不肯进入正题,向他们请教研究原子弹方面的问题,他们总是吞吞吐吐,或者答非所问,甚至会无端发怒,邓稼先和他的伙伴们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等来的却是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中苏关系交恶后,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
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
他正确地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相关的繁重数学计算。
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
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在西部沙漠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核大国对中国实行核垄断、核讹诈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研制原子弹成功后,从1965年起,邓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马与从原子能所调入的于敏率领的研究队伍合作,开始了氢弹理论设计任务,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交了被外国人称为“邓-于方案”的突破氢弹原理的方案,使中国的氢弹研制工作迅速向前推进并取得爆炸理论的成功。
邓稼先在大漠深处长年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
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从第一次核试验起,他就形成了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1979年,在一次航弹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
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带病工作,直到1985年才因癌症而被强行安排住院治疗。
远在美国的同窗杨振宁,先后两次回来看望他,杨振宁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邓稼先的回答是:“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一共二十元。”
病榻上,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转了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从回国开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半个世纪后,当老先生被授予“两弹元勋”称号时,老人家已经离世十二年,没有对祖国的赤诚,也就不会现在这种结果。
如果没有老邓,就不会有共和国的核盾牌!
如果没有老邓,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果没有老邓,中东世界的战火纷飞,就是我们今天最真实的写照!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的、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一切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民族的崛起,为了我们不再回到列强殖民,军阀割据的那个时代。为了中国人能够挺直了腰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邓稼先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一年了,我多么希望您能看到这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看着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的人民军队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奇迹:神舟飞天、蛟龙下海,辽宁号航母、歼20、直20的服役,中国军队海外建立军事基地给了我们增添了许多民族自信心,我们可以走到哪里都骄傲地说:
我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在享受岁月静好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些为共和国铸就强国盾牌的人,是他们的牺牲、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最后,小胖想把张爱萍将军致邓稼先的悼词送给大家。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里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策划:追风小胖
作者:王磊、邵子卿
部分资料来源互联网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