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师会(The Law Society of Hong Kon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在香港注册的外地律师行有77家,较2019年的92家下降了16%。
[1]
但同期,内地律师事务所在香港注册成外地律师行的有33家,较2019年5月底的29家,增加了12%。
为什么在香港外地律师行数量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在港注册为外地律师行的内地律所数量保持上升?长期以来作为大陆企业出海桥头堡的香港,在内地这一次出海浪潮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预示着怎样的法律服务市场趋势?
布局香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直接设立外地律师行(Registration as a Foreign Law Firm)布局,一种是通过与香港律所联营(Registration a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HK Solicitors’Firm and a Registered Foreign Law Firm)的方式布局。
香港对外地律师行设立的条件和门槛并不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法律执业者条例》,如果外地律师行中执业者均为本地律师,那么律所只能提供本地管辖区的法律服务。例如,如果内地律所在香港设立的外地律师行中只有内地律师,那么就只能提供内地的法律服务。
如果内地律所以外地律师行的方式运营,并想提供香港法律服务,那么律师行中所有合伙人需持有香港律师资格,并且其中香港执业律师需超过内地律师数量。
截至2024年8月底,香港律所的数量已增至1471家,有74家注册外地律师行,其中包括内地的注册外地律师行33家。
以外地律师行身份运营的内地律所(律所名称以香港律师会官网为主)
来源:香港律师会
内地律所入局香港的另一种方式,是与香港律所联营。
根据香港《法律执业者条例》,如果香港律所和外地律师事务所已经或打算在注册后两个月内在费用、利润、场所、管理或员工方面有共享协议,这两家律师事务所需要向律师会注册为联营律所。
当律所注册为联营律所之后,联营中的外地律师数量不能超过香港律师数量,并且只有其中的香港律所可以从事香港法律业务。
在香港1471家律所中,30家为联营律所,其中包括香港与内地联营律所19家。
以联营方式运营的内地律所(律所名称以香港律师会官网为主)
来源:香港律师会
根据香港法规要求,外地律所需要与香港律所展开三年以上联营后方可申请本地牌照。申请到本地牌照后,律所便不受执业范围的限制,可以同时提供内地和香港的法律服务。截至今年八月底,共有16家内地律所在香港完成本地化。
以香港律师行身份运营的内地律所(律所名称以香港律师会官网为主)
来源:香港律师会
*律所信息来源于香港律师会网站,由于网站更新较慢,可能无法反应准确情况。本文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同仁在评论区指正,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近几年,香港的法律服务市场见证了内地律所香港分所的显著崛起,特别是在香港IPO领域
。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的30个IPO项目中,金杜参与了4个项目,占据了13.3%的市场份额;天元参与了3个项目,市场份额为10%;中伦、德恒以及周俊轩(通商联营)各参与了2个项目,各自市场份额约为6.7%。
[2]
这些香港分所的合计市场份额达到了43.4%,相较于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两年间香港分所在IPO项目中的总市场份额33.13%,有了显著提升。
内地律所积极布局香港,是为利用其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作为内地企业战略支点的角色,来加强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与之相反,部分美资所、英资所却选择阶段性地收紧在香港的布局,其原因何在?
今年 2 月,美资所温斯顿(Winston & Strawn)关闭了其在香港运营了15 年的办事处。
5月,美资所孖士打律师(Mayer Brown)宣布,将分拆其香港业务,仅在港保留一个规模较小的办事处。
7月,美资所德杰(Dechert)关闭香港和北京办公室,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仅从业务上考虑,国际律所,尤其是美资所缩减或关闭在香港的办事处,主要源于香港市场近几年缺乏大型首次公开募股和并购业务。同时,部分英资所也选择裁员等方式缩减在香港的人员配置。总部位于伦敦的年利达律所(Linklaters)在2023年解雇了位于香港的约20名律师。该律所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此次“适度裁员”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低迷。
对美资所、英资所离开香港这个现象,香港前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曾评价到,外国律所忽视香港作为利润丰厚的商业交易基地是不明智的,它们将后悔离开香港。
[3]
换言之,外资律所在香港的业务调整,可能忽视了中国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波动中潜藏的机遇。
长期以来,随着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热情,外资律所纷纷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然而,近期中国外商投资的减少和资本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对外资律所的业务产生了影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3.68%,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至26%。此外,国际收支口径FDI在2023年全年数值回落至1994年水平。
[4]
尽管如此,近期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近期在香港成功募资40亿美元上市,再一次激发了市场对香港资本市场复苏的乐观预期。同时,香港对外贸易也在逐渐复苏。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同比分别上升7.6%及3.7%;出口价格及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升4.2%及3.8%。
[5]
这些积极的数字表明,外贸正在成为香港经济恢复的主要驱动力,转口贸易功能逐渐加强,预示着香港经济的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截至2024年8月31日,香港律师会会员有13248人,其中11610人为有执业证书的律师。从人数增长的趋势来看,香港法律界的扩展速度处于10年来最慢的水平,2023年律师会员新增会员仅90人,比2020年的532人下降83%。
[6]
同时,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香港法律专业资格证书的申请人数已从 10 年前的约1600人下降到 2023-2024 周期的约1300人,而同期香港本科法学院学生的数量仍有增加。
[7]
2023年香港律师会会员人数增长量骤降
来源:彭博社
申请香港法律专业资格证书人数持续下降
来源:彭博社
律师增速逐渐下降,预示着香港法律行业也将进入调整期。加上香港法律服务市场最近的裁员和市场变化,业内可能会出现人才过剩以及人才流动性增大的现象。
而对内地律所来说,此时将比往常更容易招聘到有香港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英资所、美资所缩减或关闭在香港的办事处,也为内地律所填补空缺创造了机会。
借助于香港与内地在经济上尤其是“一带一路”上的紧密联系,此时可能正是内地律所入局香港法律行业的绝佳时期。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了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迈入第二个十年,香港与内地以及沿线经济体的贸易额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近60%的增长,这些经济体对香港的外贸贡献率已超过43%。
[8]
过去十年的成就仅仅是开始。展望未来,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枢纽,更将成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坚实跳板。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内地企业将能够更有效地拓展至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等关键市场。
仅今年上半年,
香港已成功协助322家内地及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公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3%。这些新设立的公司来自33个不同的经济体,其中中国内地是最大的来源市场,共有150家公司选择在香港开展业务。
[9]
随着越来越多内地企业以香港为跳板拓展国际市场,对那些在香港设有实体办公室并能够提供跨区域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布局香港,如果不是此时,何时?
|
智合研究院中级研究员,中国/英国法学学士、美国法学硕士,关注法律服务评价体系,关注法律科技与数据合规
|
|
[1]https://www.hklawsoc.org.hk/en/About-the-Society/Profile-of-the-Profession.
[2]https://mp.weixin.qq.com/s/SFe8h3I0sfS6U7EDa0gcRA.
[3]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politics/article/3269425/foreign-law-firms-leaving-hong-kong-will-be-sorry-ex-justice-chief-teresa-cheng.
[4] 盛松成、裘菊, 《外商直接投资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应对?》.
[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8/content_6968156.htm.
[6]Sharon Chau, Hong Kong’s Legal Exodus Leaves Law Students With Few Places to Go, 2024-08-23.
[7] 同上.
[8]https://mp.weixin.qq.com/s/gdvurJp_aHKLH77q7hL4XQ.
[9]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5TVIBA0514BQ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