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蒲剧吧,这是我老家的地方戏,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到暑假都有剧团下乡演出,每次演出奶奶总带着我去看戏。说实话我记不起来看的第一出戏是什么了,但是印象比较深的是《金水桥》,和一堆小伙伴趴在台口,当秦英甩出鱼杆钓鱼时,我们就会往鱼钩上挂各种小玩意,台上的演员也会说几句俏皮话,惹得观众大笑……现在离开老家了,但是小时候耳濡目染听蒲剧的爱好却一直在。蒲剧高凉悲怆,朴实奔放,和那个地方的人一样。6月30日,运城蒲剧团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打金枝,看完回到家激动到失眠。乡音难忘,故土难离,对我而言,蒲剧不仅是爱好,更多的是承载了对故乡的眷恋,她已经变成独在他乡的精神慰藉。
接下来说说昆曲吧,那是在上大三时,不经意在网上看到了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的《牡丹亭》,7个多小时的视频竟然一下子从头到尾全看完。当时就想,哇,怎么可以有这么唯美这么高雅的艺术形式!和我之前钟爱的蒲剧简直是两个极端!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刷遍了所有的版本,张继青老师电影版的,梅兰芳大师电影版的,温如华老师京昆合演版的,省昆版的,上昆版的,北昆版的等等。不只是《牡丹亭》,还有《南柯梦》、《玉簪记》、《琵琶记》、《长生殿》等等。感觉昆曲就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神秘而又美丽,高贵又冷艳,反正就是爱上了。
最后,再说说京剧吧!所谓入乡随俗,来到北京后,就慢慢开始听京剧了。在现场看的第一出戏是刘桂娟在长安大戏院的《锁麟囊》,当时是纪程百年系列演出。那时对京剧几乎了解为空白,也不知道什么程派,所以说缘分就是这么神奇,注定要与程派结缘!就在那年,还看了刘桂娟的《碧玉簪》,李海燕的《梅妃》,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这是程派,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来才知道这都是程派戏。从此,就开始研究京剧青衣,研究程派。直到我看了张火丁教授的演出视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她演《锁麟囊》她就是薛湘灵,演《荒山泪》就是张慧珠,看她的戏会跟着她一起哭,一起笑,她的眼神甚至都会抓人,感觉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戏,她本身就是戏,分分钟就把你带入到戏里面!她就是有这种迷人的魅力!从此张火丁教授变成了我的女神!当然其他的程派青衣也很棒,比如迟小秋、吕洋、孙劲梅、郭玮等,她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最近慢慢开始听老生的戏,这不,刚刚在北大百年讲堂看完奚派老生张建峰、常秋月,康万生、吕洋联袂演出的《大探二》。刚回到家,就赶紧写下我的入坑戏,哈哈。
——桑吉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