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涛非银资讯
专注非银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里开发者  ·  微调碾压RAG?大模型意图识别工程化实践 ·  18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漫谈DeepSeek及其背后的核心技术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最新通报:情况属实,已暂停涉事人员工作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华为首次披露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多人被处理!微信最新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魏涛非银资讯

【华西非银】华金资本首次覆盖:自动驾驶风头正盛,耐心资本伏线千里

魏涛非银资讯  · 公众号  ·  · 2024-09-01 14:54

正文

事件概述

2024年8月27日,华金资本披露中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归母净利润300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1.40%/35.18%。截至2024年6月底,上市公司总资产23.29亿元,净资产13.59亿元。加权平均ROE(非年化)2.20%,ROIC (非年化)2.19%,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0/0.43个百分点。

主要观点:

►文远知行赴美IPO在即,背后创投基金独具慧眼

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7月26日,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WeRid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计划以“WRD”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8月20日更新的招股预案显示,文远知行此次IPO将发行645.2万股ADS,预计募资约1.1亿美元(以发行价区间中值计);同时拟进行3.205亿美元私募配售,合计募集约4.3亿美元。博世表示有意向认购不超过1亿美元ADS,约占此次IPO数量的91.2%。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22日早间,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文远知行推迟纳斯达克IPO,没有新的时间表。

华金资本:成长迅速的创投新星

根据天眼查文远知行融资信息,华金资本参与了文远知行2021年1月B+轮融资。华金资本连续多年入选清科“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年度50强”、“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2023年位居清科“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年度100强”第15位,创造了珠海本地股权投资机构全国排名最高记录。公司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医疗健康等产业的投资比较活跃,参投了优必选、酷哇机器人(并将该项目引荐到珠海横琴新区落地)等多家独角兽企业。

►历经多次转型,形成“创投+实业+平台服务”新格局

华金资本成立于1992年,1994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系珠海第三家上市企业。2015年正式启动战略转型,在巩固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及污水处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组建华金创新投资、华金资产管理、铧盈投资等专业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公司坚持“以研促投”策略,打造专家型投资团队,依托华发集团的多元化产业资源,与IDG资本、东方富海、方正科技等知名创投机构和产业资本开展合作。

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和35%。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公司营收9812/ 9836万元,同比+18%/+5.6%,环比-21%/+0.25%;归母净利润+10864/ -7866万元,同比+641%/ -1147%,环比+274%/-17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分别为+1.32/-1.07亿元,主要来自公司投资的优必选于2023-12-29港交所上市后的市值波动——优必选(9880.HK)在2023Q4末、2024Q1末、2024Q2末的总市值分别为344亿元、858亿元、584亿元人民币。

在营收贡献方面,投资与管理/电子器件制造销售/公共设施服务/科技园区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8432/ 6707/ 3066/ 985万元收入,贡献总营收43%/ 34%/ 16%/ 5%,各项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变化+12%/ +40%/ -31%/ +80%。

►背靠国资股东,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热土

根据华发集团官网和天眼查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的对外投资信息,华金资本是华发集团金融产业投资板块旗下唯一上市的核心控股平台。华发集团旗下金融资产还包括华金证券(集团持股79%)、华金期货(集团持股99%)等。珠海市国资委为华金资本的实际控制人。

珠海市作为唯一陆域与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连接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将在深化粤港澳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华金资本可充分受益于大湾区建设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发掘优质产业项目、拓展股权投资业务。

2024年,短期和中长期的居民新增贷款持续减少,企业扩大再生产/再融资的需求也不旺盛,消费内循环、新质生产力的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等现状,地方国资创投有望成为破局点之一。

投资建议

华金资本背靠国资股东、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前沿阵地,我们认为其有望受益于大湾区产业集群效益、以及投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耐心资本”的相关政策支持。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9.35/ 481.96/ 534.62百万元,分别同比9.57%/9.70%/10.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75/ 85.28/ 88.03百万元,分别同比7.76%/6.93%/3.23% ,EPS分别为0.23/ 0.25/0.26元,2024年8月30日收盘价为10.87元,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47.0/ 44.9/ 42.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盈利带来不确定影响;IPO进程对创投项目退出周期的影响。文远知行IPO尚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国企改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盈利增长不达预期风险。





1.文远知行赴美IPO在即,背后创投基金独具慧眼

1.1.文远知行拟登陆纳斯达克,IPO及配售约4.3亿美元

华金资本于2021年1月参与了文远知行B+轮融资。

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7月26日,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WeRid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计划以“WRD”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担任此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根据8月20日更新的招股预案(Form F-1/A),文远知行计划在此次IPO中发行645.2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代表3股A类普通股(即合计1935.6万股普通股),每份ADS的发行价区间为15.5美元至18.5美元,预计筹得资金区间约为1.00-1.19亿美元(如果不考虑承销商超额配售)。

德国博世有意向作为基石投资人,购买此次发行的ADS中不超过1亿美元的部分。假设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以发行价范围中点ADS每股17美元计,博世的意向购买ADS数量将达到588.2353万股,约占本次发行ADS的91.2%。

在本次发行完成的同时,雷诺-日产-三菱、JSC国际投资基金、Get Ride等七家机构将参与同步私募配售(A类股票),合计3.205亿美元。私募配售的每股价格为此次ADS发行价经ADS与A类普通股比率(1:3)调整。

公司预计在扣除承销保荐佣金和费用后,此次IPO及私募配售将分别净募集9600万美元(如果超额配售全额则约1.113亿美元)和3.203亿美元,合计4.163亿美元。募集资金的35%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约30%将用于自动驾驶车队的商业化和运营,以及拓展市场的营销活动;约25%将用于资本支出,包括购买测试车辆、研发设施和管理费用;剩余的10%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文远知行(前身为景驰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招股书显示,文远知行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其自动驾驶汽车正在亚洲、中东和欧洲的30个城市和7个国家进行试运行和商业试点。

公司构建了集成智能模型、全面的软件算法、模块化硬件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和基于云的基础设施等服务于自动驾驶的WeRide One平台,提供从L2到L4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包括1)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巴士、自动驾驶物流车、自动环卫车,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计划在不同的业务线中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在2020年-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合计实现12.36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其中产品销售5.21亿元、服务收入7.16亿元,分别贡献42%和58%。期间合计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 -58.64亿元;研发费用31.10亿元,占营收252%;管理费用13.29亿元,占营收108%。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2227名员工中约91%为研发人员。


1.2.好事多磨:IPO两度推迟,需重新备案

根据界面新闻于2024年8月15日援引路透社旗下IFR媒体(International Financing Review),文远知行(WeRide)将纳斯达克IPO定价(由8月16日)“推迟至下周”(即8月19-23日期间)。

2024年8月22日早间,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报道,文远知行推迟纳斯达克IPO,没有新的时间表。同日晚些时候,文远知行回应上海证券报记者等媒体人士称,更新交易文件所需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正在积极推进交易所需的各项文件。

早在2023年8月25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即公布了WeRide Inc.(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有效期为12个月。其中明确“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如果比较文远知行于8月15日和8月20日发布的两份Form FWP,其中对于招股预案(第三版)修订第18页关于“Permissions Required from the PRC Authorities for This Offering”(“本次发行需要中国当局的许可”)部分,8月20日发布的Form FWP新增了这样的表述,“In such event,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complete this offering and listing before the CSRC completes its review of our updated filing materials and issues a new filing notice.”即“(如果我们未能在备案通知到期前完成海外发行和上市,我们将更新并重新提交中国证监会备案材料,并从头开始重新办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证监会完成对我们更新的备案材料的审查并发出新的备案通知之前,我们将无法完成此次发行和上市。”


1.3.多轮融资,产业资本及创投基金参与

因为自动驾驶行业具有市场空间大、研发投入大、商业落地不易、互联网/整车/科技创业各方入局竞争激烈等特点,所以融资需求旺盛。


根据2024年7月30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行业研究报告》,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存续企业数量为1782家。其中,企业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及华北地区。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企业注册资本集中分布在1000万元以上,占比为43.2%,注册规模较大。无人驾驶汽车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整车制造厂商和科技初创公司。


从现金流支持、业务线协同、相关技术积累的角度,互联网/科技大厂和整车制造厂商的优势明显。自动驾驶的科技初创公司面对着高额的研发成本、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未来技术路线/商业落地极大的不确定性。融资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据时代周报不完全统计,2021年/2022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投资事件为144/128起,披露融资金额约932/200亿元。


科技初创企业创业之初要经历多年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才能逐步形成营收,继而实现盈利。以文远知行为例,在2020年-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合计31.10亿元,占营收252%。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2227名员工中约91%为研发人员。

根据投资界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及天眼查企业库信息,文远知行已完成10轮融资——从2017年9月的Pre-A轮,到2023年初完成的D+轮,数据可查的融资金额合计约12.7亿美元。投资者中不乏汽车制造企业和知名创投公司。2023年初的D+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更是达到了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9.77亿元)。


1.4.华金资本:成长迅速的创投新星

研发投入大、产品/商业模式落地不易、实现盈利的时间表难预期、项目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高,但具备高科技含量和极大市场空间,这正是高科技创业初期的普遍状态,也是创投公司作为耐心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投向。

根据华发科技产业的媒体报道,参与了文远知行2021年1月B+轮融资的华金资本,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方面早有布局。公司于2019年7月投资了酷哇机器人项目(低速智能驾驶系统/智慧环卫、物流),并将该项目引荐到珠海横琴新区落地;于2017年4月与华发集团、珠海科创投联合投资了优必选(根据华金资本2024年中报,最初投资成本约2207万元、2024年6月末账面价值1.505亿元)

华金资本连续多年入选清科“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年度50强”、“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2023 年位居清科“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年度100强”第15位,创造了珠海本地股权投资机构全国排名最高记录;2024年6月位居《母基金周刊》(FOFWEEKLY)“2024新质生产力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GP100强的第14位。

华金资本自2015年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依托华发集团的多元化产业资源,探索形成“股权投资管理+实体产业经营+产业创新平台服务”业务架构,坚持“以研促投”策略,打造专家型投资团队。公司持续深耕的三大核心赛道分别挺进2023年清科评选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投资机构30强”、“半导体领域投资机构30强”、“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30强”。


2.历经多次转型,形成“创投+实业+平台服务”新格局

2.1.战略转型成为创投类上市公司

华金资本,前身是力合股份有限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对应公司的:

第一阶段(1992-2000年):粤华电A成立,主营电力生产 。公司系1992年经珠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广东省企业股份制试点联审小组及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珠海经济特区前山发电厂改组设立的社会募集公司——珠海华电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系珠海第三家上市企业,股票代码“000532”,股票简称“粤华电A”,主营电力生产,兼营输变电专用工程机械、电工专用设备、电力整流装置、电工器材、低压电器及零件、发电用燃料、电器机械及器材、专业咨询等。

第二阶段(2001-2014年):更名力合股份,拓宽实业布局 。上市公司于2000年底进行资产重组,第一大股东由珠海经济特区电力开发(集团)公司变更为深圳市清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名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7月,公司名称变更为“力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合股份”)。2009年10月,珠海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力合创投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本公司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11年1月,珠海水务集团受让珠海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本公司股份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截至2014年,公司主营业务拓宽至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生产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水质净化厂的建设、运营、管理、咨询及相关环保项目的开发等。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更名华金资本,战略转型为创投公司 。2013年9月,珠海金控集团全资子公司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公司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后于2020年8月,经珠海市政府国资委同意,珠海铧创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占公司总股本28.45%无偿划转至珠海华发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成为控股股东至今。2015年开始,力合股份正式启动战略转型,在巩固提升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及污水处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组建华金创新投资、华金资产管理、铧盈投资等专业子公司作为投资运作平台大力拓展股权投资等新兴业务,并与IDG资本、东方富海、方正科技等知名创投机构和产业资本开展合作,通过合组基金拓展投资业务,初步形成了“创投+实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2017年4月,力合股份获准更名为“珠海华金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力合股份”变更为“华金资本”,证券代码不变),战略转型成为创投类上市公司。此次更名旨在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需要,进一步突出公司资本投资、股权投资等核心业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价值。

2.2.投资业务与实业经营、科技园区协同发展

由于所处电子行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产品销售困难,2010-2014年力合股份营收年复合增速-9.8%。2015年,公司增加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持续驱动公司实现业绩增长,2015-2018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达35.7%/13.1%。2019年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实体业务量和投资收入均下滑;2020-2022年疫情时期,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原有业务,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拓展口罩新业务,实业经营和投资业务共同推动公司整体逆势增长。

2023年,受公司将所持33.02%股份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华发科技,原控股子公司华冠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原覆盖的电子设备业务及口罩业务收入(2022年合计营收占比32.44%)不再纳入公司营收所影响,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同比大幅下滑。除2020-2022年疫情期间受益于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外,公司ROE基本处于5-8%左右的水平。


从营收结构来看, 2015年以前,公司以实体产业经营为主业 。在2014年,公司第一大业务为电子器件制造,营收占比44.5%;其次为公共设施服务,占总营收的31.9%;科研服务/电子设备制造业务收入分别占11.9%/11.8%。 2015年公司正式实施战略转型,在巩固提升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股权投资业务 。截至2023年,公司投资与管理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总营收的50.64%;电子器件制造和公共设施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8.65%/14.94%;科技园区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87%。


2.3.投资控股型企业,依托子公司实现业务布局

华金资本为投资控股型企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控(参)股公司。依托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为平台,通过实现投资业务与实业经营、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公司构建“股权投资管理+实体产业经营+产业创新平台服务”的发展新格局。

投资与管理方面 ,公司以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的全资子公司铧盈投资、华金投资为平台,通过下属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和管理人,与符合条件的有限合伙人共同成立合伙企业,以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展业务。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其收入和利润主要为收取管理费、咨询顾问费和投资收益等。2023年,铧盈投资/华金投资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796/11,565万元。

实体产业方面 ,华金资本主要依托旗下三大实业子公司华冠电容器、力合环保和华冠科技。华冠电容器(持股比例80%),新三板挂牌企业,是国内较早批量生产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省级铝电解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力合环保(持股比例100%)是全国“ 城镇污水处理厂 优秀运营单位”,拥有日污水处理能力13.8万吨。华冠科技(持股比例20%)是国内较早从事 电容器生产设备和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 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新能源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配套软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3年,华冠电容器/力合环保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488/6,327万元。

产业创新平台服务(科技园区)方面, 公司以子公司珠海华金智汇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85%)为核心运作平台,运营管理有占地面积3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1.9万平米的华金智汇湾创新中心项目。华金智汇湾以科技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为主要业务方向,发挥公司在核心产业的股权投资、孵化培育和战略合作资源,打造企业创业创新全周期成长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培育孵化服务,打造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态圈。

参股子公司珠海清华科技园(持股比例49%)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园区,是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孵化的重要基地。通过与清华科技园的合作,华金资本不仅能够分享园区经营建设和创投业务的收益,还能够借助清华科技园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2023年,清华科技园实现营业收入3,363万元。

2.4.2024年中报: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和35%

2024年8月27日,华金资本披露中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归母净利润300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1.40%/35.18%。截至2024年6月底,上市公司总资产23.29亿元,净资产13.59亿元。加权平均ROE(非年化)2.20%,ROIC (非年化)2.19%,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0/0.43个百分点。

从季度表现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12/ 9836万元,同比+18%/+5.6%,环比-21%/+0.25%;归母净利润+10864/ -7866万元,同比+641%/ -1147%,环比+274%/-172%。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但净利润环比下降,是2011年以来首次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值。这一定程度上来自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的变化——2024年上半年合计+2355万元,但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为+1.32/-1.07亿元。根据华金资本2024年半年报的主营业务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来自投资类子公司,系公司的经常性损益,而今年Q1和Q2的变化,主要来自公司投资的项目深圳市优必选科技于2023-12-29港交所上市后的市值波动——优必选(9880.HK)在2023Q4末、2024Q1末、2024Q2末的总市值分别为344亿元、858亿元、584亿元人民币。

在营收贡献方面,投资与管理/电子器件制造销售/公共设施服务/科技园区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8432/ 6707/ 3066/ 985万元收入,贡献总营收43%/ 34%/ 16%/ 5%,各项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变化+12%/ +40%/ -31%/ +80%。

投资管理、股权投资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计实现8432万元投资与管理业务收入,毛利率57%。其中,华金投资实现营业收入 3,871.90 万元,净利润 179.71 万元;铧盈投资实现营业收入 5,550.76 万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 1,764.05 万元,同比扭亏,主要为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盛盈三号实现净利润 2,107.89 万元,主要为投资的珠海浚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现退出。

实业经营方面,华冠电容器实现营业收入 6,708.71 万元,净利润 667.84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40%、34%,主要是销售订单增长。力合环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继续保持污水污泥处理达标排放纪录,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56.78 万元,净利润 550.89 万元,同比分别减少 30%、69%。

创业平台服务方面,清华科技园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 48.89 万平米(其中,新建 35.74 万平米研发楼和配套设施),新建 2A、2C 区已投入使用。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13.69 万元,主要原因是园区载体销售/出租不及预期。


3.背靠国资股东,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热土

3.1.依托华发集团产业资源,或将受益于国企改革

前四大股东均为国资背景,实控人系珠海市国资委 。华金资本控股股东为珠海华发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持股比例为28.45%,第2-4大股东分别为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57%)、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16%)以及珠海市联基控股有限公司(持股0.64%)。向上股权穿透,珠海市国资委直接和间接持有华金资本1.40亿股占股本40.71%,为华金资本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华发集团官网和天眼查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的对外投资信息,华金资本是华发集团旗下股权投资业务的核心平台,也是华发集团金融产业投资板块旗下唯一上市的核心控股平台。华发集团旗下金融资产还包括华金证券(集团持股79%)、华金期货(集团持股99%)等。


根据公司官网,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80年,与珠海经济特区同龄,2016年起连续八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23年排名第169位,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并获评全国标杆。集团现控股“华发股份”“华金资本”“华发物业服务”“庄臣控股”“维业股份”“光库科技”“迪信通”“方正科技”8家上市公司,以及“华冠科技”“华冠电容”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打造华发集团、华发股份、华发综合发展、华发投控、华实控股5家“3A信用主体”。

2023年以来,国有企业重组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初,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提到,支持上市公司采用重组夯实主业、做优做强主业,从完善监管制度。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各央企要深入推动实施,统筹安排进度,在重点难点任务上务求突破,力争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根据珠海国资媒体发布、第一财经和财联社相关报道,2024年1月30日,珠海市国资委召开珠海市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大会,宣布启动新一轮国企重组整合行动。本次重组计划包括华发集团整合九洲集团(为大型战略管控投资型集团)。珠海市国资委表示,“实施市属国企新一轮整合重组,旨在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属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为珠海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注入改革动能。”


3.2.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受益于产业集群效益

有望充分受益于大湾区产业集群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大湾区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前进。珠海市作为唯一陆域与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连接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将在深化粤港澳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