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上海文坛的发展,犹如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得到不同政治取向、不同文学圈子顺理成章的接纳,且均不吝于褒奖。
(1) 紫罗兰:《沉香屑》系列
张爱玲自小钟爱于小说,相比洋文,她心心念念能读懂自己文字的读者,还是中国同胞,在《到底是上海人》中,更明文指出:只有上海人懂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
张爱玲正式扣响上海文坛的大门,源自于《沉香屑:第一香炉》、《沉香屑:第二香炉》。经园艺家黄岳渊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鹃。
周瘦鹃是鸳蝴派的代表性作家,好几家有号召力杂志、副刊的编辑,在上海滩文坛、在鸳蝴圈中,算得上是“泰斗”级人物。
张爱玲与周瘦鹃的相谈,甚是融洽,还特意提起母亲和姑姑都是周的忠实读者,周瘦鹃听了,满心欢喜。对于张爱玲奉上的小说,周瘦鹃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便称赞有加。
难得的是,周瘦鹃于坚守旧式趣味之外,还是个鉴赏力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译过西洋小说,是旧文人圈子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仅看到张的小说有《红楼梦》的影子,而且看出张在写作中受到毛姆的影响,且断言它们可与毛姆的小说媲美。
两篇《沉香屑》随即出现在《紫罗兰》复刊号的显著位置,周还在两期的编辑例言中,向读者隆重推介了这位文坛新人,并追叙与张爱玲相识的因由。
《紫罗兰》打响了张爱玲在上海文坛的第一枪,虽未引起轰动,但张爱玲趁胜出击,将手里捏着的稿子来了个天女散花,同时向多家杂志进军,以期早日成名。
(2) 万象:《心经》《琉璃瓦》《连环套》
《万象》杂志的主体风格,和《紫罗兰》大体类似,都走鸳蝴派消遣娱乐的路线。柯灵接编后,《万象》转为新文学杂志。
柯灵偶阅《紫罗兰》,“奇迹似地发现了”《沉香屑》,张爱玲的才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终因不便相邀,心中始终不能释然。
张爱玲携《心经》而来,柯灵自是欢喜,稿子是必用的了。而后,《万象》几乎在每一期上都有张爱玲的作品,直至《连环套》的连载,不明原委而终结。
(3) 杂志:《茉莉香片》、《倾城之恋》、《传奇》
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张爱玲青云直上,风靡上海滩的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杂志》。
《杂志》的取径似在给日伪文化活动方面撑撑场面。在沦陷时期的上海,《杂志》聚集了一批有才气的作家,又有特殊的背景,敢于大张声势地活动,实力绝非其它杂志能比。
它能够让张爱玲在读者大众和文学爱好者中打响知名度,并将她推至极峰,引入上层社会的交际圈。
张爱玲欣喜之外,也充满感激,她把最得意的小说都给了《杂志》。
(4) 古今、天地:打响散文
《古今》杂志走的是《论语》、《宇宙风》的性灵、趣味路线,而且更加偏重于考据、掌故、文史随笔之类,绅士气减弱,更有一种中国本土文化的隐逸气、名士气加遗老遗少气。
《古今》的气味显然与张爱玲的性情不大相投,因此即使跻身其间,亦不能让张爱玲昂首鹤立,独上青云。此后,她转向了散文小说月刊《天地》,她的稿件几乎与《天地》的寿命相始终。
从5月份在《紫罗兰》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起,短短几个月时间,张爱玲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最出名、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文坛登龙,杂志为径。张爱玲可说是一步登上金字塔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