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猫和老鼠来B站,自己鬼畜自己 ·  昨天  
始室  ·  首发 . Destudio 一个安放美好的地方 ·  昨天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一日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机械昆虫~变身!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战鹰探秘春晚后台,太专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在线

进展 | Eur Heart J: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的风险有多大?发生心衰后对预后的影响如何?

心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2-07 17:30

正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且这一并发症与更高的死亡和再住院率密切相关。尽管医疗系统的改进、血运重建技术的发展以及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在降低复发性缺血事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新发心力衰竭仍是心肌梗死后的主要不良结局之一。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及其对死亡和再住院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心梗后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其死亡和再住院风险显著增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推动了医疗系统的改进、血运重建策略的发展以及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进步。


新发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的常见不良结局。20%–25%的患者在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心力衰竭。多种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在心肌梗死后高风险患者中降低死亡或心力衰竭风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本研究利用一体化医疗系统的数据,评估心肌梗死后患者特征及与新发心力衰竭和复发心肌梗死相关的风险和结局趋势,为临床和研究重点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贝勒斯科特与怀特健康系统下属28家医院中,因心肌梗死为主要出院诊断的6804名患者。


评估了患者特征、治疗情况及包括新发心力衰竭、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率、全因及心血管再住院率在内的结局。


采用以出院后3个月为基准的界标分析法,评估1年内的结局。


研究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为69岁,59.7%为男性,76.7%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9%)、血脂异常(87%)、2型糖尿病(48%)和慢性肾病(34%);17%有心肌梗死病史,23%有心力衰竭病史。63%的患者接受了经皮或外科血运重建。


在以3个月为基准的1年结局分析中,413名(6.7%)患者死亡,1730名(27.9%)发生全因住院,735名(11.8%)发生心血管住院,234名(3.8%)出现复发性心肌梗死。


在无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中,1160名(23.8%)在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新发心力衰竭,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41-49%和>50%的患者分别占42.2%、26.7%和31.1%。


无论射血分数水平如何,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死亡和住院风险显著增加(均P<0.001)。


在2179名射血分数>50%、无既往心力衰竭史且首次住院期间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中,257名(11.8%)在1年内发生心力衰竭,77名(3.5%)出现复发性心肌梗死。

图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论

在当代心肌梗死患者队列中,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高于复发性心肌梗死,即使在射血分数正常且出院时无心力衰竭的患者中亦是如此。


要点回顾
  • 研究问题:

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有多大?新发心力衰竭如何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 研究结果:

在无心力衰竭病史的心肌梗死患者中,23.8%发生了心力衰竭。这些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全因和心血管再入院风险显著增加。


  • 临床意义:

亟需更深入理解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展的机制,并开发旨在保护心肌功能和降低心力衰竭风险的治疗策略。


来源:Incident heart failure and recurrent coronary event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ur Heart J.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8, 2025. doi:10.1093/ eurheartj/ehae885


往期回顾

进展 | Eur Heart J: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在过去40余年间有何变化?

病例 | 负荷试验的ST段抬高:造影剂竟成“元凶”?

进展 | NEJM:Abelacimab vs 利伐沙班——房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新标杆

观点 | Circulation:糖尿病前期和ASCVD高风险患者—如何进行精准医学预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