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软件定义世界(SDX)  ·  指标数据体系建设分享 ·  2 天前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文摘  ·  OpenAI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艺恩数据  ·  艺恩数据祝您开工大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试炼中得荣耀(一) 09 —— 意志的争战(313)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7-10-23 15:13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一部分。今天的题目是“意志的争战”。让我先读出《彼得前书》第 1 13~21 节。

13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14 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

15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16 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19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20 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21 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这是上帝的话语。

我们在过去四次信息中所研读的主题是圣洁。我知道“圣洁”一个词在今天几乎只有负面的含意。《彼得前书》第 1 14 节说,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圣洁,“不要效法从前……那放纵私欲的样子”。虽然我们在过去四次信息中都在讨论这个主题,但有些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讲道系列,或许他们并不清楚这个主题与我们的生命有何关系,所以我想在信息开始之先解释一下。有些朋友会说:“有关宣讲圣洁的信息。很好哦!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所认识的那些自认为是圣洁的人,都是我想要逃避不见的人。今天有关圣洁的信息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以上是很自然且完全可以理解的想法。如果你看不到圣洁与自己有何关系,如果你不盼望成为圣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你不理解这个概念。我们稍后再讨论这一点。如果你认为圣洁与自己无关,也有可能是因为你不明白自己。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你并不渴望从内到外将自己的个性改换一新,如果你心里没有这么说:“我最需要是从内到外改变过来。我很软弱。我需要更新。我的内心充满腐败。我的个性不应如此。我需要内在的改变。”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你没有面对自己。

多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的著名记者迈克·华莱士( Mike Wallace )曾访问犹太作家耶希埃尔·迪努尔( Yehiel Dinur )。早在 1961 年时,耶希埃尔·迪努尔曾在审理纳粹前高官、下令屠杀犹太人的阿道夫·艾希曼( Adolph Eichmann )的审讯中作证。因为耶希埃尔·迪努尔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所以他在阿道夫·艾希曼的审讯中作证。当时我只有十一岁,但当时电视上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当时阿道夫·艾希曼在防弹玻璃后受审。审判结束多年后,迈克·华莱士访问耶希埃尔·迪努尔,向他展示了一段纪录片片段,片段记录了当迪努尔走进法庭,看见艾希曼的那一刻。我仍然清楚记得,那个片段充满了戏剧性。迪努尔走进法庭,看见艾希曼的那一刻,突然不受控地抽噎大哭,整个人立即崩溃了,晕倒在地。法庭内一片哗然,法官不得不敲打木槌,要众人安静下来。这一幕充满了戏剧性。

多年后,迈克·华莱士在访问中问迪努尔:“请告诉我,你为什么整个人崩溃了呢?你在那一刻感觉如何?是什么令你这样不知所措、无法自控呢?”华莱士说:“是因为这个人杀了你的众多亲朋,所以你恨他吗?是因为你恨他吗?还是因为站在这个邪恶的人面前令你感到恐惧呢?或是因为某种创伤后遗症呢?是不是你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一些从前的画面呢?是不是有可怕的画面突然呈现在你面前,使你无法自控呢?你为什么整个人崩溃了呢?你有什么感觉呢?”耶希埃尔·迪努尔说有一件事他总也忘不了。他说:“不是以上所说的事。”迪努尔对迈克·华莱士说:“当我走进法庭看见艾希曼时,我突然意识到他不是一个恶魔,也不是超人;他只是一个与我一样的普通人。突然间,我对自己感到恐惧,因为我看到自己有能力做相同的事。”你相信你也有能力做相同的事吗?你相信耶希埃尔·迪努尔所看到的事吗?这正是圣经的教导。这是圣经纲要中的一个重点。这是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论到了乐观及盼望的本质。圣经说:“你可以重生。”圣经说:“你可以过圣洁的生活。”除非你相信耶希埃尔·迪努尔最终所看到的,否则圣经的话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圣经的信息。迪努尔说:“艾希曼不是一个恶魔,也不是超人;他和我是一样的。因此,我对自己感到恐惧,因为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相同的事。”这正是圣经所说的。

我们可以在《诗篇第 51 篇及《撒母耳记下》第 11 章找到相同的信息。圣经告诉我们大卫是怎样对待一个他最信任的朋友的。他杀害了这个朋友,然后娶了他的妻子。圣经要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为什么这个故事与你有关呢?圣经是要告诉你有些人是很败坏的吗?不是。圣经是要告诉你最伟大的人也可以做出这样的事。看看登山宝训的信息。看看伟大的登山宝训,不明白登山宝训的人也会谈论登山宝训,把登山宝训当作有关爱的伦理。从我的孩子所就读的公立学校所采用的基督教历史或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我发现,每当人们尝试描述基督信仰时,显然有些没有研究过基督信仰的基本资料的人会说:“嗯,基督信仰基本上是一套爱的法则。耶稣来到世上,祂说我们不用遵行一套积功德的制度,希望藉此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累积功德。不是这样的。上帝爱我们每个人,所以我们也爱每个人,因此基督信仰是如此受欢迎。”

你能想象人们因基督信仰而殉道吗?你能想象人们因基督信仰而遭受火刑,被抛进狮子坑里吗?首先,如果基督徒所信的只是上帝爱所有人,所以我们必须爱每个人,为什么会有基督徒因此而被杀害呢?不仅如此,为什么基督徒会愿意为此被杀呢?不是这样的。登山宝训的信息不只是:“爱每一个人。”登山宝训的信息是:“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骨子里就是杀人。”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偷盗’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嫉妒或贪婪的,骨子里就是偷盗。”耶稣要说的是什么呢?耶稣要说的是,圣经说我们有能力做出各样恶事,这正是耶希埃尔·迪努尔所看到的:我们有能力做出各样恶事。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真的在面对自己吗?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存着如恶性肿瘤一般的邪恶力量吗?我必须以审慎的态度说这些话,因为有些朋友或许在肉身上正面对这个问题,但我想让你们知道,圣经说人人都有恶性的肿瘤,它们都是致命的。这些恶性肿瘤名叫罪,不是生在我们的身体上,而是在我们的心灵里。

你相信这个真理吗?你明白这个真理吗?你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是充满自私、缺乏自制、紊乱失调的吗?这称为罪。你相信这个真理吗?你知道你也能够做出阿道夫·艾希曼所做的事吗?如果你说:“哈!我不相信。”那么,圣经所说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意义。现在你知道原因了。你真的在面对自己吗?不要看着别人,说:“嗯,我像我身边的人一样良善。”不要看别人,也不要看你的环境和遭遇。不要说:“好吧,如果你的家庭背景像我的那样,如果你面对我所面对的烦恼……”不要看这些。看看你自己吧。你真的在面对自己吗?如果你真的在面对自己,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你也会说出保罗所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会说出耶希埃尔·迪努尔倒在地上时所说的话。“ 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这就是保罗所说的话:“ 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保罗说的是自己的本性。他要说的是:“我需要更新。我需要改变。我需要洁净。我需要被洗净。我的生命需要重建。我的生命需要修复过来。”圣经说:“ 你们要圣洁 ”,就是这个意思了。

你认为这个有关圣洁的讨论与你无关吗?看看你自己吧。因为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讨论圣洁这个题目,让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总结的问题。第一,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一个圣洁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呢?第二,我们如何渴想圣洁的生命,以致得着圣洁的生命呢?你明白这两个问题吗?首先,一个圣洁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其次,我们如何渴想圣洁的生命,以致得着圣洁的生命呢?稍后我会讲解第二个问题。

一个圣洁的人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在过去几次信息中一直研读这段经文。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问题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总结一下这段经文的教导。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一个圣洁的人全然向上帝献身,并且让自己的心思意念完全改变过来。成为圣洁的意思是全然属上帝。这一点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因此,让我给大家引述一些我们没看过的经文和语句,来说明我们一直讨论的这一点。成为圣洁不只是有道德,也不只是遵守规条。成为圣洁意味着你要完完全全地重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你的心思意念)。这几方面都要彻底重整。

一、思想

我们研读了第 13 节。经文说:“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一句。我们先讨论下一句。经文说:“ 要……谨慎自守 ”,这个词的意思是保持头脑清醒,不要醉酒。这里不是说:“不要滥用药物或酗酒。”这并不是彼得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个圣洁的人在这个方面确实会谨慎自守,但彼得所说的并不是这个方面。让我简单地说明吧。经文说:“ 要……谨慎自守 ”,这意味着基督徒的思想不受外界影响。思想不受外来的物质所影响,这就是“ 谨慎自守 ”这个词的意思了。谨慎自守意味着基督徒是绝对警醒,与现实接轨,并且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甚至任何幻想所影响。让我给你们讲述一下福音的特点,并且下一个新的定义。福音是极度悲观,同时也融合极度乐观。这就是福音。大多数人都在悲观与乐观之间各走极端:要么非常悲观,要么非常乐观。我们大多数人都清楚地知道悲观主义者或乐观主义者都有不对之处,因此我们在两者之间寻求中庸之道。我们知道悲观主义者所说的话听起来并不正确,乐观主义者所说的话听起来也不正确。所以人们处于两者之间。但基督徒并不是处于悲观与乐观之间的。基督徒并不在这个范畴里,因为基督信仰非常悲观,同时又非常乐观。

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概念如何与圣洁的生命和保持头脑清醒扯上关系。首先,我们看看一些极度悲观的人吧。基督信仰远比这些人更悲观。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内坦·格雷泽( Nathan Glazer )就是其中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曾引述格雷泽的言论,他说美国社会所面对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方法。人们永远无法处理毒瘾问题、露宿者问题,以及不断上升的罪案。格雷泽说,投放于解决问题的金钱越多,问题就越严重。他说有些人的生命就是一团糟,我们根本无法帮助他们。每当报章引述格雷泽的言论时,记者总是会有所保留,说:“然而,我们若接受这个说法,本文在此结束。”我们不得不说:“嗯,他被视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圣经比格雷泽更悲观。圣经不只是说有些人的生命一团糟,以致我们根本无法帮助他们。圣经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无可救药的罪人。每个人都是失常的,都是邪恶的,每个人都与上帝隔绝,与真正的自我隔绝,与邻舍隔绝,也与大自然隔绝。圣经比西方哲学家尼采( Nietzsche )和叔本华( Schopenhauer )更悲观,也比东方的佛教思想更悲观。

接着,我们来看看乐观主义者吧。乐观主义者说:“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我们可以扭转局面。”但我们看看基督信仰吧。基督信仰比所有哲学或宗教都更乐观。基督信仰怎么说?基督信仰说上帝必然降临,祂必除去一切痛苦、死亡、战争、种族歧视和疾病。祂必抹去一切眼泪。各样的破碎必得医治。将来必有“ 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在新天新地,每片叶子都美丽绝伦。太阳将会比现今的闪耀千倍、美丽千倍,我和你将会比太阳更荣美。这一切都是白白赐给我们的。我们只要接受就可以得着。只要相信和悔改就可以得着,不用作别的事情。不仅如此,天国的大能已经临到世上,已经局部地动工。如果我们相信天国的大能已经临到了我们的生命,也临到了我们在基督里所爱的人,就再没有什么比这种信念更乐观的。

基督徒谨慎自守、头脑清醒。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基督徒不是悲观主义者,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介乎两者之间。绝对不是这样。基督徒并不在这个范畴之内。基督徒深深地怀疑,也深深地相信。基督徒相信别人到了一个地步,是其他人无法做到的。你知道为什么吗?不是因为基督徒天真,而是因为基督徒不害怕失望,因为基督徒有上帝同在。基督徒依靠上帝永恒的膀臂。然而,基督徒也深深地怀疑,像耶稣一样。《约翰福音》第 2 24 节说:“耶 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耶稣从不信任人。圣经这样描述耶稣!看看《约翰福音》第 2 章的结尾,经文说耶稣不相信任何人。有人会问:“耶稣怎么会不相信任何人呢?祂爱人。祂差派那些愚笨的使徒去作工。耶稣把事情委派给使徒。圣经却说耶稣不相信任何人。”这就是谨慎自守、头脑清醒的意思。当然,耶稣信任人因为祂本应信任人。信任人是有爱心的行为,但基督徒有更清晰的理解。

基督徒信任人,不是因为他们抱着天真的想法,以为人不是罪人,或某个人不是罪人。基督徒抱着怀疑的态度。基督徒预期任何事情随时都可能出错。福音告诉我们,当有人作出极度邪恶的行为,或有极度邪恶的事发生在某个地方,不要感到惊讶。然而,基督徒抱着完全相信的态度,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那就是主耶稣。因此,基督徒能够相信别人。基督徒预期会有患难临到,却是充满盼望,因为我们知道穹苍无极,上帝不受任何限制。福音是极度悲观的,却又比悲观多一些乐观,并且胜过悲观。基督徒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不是灾祸预言者。基督徒是头脑清醒的。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乐观主义。我们两者皆是,准备好面对任何事情。我们不是愤世嫉俗者。我们并不天真。我们不是浪漫主义者。你明白吗?圣洁意味着你有截然不同的思想方式,建基于截然不同的基础。

二、意志

成为圣洁意味着你彻底重整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你知道在哪一节经文可以看到这个概念吗?看看第 17 节:“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 寄居 ”这个词很特别。原文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希腊文单词,指一个人定居在某地,却是另一个国家的公民。这意味着虽然这个人是某个国家的公民,却定居在另一个国家。寄居的意思很具体,彼得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完全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寄居”这个词清晰地解释和概述了圣洁的意思。假设你在外国生活,你并不是来自那个国家的,那不是你的祖国,你是另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大概会采取三种方式在那里生活。第一种是你以移民的身份到那个国家。移民就是离开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生活。那个国家不是你的祖国,但你想成为公民。你想同化和融入那地。你想断绝旧有的关系,在那里建立新的关系。另一个途径是以游客的身份去那个国家,而不是以移民的身份到那里。游客好像透过一块玻璃去观看这个新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真正的接触。游客通常都坐在旅游车上,他们可以说自己的语言,与同行的游客一起住在酒店里,到某些餐馆一起进食。事实上,他们很少与当地人接触。他们是游客。

还有一种进入别国的途径就是流亡。我知道“流亡”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凄凉的味道,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词更清楚理解圣经怎样论到我们与世界应有的关系。我们不是移民,也不是游客,我们是天国的公民,但生活在地上某个国家。我们不是移民,这意味着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原则和习俗,与我们真正所属的家乡的原则和习俗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我们以我们真正所属的家乡的价值观在世上的国家生活。我们不是移民。我们不会在这里申请成为公民。我们不想要这个国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是游客。《耶利米书》第 29 章记述上帝容让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上帝怎么说呢?祂说:“ 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娶妻生儿女…… ”“ 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一个圣洁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既不退缩也不同化。如果你抱着其中一种态度,你们就并不是圣洁的。你要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中,爱这个世界,献身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服事,同时又按着你真正的家乡的习俗和律法去生活。

以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很喜欢引述这个例子来说明。这展示了“寄居”这个词如何调整我们的方向,引导我们以圣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早期基督教会有一封书信。这封信并不是在圣经里的。这封信名为《丢格那妥书 / The Letter to Diognetus 》。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封信的作者是谁,只知道这是一封非常古老的书信。我们肯定这封信在公元 1 2 世纪写成,这封信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基督徒的事。作者在封信中论到基督徒,说:“……他们在地上忙碌工作,但他们的国籍却在天上。”让我们在这里停下来想一想。请谨记这是一封记述基督徒如何生活的古老书信。作者说:“……他们在地上忙碌工作……”看到了吗?基督徒不是游客。“……但他们的国籍却在天上。”他们也不是移民。作者指出这一点,正是彼得所说的(“你们是寄居的”),然后他继续论到两者的区别,并指出这些区别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他说基督徒“……在地上忙碌工作,但他们的国籍却在天上。”他说基督徒成家立室、生儿育女,他们不会杀害不想要的婴孩。他们在多方面遭受逼迫,但他们爱每一个人。他们与别人分享食物,却不会与别人同床。他们穷困,但却富足。他们什么都缺,但却在所有事上有余。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段落。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吗?作者说基督徒不是这个世界的公民,我们在地上忙碌工作,但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公民。接着,作者列出一系列的原则,向我们展示如何在地上寄居,因为我们按着一套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生活。圣洁的人按着自己真正的家乡的价值观生活。他们抱着什么价值观呢?

首先,作者说他们与别人分享食物,却不会与别人同床。我们知道在基督徒真正的家乡,性爱是一个作用,让夫妇二人不断更新彼此所立那完全、永远、专属的盟誓。我们知道性爱在基督徒真正的家乡里有什么作用。性爱是为了表达及更新夫妇之间那完全、完整、永远、专属的盟誓。因此,基督徒明白性爱的目的,因为我们按着我们真正的家乡的价值观去理解性爱。基督徒不会在这个永远、彼此约束、完全、专属的盟誓以外与别人发生性关系;这个盟誓当然是指婚姻。基督徒不与别人同床。“我们在地上是寄居的!我们是外人!”当然,这是因为我们按着我们真正家乡的律法去生活。基督徒明白我们真正的家乡如何看性爱。不信的人却不会这样理解。

其次,作者说基督徒与别人分享食物。他们什么都缺,但却在所有事上有余。他们过着简扑的生活。基督徒真正家乡的价值观认为上帝才是真正的财富,因此,基督徒对地上的财富抱着一个特别的态度,仿佛我们不再像以往那么在乎地上的财富。基督徒在一切事上都缺乏。如果你是天国的公民,你总是在一切事上都缺乏。为什么?因为你慷慨施予。你极其慷慨。基督徒对金钱及物质财富抱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与所有人分享。我们在一切事上都缺乏,但我们拥有我们所需的一切。我们对性爱抱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我们真正的家乡对性爱有一套不同的价值观。我们真正的家乡对金钱有一套不同的价值观。

再次,基督徒遭受逼迫,却仍然爱人,因为在我们真正的家乡里,我们会饶恕人。在我们真正的家乡,我们知道人是可以改变的。在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里,人们认为赦免只是为软弱的人而设的,人们也不相信人可以真正改变过来。举例说,有一件事令我感到惊讶。在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发生了水门事件,媒体无法原谅涉案而被定罪的查尔斯·卡尔森( Chuck Colson )。人们都无法原谅他。他在美国总统尼克松( Nixon )任职期间担任总统特别顾问,是一个卑鄙小人。他也承认自己是个卑鄙小人,后来他感到懊悔。他曾做出可恶的事情,毁了人们的一生。他说谎,他欺骗人。后来卡尔森成为基督徒。人们不原谅他,他们认为那只是懦弱的表现。人们说:“你不能让这样的人蒙骗你的眼睛。他被判入狱,后来获释,成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希望人们忘记那件事!他希望人们认为他可以改变!他希望人们原谅他!”在我们真正的家乡,我们原谅别人,因为我们最终发现,赦免是唯一可行的路。这是生命得自由的唯一方法。

最后,《丢格那妥书》的作者说基督徒不会杀害不想要的婴孩。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在罗马时代,大多数的家庭都不想要女婴,或许因为这会在经济上造成压力。新生婴儿被视为一个女人的财产,因此,人们可能会抛弃刚出生的女婴,把女婴扔进河里,让她自生自灭。基督信仰有一点很特别。当时女人被视为男人的财产。穷人和奴隶被视为统治阶级的财产。新生婴儿被视为一个母亲的财产,但基督信仰反对这一切观念,基督信仰在这方面的看法开明,带来了重大影响。多个世纪以来,基督信仰提倡尊重和保护生命的观念,不断扩大其界限。过去人们没有把奴隶当作人看待,但现在人们把奴隶当作是人。奴隶不再是主人的财产了。过去人们把女人视为男人的财产,但现在人们把女人当作人看待了。过去人们把新生婴儿视为母亲的财产,但现在基督信仰说新生婴儿是人。基督徒总是珍惜生命,并且扩大定义生命的界限。

基督信仰对性爱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基督信仰对金钱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基督信仰对人际关系和饶恕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基督信仰对珍惜生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并不是廉价的。活出圣洁的生命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寄居,整个生命却朝向天上真正的家乡、真正的城市的价值观。你“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你是天上真城市的公民,你按着神国的政治制度而活。

三、内心

你彻底地调整自己的内心。第 13 节说:“ ……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现在,我想引导你们进入最后一个问题。我之前提到一个圣洁的人是完全奉献给上帝,完全向上帝献身的,这包括思想、意志和情感……生命的每个部分都顺服上帝。你如何成为圣洁呢?这取决于你的动机。很多人说:“我想成为圣洁,但我无法做到。我想成为圣洁,但我一直做不洁的事。”这是愚蠢的想法。这不是真的。

美国著名神学家爱德华兹( Jonathan Edwards )的其中一部佳作名叫《自由意志 / The Freedom of the Will 》,是一本非常难读的书。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论点,他认为没有一个人会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这本书的其中一大论点就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每当一个人作决定时,总是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有人说:“不对。不是这样的。例如,两年多前,有人在地铁里拿出一把枪,说:‘把你的钱包给我,否则我会杀你’,于是我把钱包给了他。这是一个最佳的例子,说明爱德华兹的看法是错误的。”我相信当时你没有这么想,现在你却有这个想法。你说:“我不想把我的钱包给那个强盗。钱包里有很多钱,那个强盗逼我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但爱德华兹说:“不对。你说得不对。你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活下去,或选择失去你的金钱,你做了你最想做的事。你想活下去。”有人说:“嗯,你知道的,我想成为圣洁,我不想说谎,然而,我知道如果我说实话,我会损失二万元,因此我说谎了,但我并不想说谎的。”哦,你说谎了。你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做正确的事,或选择失去二万元,但你不想失去二万元,过于不想做坏事。

你是否看到你总是在做你最想做的事情了吗?因此,成为圣洁的唯一方法,并不是想出一个新的方案,不是想出新的操练,不是做新年立志。成为圣洁的唯一方法只有一点。这段经文再三提到这一点。你必须改变你的动机。动机好像汽车的发动机,给汽车提供动力。你的动机就是任何时候都在驱使你的动力:你内心深处的发动机,你最想要的东西。要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圣洁的人,唯一的方法是渴望成为圣洁,让圣洁成为你最想要的东西,过于别的一切。或许有人会说:“我怎样才可以做到呢?”圣经说这是既简单又难行的。你知道既简单又难行是什么意思吗?这是简单的,并不复杂,却是难以做到的,一点也不容易。这是既简单又难行的。让我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13 节说:“ ……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你也可以看看下面的第 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