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街派 生活报  ·  哈尔滨亚冬会主火炬点燃 ·  昨天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2 天前  
新华社  ·  这笔费用,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人间年年四月天,只是再无张国荣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1 09:31

正文

来源 ▏德国优才计划

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美梦几多方向,

人生是,美梦与热望,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

人间路,快乐少年郎......



他,

眉目如画,忧郁多情,

风华绝代,风流不羁,



光风霁月,特立独行,

遗世绝美,清颓孤寂,




















眼神清澈,天真稚气,
















复杂纯粹,神秘莫测,














气质清冽,玉树兰芝,

翩翩浊世,世间难觅。














他,

在最意想不到的一天,

凝住了时间,定格了记忆,

从今往后,此时此刻,

让你我都,反复想起,

那个嘴角带笑,

心中永远的哥哥,

张国荣

Leslie Cheung



1956年9月12日,他生于香港,

这是一个不够圆满的商人家庭,

母亲潘玉瑶,很早就结了婚,

生下了十个孩子,

一生始终遵从丈夫的意志,

父亲张活海,有名的洋服师傅,

一生好女人, 经常到,

尖沙咀的半岛酒店租房约会,

母亲经常找私家侦探调查他,

他的家庭生活就如同一部粤语老片,

即使爸爸花心再娶,妈妈都甘之若饴。


一家人合照,左下角那个最小只的男孩子正是张国荣


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他一生都对婚姻始终抱着,

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就是父母那糟糕的婚姻,

给他带来的阴影。


张国荣和哥哥


他的兄弟姐妹众多,

和他年龄最近的也比他大8岁,

跟哥哥姐姐之间有着很大的代沟,

哥哥们不喜欢带他玩,

虽然他是家中最小的成员,

却没有得到特殊的 关怀和宠爱,

忙于生意的父母更是没时间关心他。

在他寂寞的童年里, 他变得很孤单。


13岁便跑去了英国


13岁那年,他被送往英国,

那天他头也没回的登机离去,

不觉得家里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成人后,除了大姐张绿萍,

他同父母和家人的关系,

始终处在一种亲切又淡漠的状态。


来到英国后,

他过着严格清苦的寄宿生活。

大一那年,

因为父亲突然中风回到香港,

不久便与父母关系恶化,

从家里搬出来,

开始了自立谋生的日子。

在欠缺温馨及天伦之乐的环境里,

他度过了漫长的孤独时光,

他的性格里从此带了一分孤僻,

不完满的原生家庭是他一生的伤痛,

什么时候提起来,

他都会有掩饰不住的遗憾。



但不完满家庭的背后,

他其实童年并不缺少爱。

从小被佣人六姐带大,

对他极其宠爱,

六姐是自梳女,

终生未嫁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



小时候,六姐抱着他,长大后,他环着六姐的肩


六姐对他极其宠爱,

他入行全家人都不赞成,

报名费是六姐给的,

要5元,六姐给了20元。

因为维护六姐,他还曾经和父亲闹翻过,

谢绝父亲的生活费,走到窘迫境地。


六姐的存在,

无疑弥补了他成长中缺失的爱。

她身上那种中国传统女性,

所具有的善良和隐忍,

让他看到了一种美好的人性典范,

日后,他始终懂得感恩,

懂得尊重女性,心怀大爱和慈悲,

这都与六姐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

他成名后一直和六姐同住,

六姐表情严肃,

很多去过他家的朋友都说很怕她,

可只有他知道,

六姐有一颗多么善良而柔软的心。



即便六姐给了当时的他,

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大精神与物质支撑,

但人生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那时,他面临的是,

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迷茫的前途,

为了谋生,

他还曾出摊卖过鞋和牛仔裤。




但是对于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创痛,

他合理的使用了它们,

选择演艺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也许是再适合不过他的一件好事。

舞台绚丽迷人,他尽情展示,

观众鼓掌、欢呼、拥戴,

种种赏识与认可,

能够不断激发他的自信,

弥补了他对于爱的渴求。


许多人都说他是天生的明星,

可他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77年,20岁的他,

凭借一首深情的演唱,

在亚洲歌唱大赛中获得亚军,

从此踏入娱乐圈,

开始长达26年的艺术生涯。

和很多人一样,

他一开始也不被喜欢, 不被认可,

甚至侮辱和谩骂。

有一次在表演时,为配合台风,

他把帽子抛向观众席,

却即时的被抛回台上,

那时候的他沉郁而迷惘。


他在丽的电视五年从没有红过,

虽也出过两张大碟,

唱片却被一张一元贱卖,也乏人问津。

合约到期,公司也没打算和他再签约了。

那段日子,他尝尽了人间冷暖,

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就离开娱乐圈了。



他第一次拍电影《红楼春上春》,

影片中他扮演贾宝玉,

风流倜傥,眉眼如画。

说是拍的红楼梦,单纯的他,

连剧本也没看就答应了,

签了合同后才发现不对劲,

后来才知道是三级片,

对方势力强大,他不能违约也不能拒绝,

他说:如果我不拍,

以后可能连戏也没得拍了。

无奈只好拍下去,

影片中,有三次全裸的镜头。


后来有人提议,

劝他将这部电影的影碟全部收回,
避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诽谤他的谈资,

他微微一笑,从容说到:
“管他呢,好让大家看到我,

我以前受过不少委屈,

挨过不少苦。”


1981年大概是他最低潮的时期,

那时他被经纪人骗光了钱,

处于没有经纪人的空窗期,

也被女人骗钱,没歌唱没戏演,

经济极其困窘,

可他不服输,他相信:

默默承受才是坚忍,

努力坚持才有成就。

他曾说过:

“除非是我自己主动光荣地退出,

否则谁也休想用任何手段赶走我!”



没有谁脚下的路,总平坦到头,

没有谁头顶的天,永远是蔚蓝,

人就是这样啊,多是跌跌撞撞,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10年。

香港有句非常励志的俗语是:

"连张国荣都要等10年”。


出道10年后,他遇到了,

经纪人陈淑芬和他的挚爱唐鹤德,

到了华星后,

1983年发行专辑《风继续吹》,

1984年发行《MONICA》,

29岁时,他意气风发,

开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之后的《沉默是金》、

《无需要太多》等连续获奖,

《SALUTE》专辑更是经典之作……

他开始 大红大紫,成了天王巨星,

事业进入了辉煌的黄金期,

甚至形成了“ 谭张争霸”的局面。



然而在他33岁生日那天,

他揭开了一块帷幕, 上面写着:

“张国荣退出歌坛”。

在他作为歌手事业的巅峰时期,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 转身下了山。

退出歌坛后的他,开始 专注于演艺事业,

从此经典不断:


《英雄本色》中,他稚嫩青涩


《纵横四海》中他潇洒不羁


《倩女幽魂》中,他儒雅销魂



《春光乍泄》中,他敏感脆弱


《阿飞正传》中,他轻佻寂寞






《霸王别姬》中,他阴柔妩媚


张国荣电影《霸王别姬》混剪


《白发魔女传》中,他炽烈热情


《胭脂扣》中,他孤独沧桑






1988年,他与梅艳芳出演电影《胭脂扣》。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是恋人,

但情同兄妹,

他欣赏阿梅对朋友重感情,

阿梅喜欢他照顾她。

有段时间阿梅感情不顺,

就伤感地跟哥哥说:

“如果我到40岁还没有嫁出去,

你娶我好吗?”

哥哥说“好啊”。


可是后来,在他离开后,

她在同年12月30日,

因肺功能衰竭病逝,

那年,她刚好40岁。



童年缺失父母的爱,

但他把自己所得不到的爱,

变成了一种更强大的,

对别人付出的愿望,

在香港娱乐圈,

他是出了名的对人好,

他的好口碑,

绝不是靠做人圆滑换来的,

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而得来的。

人们都叫他“哥哥”,

都觉得这个名字特别衬他,

是徐克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因为他很照顾人嘛!这是他的本性,

他见到你笑便会很开心,

见到你愁眉苦脸,

他便会想办法消除你的不快。”



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好人,

而是真人, 张国荣算一个,

他从不为身外之物所牵绊,

死物对他来说是没有所谓的,

如果有朋友说喜欢他的衣服,

他会说:你拿去吧。

家人说喜欢他的车子,

他会说:你拿去吧。

他最重视的是,爱。



鲜为人知的是,

他的一生做尽了无数慈善,

一直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

即使过生日,都让来客,

将礼物折成现金 捐助给慈善机构,

对慈善事业有求必应。


新加坡国家剧场义演大会、

“欢乐满年华”慈善款晚会、

TVB《欢乐满东华》慈善筹款晚会、

博爱欢乐传万家”慈善筹款晚会

……

大大小小的 义演大会、慈善晚会,

你都能在现场找到他的身影,

但他有一个原则,

就是拒绝媒体采访和拍照,

在他看来,慈善就是要少说多做。


1986年,他赴台湾出演电视剧《福禄寿喜》,

之后他捐出全部演出报酬给当地孤儿院。

1987年,他参加慈善Top Pop马拉松音乐会,

共筹得160万善款给东华三院。

1988年,一个19岁的少年患了末期骨癌,

少年 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见到张国荣。

他知道后,立即联络上 少年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还每天,

都和这个少年保持电话联络,

悄悄地到医院去探望他,

低调到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至少年安详离开人世。


1988年,

他为 “踏上公民路八八献礼”公益节目,

创作了活动主题曲《共创真善美》。

1989年,他发行致敬大碟《Salute》,

之后将唱片所得收益全数捐出,

1991年,他专程从温哥华赶回香港,

参加为华东赈灾拍摄的,

电影《豪门夜宴》的义演。

1996年,他又 为香港仁济医院筹款。

1997年演唱会期间,

他捐款100万港币给癌症基金,

之后在红馆门外,

设置募捐摊位号召歌迷捐款,

一共募捐到80余万善款,

接着他与朋友再添上10余万,

凑足了100万捐予癌症基金,

成为第一位在个人演唱会上,

进行慈善募捐筹款的艺人。


1998年,他捐出10万给儿童癌病基金,

1998年生日,他将收到的 15万支票,

全部 转赠给儿童癌病基金。

1999年,他到新加坡为当地老人院筹款,

本来他已绝少在公开场合献唱,

但那天为了老人们,

他现场演唱了三首歌曲,

共筹得善款总计60万坡币。

1999年,在无线为台湾地震,

而举行《送暖到台湾》的筹款晚会上,

他率先捐出25万港币给台湾灾民,

1999年,他又在粉丝活动上,

捐出歌衫, 油画 进行慈善拍卖,

所得费用全部捐给癌症病患者。


2000年,太阳娱乐开设明星二手店,

由捐出二手精品的明星开出底价拍卖,

所得之款项全数捐给“太阳爱心基金”,

又是他,率先捐出了自己的珍藏。

同年香港 拍摄公益电影《烟飞烟灭》,

找他当男主角,他主动提出不收分文,

并还兼任导演和编剧。


2002年,他出席护苗先锋成立典礼,

并被委任为护苗先锋大使。

2003年,护苗基金大型慈善之夜,

在香港举行,他率先响应捐出善款,

这样的捐助在他的一生中还有很多

......

也许是因为,

他曾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过,

所以更加明白 温暖的可贵,

也许这就张国荣,

天生的善良慈悲。



1995年,在“荣迷”的强烈呼吁下,

不忍粉丝失落,加之对于歌唱事业的热爱,

他打破原先的承诺,宣布复出舞台。

这次重归,

他呈现给了世人一种蜕变后的成熟和美。

他说:“我是反悔了,

但这并非自掴嘴巴。

六年前我毅然退出乐坛,

当时并非做戏,而是真的这么想。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成熟,

我的心路历程已改变了,

想法与当年不同。

而且,在这几年间,我时时都在想唱歌,

不过,多数时间是关在房中自己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