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的路上,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连马云、雷军..这般的互联网大佬们也无人幸免,都经历过“惨痛”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并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今天,我们来盘点几位互联网大佬们的“最失败”的创业项目,并分享其创业经验。
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成功上市,马云因此成为国内最富有的商人。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在做360之前,周鸿祎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激烈相互争夺地盘,于是周鸿祎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是无法删除的。这也给周鸿祎留下了“流氓软件之父”的称号。
这一错误的开始之后紧接着又是一错误的决策。周鸿祎称当时就觉得百度有了搜索模式比自己更好,而且当时中国互联网也十分低迷,所以他在市场占有率高的情况下,选择把3721卖给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金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