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科学  ·  火遍全球的DeepSeek:科学家是怎么用它的? ·  15 小时前  
宇宙解码  ·  山头支张大网,就能收到200升水?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三家企业同日宣布接入 ...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返程必看!这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堵车时,第一辆车在干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MINDS」七月推送回顾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08-27 07:54

正文

「MINDS」 电子期刊是 Ruki 和营长共同创办的,中文网络唯一一个 Evidence-based 健身信息杂志,专注于推送各项关于健身的前沿研究,比起公众号的「科普」性质,更适合想深入研究营养、训练、补剂、健康生活方式等健身相关话题的爱好者。


如果你不确定 「MINDS」 的内容是否适合你,请关注每月的推送回顾,订阅(整月或整年)方式在本篇文章最下方。

ISSUE

17

1

功率训练,不是人人都值得拥有

发力速率/功率/爆发力,在各种运动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提高发力速率,除了可以直接进行速度训练、功率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大重量训练来实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某种特定的方法。


容量不是越高越好,每个人对于容量的耐受度也很不一样, 有些用低于常人的容量训练取得成效的人宣称容量不重要,这是很蠢的想法

2

「间歇减脂」,也许更高效

近些年,「间歇断食」非常流行。但是,你听说过「间歇减脂」吗?它 可能是目前最科学的减脂辅助手段之一


如果能找到方法,能让「适应性生热」尽量不要发生,可以有效的帮助减脂人群。在 MINDS 六月份的推送中,我们简单的谈过,在减脂期间和维持期间,分别该如何避免代谢适应。而 2018 年的一项研究,则更具体的探讨了这个问题。

3

科学有氧,并不影响力量

尽管有很多研究表明,科学进行有氧(低强度有氧,或者高强度间歇有氧 HIIT),或许避免影响增肌,这些研究的大部分样本来自于没有抗阻训练,或者训练年限很少的普通人或者爱好者。在更高水平的运动员身上,力量训练会受到有氧的影响吗?

4

什么,卧推也有男女之别?

男性和女性上肢肌肉量的确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差不多的,所以卧推时肌肉激活的方式应当也差不多才对吧?


其实不然。2018 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男女在卧推中的肌肉激活方式,竟然有所差别。

ISSUE

18

5

赤脚硬拉,真的更好吗?

在众多关于硬拉的讨论中,「穿什么鞋」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话题。目前,主流观点集中在穿硬底鞋(non-compressive soled shoes)以及赤脚(unshod)的对比上,也有少部分人倾向于跟部垫高的举重鞋(Weightlifting Shoes)。


很可惜的是,目前为止,所有鞋类相关的研究都是基于深蹲(后蹲),比如 Shorter 等人发现,在使用较大重量时(80% 1 RM),比起不穿鞋,穿鞋的被试者产生了更高的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以及更多的压力中心(Centerof Pressure,COP)偏移。


但是很显然,由于力学的不同,用于深蹲的研究并不能直接迁移到硬拉上。直到 2018 年下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才第一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6

电一电,竟能提高运动表现?

市面上流传着各种「神奇」的健身方式,而近两年来,电成了健身中的弄潮儿。


在传统健身房或运动场中浸淫已久的你我看到这种宣传时,往往会感到可笑,但你有所不知的是,这其实并不一定真的不科学。

7

泡沫轴帮助恢复,也许并非噱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