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尚志杂志
《KINFOLK》是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季刊,每期都包含了动人的文字与故事、深入有趣的采访,用美好的排版呈现、探索和记录生活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设计、旅行、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德国人的奇思妙想:“蝗虫”10自行火炮 ·  2 天前  
火石创造  ·  福利 | ... ·  4 天前  
丁香园  ·  取消用药限制,本月起实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尚志杂志

在东京等等力公园的一处私邸,感受建筑师田根刚眼中的侘寂之美

风尚志杂志  · 公众号  ·  · 2019-07-20 19:00

正文



“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化,那么日本的房屋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东京的等等力公园,湿气从深深的溪谷中升腾而起。树荫之下蕨类丛生,偶有一束灿烂的阳光投射其中。一片静谧之中,流水淙淙。树梢之上,叶子在夏季燥热的风中发出干涩的沙沙声。建筑师田根刚(Tsuyoshi Tane)说,正是这样的画面让他萌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勾勒出一座新房子,其实应该是两座,一座在上面,应对干燥;一座在下面,适应潮湿。很快,这个想法就变成了现实中的“等等力之宅”,它于去年建成。



田根刚和旗下团队在巴黎的工作室里搜索了很多比较符合他构想风格的建筑。 “我们发现了各种不同的房屋,它们都要同时面对湿润与干燥的环境,它们让人又惊 讶又好奇。”他回忆道。按照他们最早的构想,这座房子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把一座 “干湿气候房”的照片拼贴到另一座“干湿气候房”的照片上。经过数十次的反复修正 改进,原本不协调的两层叠加看上去竟有了和谐一致的调调。斋藤太一(Tachi Saito)是委托设计的客户,也是周围景观的设计师,他解释说,这个项目有种“势在必行”的感觉,从考古学的角度去思考之后,这个项目自然而然就萌芽了。一开始,田根刚思考了面对不同气候时最原始的建筑学理论,接着,他仔细观察了这块狭小场地上的自然秩序:北边比较低矮,有很多树荫;南边比较干燥,更空旷一些。


田根刚的所有建筑设计项目,都遵循了考古研究的流程;每每面对一个场地, 他都会挖掘出深深植根于其中的回忆,赋予它们新的方向。他和自己在Dorell Ghotmeh Tane设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伙伴按照这样的工作方法,为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拿出 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设计提案,并于2005年成功中标。这座博物馆于2016年对全球开放,它四处洋溢着一种刚走出被苏联占领的气氛,仿佛为爱沙尼亚铺设了一条新轨道。田根刚这种知识分子式的工作流程,也贯穿了去年底他在日本的两个作品大展。其中之一叫作“未来考古学——挖掘和建造”,这正是工作室理念和态度的写照。各种回收利用的零碎建筑材料上安放了数百图像与模型,展现了以旧时光为灵感的作品。


田根刚的项目总是会强调他所说的“此地回忆”。

他坚持认为, 只要确定了修筑地点,就不能再选址另建。


但田根刚并无意重现旧时光;他把自己考古式的探询和致力于为当今现实社会而设计的思想结合起来。在等等力之宅的建造过程中,这种结合特别具有挑战性。田根刚回忆说,一开始,都市中逼仄狭小的空间和东京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似乎对团队的计划很不友好,迫使设计向不尽如人意的传统房屋形式发展。这种情况愈发加深了他几年前在日本设计另一栋房屋时的领悟与思考:在越来越标准化的住宅中,人们正在“失去与土地的联结”,失去对日式“居间”与“寝间”(即几乎公用的起居室与比较私密的就寝区域)之间重要平衡的意识。“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化呢?”田根刚沉思,“那日本的房屋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作为田根刚出生地的)东京,又在其规模比例上加深了他的这些思考:如果建造一栋新的建筑,如何才能让人拥有一种持久的日式生活的感觉,才能让这个家庭既享有外放的社交生活,又能在城市中坐拥静谧与隐私呢?


等等力溪谷是个静谧的街区,

几乎如丛林一般, 感觉上与东京市中心如隔天涯。


等等力之宅逐渐成形,是两个略微有些不规则的八面体。底部与大地紧密相连的起居空间朝北通向一处花园。在这之上是高处的就寝空间,掩映在周围的绿树之中,斋藤解释道,这里遵循了“借景”的传统,从邻居那里“借”来,形成整体的景观。在朝南的前院推开一扇木门,就走进了房屋内部。门前伸出矮矮的石质门廊,上面摆着很多盆栽。在铺着碎石的庭院里戛然而止。门廊和粗灰泥墙壁之上,上层的几个部分做了很谨慎的悬空设计,以让下部笼罩在荫蔽之中。上部的露台花园有许多植物的枝蔓轻垂而下,在微风中安静地拂动着。粗犷随意的鹅卵石堆,从门口下行,一路堆砌至北边花园苍翠的树影中。斋藤解释道,他在设计这座宅邸的庭院和花园时,“想要表现富有动态的 侘寂之美”,这是一种流云易散的残缺之美。


房屋中设计了大落地窗,

让其内部与溪谷中盛名在外的热带植被产生了联结。


这构造与景观中有着细致的微妙,不细看很难注意。比如,覆在门口的雪松,非常严格地顺应了悬臂吊窗不规则的角度,从每个角度来看都有着轻微的不同。木工精致细巧,但各种各样的变化几乎让人觉察不出。田根刚说这位木工的精妙技法,好似寿司大师。而底部粗灰泥墙所展现的则是另一种手艺,墙面的部分材料来源于挖地基时所留下的泥土,颜色和纹理刚好和庭院里的石头相映互补。推门而进,门廊上的前厅是低矮幽暗的夹层,站在上面能俯瞰栖居空间和大窗外那片蕨类、蒲葵与鹤望兰等植物汇聚而成的丛林,还有高耸的树冠所投下的荫凉。斋藤从全世界挑选了六十多种植物,以确保花园常绿,“这里四季都会开花结果。”虽然和邻居相隔很近,且还广泛地运用了大块玻璃,但这栋宅邸依然有种安详的私密感。顺着楼梯走下去,起居空间散落着斑驳的阳光,这里集阅读、谈话、烹饪与进餐的空间功能于一身。粗犷的二十世纪中叶木质家具更凸显了这个空间质朴的温暖。这个房间有部分是低于地平线的,它与花园中植物的根系与树干相连。而与房间外部一脉相承的粗灰泥墙面为餐桌创造了一个纵深的空间,上面是一个有着隔断的小书房。田根刚解释说,这些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厚重墙壁能增加内部的舒适度,吸收湿气,保暖保温。夏天,微微的热风在打开的门窗间低语,这些墙壁能让整个空间保持凉爽。冬天,经过墙面与拥有地热的石质地板加热后的空气,升腾到房间上部的私密区域。



顺着开放式的楼梯来到楼上,你会发现卧室惊人地明亮。楼梯连着主卧的镶花木地板,这里也有着精美而毫不外露的木艺装饰,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八面楼体轻微的不规则性。一面低矮的橡木墙兼做书架,把楼梯和床隔开。头顶的天花板上有弯曲的窗帘轨道,形成一个围墙。用田根刚的话说,这是就寝区域的“软隔断”。围绕着床,一共有八个壁龛,其中一个安装了贝里安的边柜,还放了一个钟和一盆龟背竹;另一个壁龛中有一把铺了软垫的阅读椅。还有个壁龛的窗棂上摆着盆栽。每个壁龛都是一扇大窗户,根据房子的几何构造有不同的变化,每一个都能看到屋外大树华盖的不同面貌。透过床和楼梯背后的玻璃墙,还有三个壁龛,此处被打造成了淋浴的空间。这里的风景也由底部葱郁茂密的青植过渡到了稀疏摇曳的树枝。第七个壁龛被一个内嵌式的衣橱占满,第八个壁龛里则是精心制作的美丽橡木楼梯,通向楼上更多的就寝空间。



顶层只有一个六边形房间。用软隔断做了很多就寝上的安排,适应家庭添丁加口的需求。斜屋顶上有供眺望的窗户,可以越过等等力公园茂密的树顶,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推开楼顶的门,有一处小小的屋顶露台,种满了各种植物,下面是前院。在这里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斋藤为什么说这栋房子“与风相处甚欢”。干燥的风一阵阵从窗外吹来,带着树叶轻柔的婆娑声细细低语,对比起远处几乎已经被遗忘了的城市喧嚣,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寂静宁和。



撰文 / Alex Anderson

摄影 / Yuna Yagi

编辑 / Chris

微信编辑 / 张雅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