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节钢箱梁吊装完成后,为保证箱梁作为日后桥面的稳定性,需对斜拉索进行安装张拉。根据规范要求,斜拉索张拉精度需控制在5%内,同时组成斜拉索的数根钢绞线张拉精度需控制在2%内。“调整斜拉索张拉就像调琴弦一样。斜拉索的张拉精度好比琴弦的松紧,松紧不对,音色就不准,更无法确保大桥整体的结构稳固。”项目总工程师刘小港解释道。
“调弦”工作在百米高空进行,昼夜温差最高达15摄氏度,钢绞线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加上检测误差和偶发阵风,为斜拉索张拉的精度控制提高了难度。
“调弦”首先得“找调”,即先将斜拉索调至预设的“基准调”。整个过程涉及上万次的调试,面对庞大的调试数据,信息化计算成了“调弦师”的好帮手。项目团队联合三航局技术中心搭建“杨梅洲大桥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建立1比1模型,采用虚拟预拼装技术进行预先演算,从而找到“基准调”。
“但等比例的建模数据只具有指导意义,并不能完全应用于实际。”刘小港说道。原来,建模数据是在完全理想状态下演算的,而桥面与塔顶往往相差两级风力,导致斜拉索无法处于演算指定状态,即“音准”会受到影响;又因钢性斜拉索受温度影响形变较大,即会影响“音色”。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大桥主塔和主梁之间的偏移变化,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大桥“调弦”工作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