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贡网
自贡网(www.zgm.cn)作为自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是在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直接支持下创办的市级主流媒体。权威媒体,自贡门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自贡网

地处西部内陆却越加开放从容,自贡的自信心从何而来?

自贡网  · 公众号  · 四川  · 2017-08-02 20: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自贡网”可关注我们


2017半年报告:自贡,向着现代化的开放前沿大步迈进


千年盐都是一座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面向世界才能赢得未来——上半年全市“放开放活”工作综述


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自贡虽然地处西部内陆,却一直有着开放包容的优良基因,也成就了曾经的无数辉煌。来到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市委书记李刚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竞争力,借势借力、竞合发展,全力建设现代化的开放前沿。


从千年盐都,到四川唯一被列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蓝图已经绘就;从开放魄力,到市场活力,路径已然明了。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自贡正在以强烈的改革意识、积极的开放姿态、宽阔的开放胸襟,向着内外联动、优进优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大步迈进。


深度开放合作  推动振兴发展


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内,捷克轻型飞机制造项目、捷克D6商务飞机研发生产项目等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天非尼迪低速电动汽车项目已经开始进入批量化生产;总投资近80亿元的“COF载带+驱动IC”覆晶薄膜项目落户板仓工业园区……


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我市,可以说是缘自我市坚持全域开放,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全市上下招商节奏变快、强度变大,招商观念从“坐等”到“上门”,机制从管理到服务,变化之下,全市招商引资收效明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到位市外项目资金达6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创历年新高。到位省外资金同比增长3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市级平台新签约重大项目174个,同比增长176%,总投资额超过912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签约工业项目66个、同比增长313%,计划投资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70%。成功引进投资30亿元的自贡西南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美国恒力国际石墨烯产业园一期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


招商引资成为了推动转型突破、追赶跨越的源头活水,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我市,更是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揽金能力不容小觑,这也让“自贡造”越来越响亮。


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4亿元,增长20%。与此同时,依托“惠民购物全川行动”,我市企业实现现场销售及签约561.7万元。组织54家(次)企业参与“川货全国行”5站,实现现场销售870万元,达成协议和意向协议金额5850余万元。支持22户企业参与“万企出国门”、“川灯耀丝路”活动32场次,进出口实绩企业数达90户。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高铁为媒,打通对外通道,推动腹地城市向开放前沿跨越,自贡这座处于内陆的城市,通过打通开放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推进改革攻坚 释放改革活力


开放增活力,改革增动力。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可以说,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放权放活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创业创新起步成长……今年上半年,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用活各类金融工具,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加快县域经济、高新区发展两个“二十条”,推进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并深化民生和社会事业改革,重点在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断释放改革活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推进改革攻坚。


强化创新驱动 引领发展动力

善创造者胜,惟创新者强。一直以来,我市的科技创新优在基础较好,缺在与市场、产业、经济的对接不够,面对强项与短板,我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全面创新体系。


着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选择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转化效果好、产业带动强的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支持。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申报各类国省级科技专项99项,立项34项,到位资金3355万元。

加快产业创新升级,开展产业升级创新研究,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组织实施了“清洁高效锅炉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10项国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上半年,我市10项科技成果获得201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三。


加速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重点推动实施核电军工焊接材料等1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项目产值13.2亿元。上半年,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80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528.99万元。



浙大自贡创新中心 校地合作共谋创新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在环境友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隔热涂料、防霉抗菌涂料等的研发和中试生产,虽然中式车间里生产和堆放着各种建筑涂料,却几乎没有什么气味。“我们研发的建筑涂料不含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是绿色建筑材料。” 环境友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谦骁介绍说,材料研发中心致力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坚持走绿色科技创新服务之路。目前,具有节能环保、绿色无毒、防霉抗菌特性的绿色涂料正在南岸新区孵化器一期一号楼建设中应用,是材料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之一。


材料研发中心是浙大创新中心建立时最早入驻的专家服务团队之一,整合了浙江大学绿色材料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资源,致力于打造集研发、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系统成品解决方案模式。目前,材料研发中心主要研发了高性能纳米超硬地坪、建筑外墙隔热及防霉抗菌建筑涂料两个重点系列产品,填补了这类材料在西南地区的应用空白。具有高耐磨、耐腐蚀、易维护性能的纳米超硬地坪技术已在汇东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汇东实验学校南湖校区等建设中进行了应用。


像材料研发中心一样,其余6个入驻专家服务团队也在不断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步伐,我市与浙大创新中心围绕重点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转移推广及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合作正不断扩宽加深,浙大创新中心在我市创新驱动、引智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上半年,入驻专家团队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取得明显进展,累计已申请专利238项,其中发明专利141项;已获得专利授权9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成功孵化四川天法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上半年形成新增产值1113.2万元,累计已形成新增产值3040.1万元;运用中心及浙大强劲的科研实力,已累计向上申报纵向项目9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8项,申报资金8760万元;积极对接服务企业,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截至6月底,创新中心各类横向项目合作资金累计达819.89万元。


天非尼迪低速电动车项目 开启自贡新能源汽车制造之路


继5月31日四川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辆欧洲标准低速电动车(天非微跑)项目首台成品车检测合格下线后,项目开始进入批量化生产,这一沿滩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效。


去年8月,沿滩区与广东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12万辆欧洲标准低速电动车暨旅游观光车”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正式落户沿滩区。


天非尼迪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欧洲标准低速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的高新科技企业,共计投入开发经费5000多万元,拥有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专利27项。


作为沿滩区引进的重大项目,该区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密切协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全程“保姆式”服务,有效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2月,天非尼迪低速电动智能车项目开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天非尼迪公司一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扎实工作,用3个多月时间成功实现了“天非微跑”电动汽车下线。“天非微跑”为该公司自主研发,拥有无线充电技术、可伸缩织物软顶、过载防倒滑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标L6、EL7E低速电动汽车。预计今年内将完成1万辆电动车生产目标,产品主要出口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欧洲。目前,公司国外一次性订单达5万台。


目前,公司在租赁厂房生产的同时,正在抓紧进行新厂房的建设。新厂房占地300亩,位于沿滩工业园区内。目前园区管委会正在抓紧为企业进行开工前的手续办理和各项服务,将尽快启动建设,预计两年内建设完成,将实现年产12万辆电动车,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


申办营业执照实现电子化 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改革,关键是要让群众受益。今年6月28日起,我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正式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我市实现了全程 “零见面”的发照模式。


据介绍,投资人开办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工商部门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提交申请、进行身份认证和手写签名。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后,依当事人申请发放纸质营业执照或电子营业执照。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企业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和规范化水平,也将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简化了办事流程。同时,考虑办事群众自身情况或需求不同,还会继续保留窗口登记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2014年3月1日,我市开始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3年多来,推进了工商注册便利化,大幅压减前置审批事项,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改企业年检为年报公示、改“一址一照”为“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全面推行“五证合一”。同时,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构建社会共治体系作出了总体安排,强化信用约束机制,创新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1万户),而且准入审批大幅减少,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我市的市场监管和市场秩序有了明显进步。


放开放活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朱斌(市投资促进委主任) :今年上半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结合市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市已开展了自贡灯会全球推介会、自贡通用航空发展论坛、自贡高新区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自贡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等专题活动,还到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成功举行了多次投资促进会,签约了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3个。同时,项目落地投产提速增效明显。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我市坚持放开放活,以创新改革集聚了发展动能,以开放合作激发了发展活力。


今后,自贡将紧紧抓住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带一路”等政策叠加的机遇,着力补齐思想观念、工业招大引强、资本招商等方面的短板,未来5年,力争引进资金突破5000亿元。同时,紧紧围绕“优二兴三”战略、工业633、现代服务业等14条产业链,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目标企业,实施精准对接,并不断完善招商网络,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实现我市向内外联动、优进优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跨越,广纳四海英才为自贡所用,广聚天下资源,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跨越。


来源:自贡网


记者:欧亚非 张翠娜
摄影:李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