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无情,近日,历史悠久的平遥古城,不幸遭遇了一场祝融之祸。5月30日下午2时许,平遥县武庙修复工地突然发生一起局部火情。尽管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未向周遭蔓延,但网友录制的现场视频显示:火灾直接烧塌了武庙精美的屋顶,令人不免为之心痛。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坐落于平遥古城腹地的武庙,乃是平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正在进行维护与修缮。这样一座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在修缮时期遭此横祸,无疑是文保工作的重大疏失。事发之后,作为对舆论的回应,平遥县文旅局局长表示:起火地点是武庙正在翻修的一间正殿,尽管起火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火情只是“局部小火”,不会对文物有影响。然而,此言一出,便在舆论场上引发了进一步的争议。
面对这场发生在文物保护单位里的火灾,所有人都真诚地希望,不要有文物受到火情的影响。倘若事实正如文旅局局长所言,那无疑是
武庙之幸,平遥之幸
。然而,问题在于,火情发生时,武庙正殿屋顶垮塌的一幕,被全国网友看在了眼里,在这种情况下,网友很难轻易相信,文物是否真的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也正因如此,当地文旅局局长的发言,才在网上引发了一定的质疑。
那么,当地文旅局局长说谎了吗?事实倒也并非如此。结合当地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便会发现,这位文旅局局长所说的“文物未受影响”,其实指的是原本收藏在武庙之内的可移动文物并未受到这场火灾的波及。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位局长的说辞,和正殿屋顶垮塌的事实并不矛盾,因此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从传播的角度上看,“不会对文物有影响”的说法,确实很容易形成歧义,加剧人们对武庙建筑本身受损情况的担忧。对此,当地还应通过进一步调查,查明武庙建筑在火灾中受损的情况有多严重,受损部分又是否具有文物价值,并及时公布调查结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回应公众的质疑,让关心文物保护的热心人放心。
因此,若要评价这位文旅局局长的表态,我们既应承认,网友在一定程度上“错怪”了他,但恐怕也不能只怪网友心急口快,而忽视了这一表态本身不够严谨的问题。每当有意外事故发生时,广大公众最关心的,就是事故到底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弥补这些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在发言时不能只顾“说好事”,同时也应直面公众心中的担忧。如果所有为政府部门发言的干部,都能对传播规律有更深刻的领悟,这样的“误会”自然会越来越少。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时间视频 评论 / 杨鑫宇
———
———
●
———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