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余杭区在‘幼有善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包括构建多元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打造‘舒心育儿’服务圈,解决家庭‘入托难’‘入托贵’问题,提供科学喂养等专业指导,并推进融合教育项目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余杭区构建多元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为了解决家庭‘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余杭区鼓励社会办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幼儿园开设托班等多元化办托模式,提供备案托位,普惠托位占比达78.92%。
关键观点2: 余杭区打造‘舒心育儿’服务圈
余杭区通过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提供科学喂养等专业指导、鼓励家长交流等方式,打造群众满意的‘舒心育儿’服务圈。
关键观点3: 余杭区推进融合教育项目
为解决孤独症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难题,余杭区实施‘融爱余杭’融合教育项目,为特需儿童提供融合教育服务。同时,区财政局每年新增专项资金160万元用于该项目。
关键观点4: 余杭区深化困境儿童帮扶工作
余杭区通过摸排流动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成立儿童康复之家、减免康复费用等措施,深化困境儿童帮扶工作。
正文
幼有善育,是温暖的承诺,
也是社会对儿童成长的
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
余杭区聚焦“幼有善育”,
构建多元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不断打造群众满意的
“舒心育儿”服务圈。
“自从有了成长驿站,我经常把女儿送到这里,让她提前体验社交活动。”家住良渚文化村的张女士得知家门口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在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马上带女儿莎莎前来参加。
和莎莎一起参与活动的有十多个孩子,“养育指导师”还为参加活动的家长提供科学喂养等专业指导。“这里真的好,家长之间可以交流带娃经验,孩子能找到同伴一同玩耍,还有‘养育指导师’手把手地指导。”张女士感慨道。
良渚文化村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占地117平方米,内设游乐区、阅读区、艺术活动区、沙龙分享区等,玩教具器材配置丰富。自去年6月启用以来,该驿站免费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提供亲子互动空间和专业托育服务。
随着多孩政策的全面推行,新生婴幼儿数量增加,“孩子谁来带、怎么带”是许多家庭牵肠挂肚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入托难”“入托贵”,构建多元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比如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等,大力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和七优享“幼有善育”专项行动。
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社会办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幼儿园托育部等多元化办托模式。数据显示,余杭区备案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育部)142家,可提供备案托位6661个,其中社会办机构63家,托位3156个。普惠托位占比达78.92%,两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占托位总数(不含幼儿园托育部)的23%以上。
此外,余杭区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困境儿童帮扶工作。今年,依托未成年人救助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我区已累计摸排流动儿童3万余人,发放基本生活补贴667.21万元,并完成8800余次探访。
我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科技助残两大专项政策,向高科技助残企业累计发放123.4万元奖励资金。在区残联的牵头下,闲林、五常、良渚分别成立3家镇街级儿童康复之家,累计减免康复费用50万元。为解决孤独症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难题,区财政局每年新增专项资金16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融爱余杭”融合教育项目,为全区13所学校的227名孤独症、学习障碍等特需儿童提供融合教育服务。
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接下来,余杭将主动对标杭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要求,持续挖掘教育资源,努力打造“15分钟托育圈”,带领孩子幸福“起跑”。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卫健局 区民政局 区残联
记者 | 徐媛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