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是指医疗设备为国家、社会、人民带来的除经济效益以外的利益,一般无法用经济指标量化,拟以如下指标作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1)设备使用饱和度
:设备使用饱和度是用于评价医疗设备是否闲置,利用率是否足够高,该设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是否发挥充分,是否为合理资源配置.
(2)检查阳性率
:针对检查诊断类设备,检查的结果的阳性率可以侧面说明设备检查开单的正确性是否有适应症,防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乱开单、乱检查、过度检查,减轻医保基金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医师及影像技术、诊断医师的业务水平.
(3)新项目、新术式开展情况
:部分设备的引进有利于医院开展新的诊断、治疗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知名度,为区域内人民带来利益.
(4)社会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是医院的硬实力,引进的一些先进医疗设备可以提升医院声誉和知名度,并使医院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竞争力有提升,能够増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具体指标可包括全国配备数量、全省配备数量、全市配备数量等(主要指大型高端设备),病人评价及口碑等.
(5)教学及人才培养
: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起到吸引人才、辅助培养人才的作用,具体可细分引进人才人数质量,教学人数、教学时间和取得学历情况等.
(6)科研及成果
:医疗设备在科研上的贡献也应当列入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如相关医疗技术攻关,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质量,科研项目情况,获奖情况等.
(7)是否医院必要基础设备
:针对基础保障辅助类设备,不能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但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评价时其评估指标权重应向使用饱和度等指标倾斜.
(8)抢救人数/抢救成功率
:对于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如除颤仪、ECOM等,抢救人数和抢救成功率可以很大程度体现其价值和社会效益.
(9)治愈率/好转率
:治疗类设备对某些疾病起到关键性的治疗作用,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7日出院率)可作为治疗类设备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不同定位的医院及科室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在运营分析的过程中明确各科室及设备的运营目标,针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