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小编推送了文章:早期录音野史(上)篇——作者将人类从如何发明传递信息的工具到发明留声机及其他录音设备的历史写得生动、有趣。今日的推送,继续未完的故事·······
本文发表在豆瓣,是2014年作者的一次考前复习,他把录音史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今天读起来也十分有趣,让人涨了很多知识呢!
上篇说到爱迪生得知贝尔发明电话机而妒火中烧。原因没有别的——他自己也一直在研究电话机,没想到让这家伙抢了先
。
托马斯·爱迪生(1841-1931)
可是爱迪生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在几年内一举拿下与电话机周边有关的四十多项专利,其中不仅有对电话机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碳粒式传导器,还包括我们今天熟知的电容和动圈式麦克风等多项技术(该设计今天还在沿用)。他的意图很明确,“贝尔的电话机要想发展的话,要么就绕着我的专利另辟蹊径,不然就乖乖地用我的专利!”
然而事情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爱迪生是位有着鬼才一般的头脑和公牛一般动力的发明家,多任务进行能力可谓是无人能及。他在秘密研制一项技术——可以记录、并回放电话的内容的机器!1877年的Scientific American刊登了标题如下的一篇文章宣告着这种机器的到来:
“一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从此语音能被自动录音所无限次地重复。”
时任编辑同时是爱迪生密友的Edward Johnson在文章中写道,
“语音从此不朽——它理应不朽!”“轻轻转动留声机上的小小纸卷,未来你的子孙后代们就能像现在一样听到你真实的声音哦~”
对,这就是留声机到来的时候,世界对它的第一反应。也许增述一点点额外的时代背景能让今天的读者更加感同身受——18、19世纪的人们非常热衷于亡灵和永生的话题!不过,大家心里很明白肉体不仅不会不朽,放久了还会发臭,招苍蝇招老鼠招乌鸦。于是,很多人屁颠地去当思想家——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不朽;或者艺术家和音乐家——这样我的作品便不朽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科学的跳跃,能让自己的声音永传后世。
|
爱迪生的锡纸留声机
|
1877年的Menlo Park,也就是爱迪生实验室的所在地,他的工作小组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试验。爱迪生,人送外号“巫师”,不仅指他自己近乎永不疲倦,并且还会想着办法制造噪音让工人们保持清醒为他做事。放在今天,那就是名正言顺的血汗工厂。但不管怎么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台成功记录人类语言并回放的“锡纸留声机”诞生——而进行这神圣的第一次录音的当然还是爱迪生本人。他对着留声机唱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
“Mary has a little lamb,
Its fleece was white as snow;
And everywhere that Mary went,
The lamb was sure to go."
当他摇动留声机的手柄,这首《玛丽有只小羊羔》的声音缓缓从这小机器里再次飘出来。据爱迪生的自述记载,在场的人,包括他年幼的儿子和女儿,全都惊呆了。
一年以后的1878年,爱迪生成功被授予留声机的专利。同年爱迪生成立名为The Edison Speaking Phonograph Company的公司为留声机四处宣传,然后笑呵呵地数着专利权带来的大把钞票。
爱迪生也不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留声机规划一个光明的未来。他在North American Review中列举了以下留声机潜在的“十大功用”:
1.速记员可以歇菜了
2.也许可以为盲人制造有声图书
3.准确地让语言学生掌握发音技巧
4.回放音乐
5.将故去的家族成员的声音封存留念
6.过去的叮叮当当的音乐盒可以升级了
7.过去叮叮当当报时的钟表,现在可以用人话来告诉大家"您有新短消息,请注意查收“
8.语言的标准发音从此可以长久保存,为后人所学习
9.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会爱死我的留声机的
10.电话答录机
爱迪生的留声机声名大噪,可它的不足之处也渐渐凸显于世。不过在吐槽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爱迪生留声机的原理。下图是早期爱迪生留声机的结构图:
|
锡纸留声机结构图
|
从喇叭的一端输入声音,声音带动鼓膜(diaphragm)从而使得录音针(needle)在旋转的圆柱体(mandrel)上刻下声音的动态。由于录音针的运动方式是垂直方向循环往复,故在圆柱体材料上刻下的内容则是高高低低的(hills and dales)。这一录音方式暂且称之为”垂直记录”,与之相对的“水平记录”方式将在随后对唱盘(disc)的介绍里提到。
|
垂直记录方式所产生的"Hill and dale"
|
然而,这种留声机面临一大难题——爱迪生采用锡纸作为包裹在圆柱体外部的记录材料,但这样的材料不易保存,并且在回放几次之后就会越来越不清晰。
当然,脆弱的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也是影响消费者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爱迪生的竞争对手贝尔正在悄悄地进村。
1880年,贝尔以我们前文提到的电话机发明,被法国Volta Prize授予$10,000奖金。他立刻把资金投入了新一轮的创新。贝尔的表亲Chichester A. Bell和杰出青年兼乐器制造师Charles Sumner Tainter开始在贝尔的指引下对爱迪生的留声机在如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将蜡替换锡纸作为记录材质 / 采用了更为轻盈的记录针
Bell与Tainter的新留声机在1886年获得了专利,虽然它跟先前的留声机相比除了些许改动以外几乎如出一辙,但它需要一个不同的名字来让世人分别。
于是Graphophone诞生了。这也就是把Phonograph的名字倒过来了而已吧。
Bell与Tainter拿着新专利去找爱迪生,想同爱迪生一起携手共进。爱迪生当时刚刚发明完著名的电灯泡,在钨丝灯光的光环照耀下拒绝合作,说要自己来改良留声机。很快,效率惊人的爱迪生研制出以蜡质圆筒为储存介质的新型留声机,并火速在1887年注册名为Edison Phonograph Company的公司开始销售。
|
爱迪生的新式蜡筒式留声机
|
1890年,爱迪生更是突发奇想设计”会说话的娃娃“,在每个娃娃内部放置了一个小型的“蜡筒式留声机”。这样的设想总是美好的,但是卖出的娃娃八成在运输中极易损坏,一成在使用过几次后就无法继续,还有一成——也许是买家太爱惜了,一次也没有用过,就被保存到了今天。除了个别的幸存品,其他娃娃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退回给了爱迪生。
|
爱迪生你确定把长成这样的娃娃卖给小萝莉吗?
|
关于蜡质圆筒:是最早用于记录声音的通用材质。 长度约为4.25" ,直径约2.1875"。最早爱迪生采用的是白蜡,随后又采用了一些不同的配方,于是之后问世的蜡筒有棕色、咖啡色、巧克力色和太妃糖色等,总之都是看起来很好吃的颜色。
|
不同颜色的爱迪生蜡筒
|
但蜡筒作为记录介质,有着致命的缺陷——
它只能记录两分钟的音乐。很多时候音乐家需要缩短自己的歌曲长度来适应蜡筒的录音时长。有时候连长一点的民谣都不能记录完整,有的蜡筒录音因为歌曲太长在结尾直接就给掐了,录下的只是一个片段。更不用说用来记录古典音乐了。当然,很多人还是乐于用蜡筒来意淫的,比方说诗人。
还有,如果要将同一首歌记录在两个蜡筒上,办法很简单:让音乐家们演奏两遍。于是当时的唱片(筒)厂牌复制音乐的方式就是,在同一个房间里放置几十个蜡筒留声机,然后让几十个人喊1、2、3一起开始录音。
蜡筒还会长霉。这样一来上面记录音乐的纹路就被侵蚀了,无法预料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蜡筒摔到地上会碎,哭也来不及。
1901年爱迪生出了狠招——将蜡筒制模,并采用高硬度的黑色蜡,冠以商标”Gold Moulded"。从此便实现了蜡筒的量产。
十八年后的1929年,爱迪生彻底停止了蜡筒的制造。蜡筒也在随后的几年内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这很大程度上是下图这个玩意的问世所导致,与一位叫Emile Berliner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且听下回分解
。
|
替代蜡筒的录音设备
|
应作者要求贴出其公众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