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导弹危机近日迅速升温。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以“前所未见的火与怒”回应朝鲜威胁,朝鲜则威胁向关岛发射导弹,特朗普再继续回敬“战火与怒火说法还不够强硬”。随着平壤核武器微型化的报道,以及特朗普发言的先发制人意向,战事似乎蓄势待发,冷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再次面临核冲突的灾难性风险。
有史以来,所有重大的人类冲突,都非一朝一夕突然发生,而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由小到大而超过临界点的积累过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例子。自从核武器出现以后,类似的冲突积累爆发,会带来世界性的灾难,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在欧美世界,出现了如何应付处理核时代国际冲突的各种“匪夷所思(unthinkable)理论”,其中一项便是逐步升级(escalation)战略。
逐步升级战略理论的发明者是美国犹太裔学者卡恩(Herman Kahn)。他是物理专业出身,曾经参与美国的氢弹计划,后来成为冷战时代一位主要的核战争“匪夷所思理论专家”。他于1965年提出了核战争场景的“逐步升级”理论架构。
这个架构把“匪夷所思”的核战争,从最初“表面上的冲突”,到最终“痉挛性或无理性战争”,详细分成44个“逐步升级”台阶,大致可以粗分为亚危机、常规危机、强烈危机、怪异危机、教训性攻击、军事目标攻击和平民目标攻击七个阶段。
这个逐步升级理论或战略的要旨,是把冲突升级的台阶尽量细分,为冲突双方提供足够的选项,一点一点逐步强化敌对行为,并且预示下一步更强烈的恶果,迫使对手衡量得失,悬崖勒马,把冲突降温。再说白了,是从冷战到核大战的战争“小步舞曲”,或慢动作的“核小鸡游戏”赌博,以审慎执行、慢慢加剧、无终极止境的后果和损失,迫使对手在吃够苦头之后,无法承受下一步风险,而先“眨眼”示弱。
由于中苏矛盾激化,莫斯科开始以北京作为核打击对象,而美苏不久开始进入“缓和”,卡恩的理论没有机会实施到美苏核对峙之中。但是当时不断恶化的南越局势,却提供了另一应用机会,特别因为在1966年至1968年越战高峰时期,卡恩本人担任了五角大楼的顾问,越战成为逐步升级战略在常规战争中的一场实践。
越战的结局,代表了逐步升级战略的一场惨败。对于华盛顿“从东京湾事件”开始轰炸北越的逐渐升温军事打击,北越和越共步步为营,而且常常先发制人,迫使美国作出后手反应。更重要的是,对于战争不断升级的伤亡损失,越方展示了比美国社会更大的承受力,从而获得了越战的最终胜利。
时过境迁,越南战争与今天的朝鲜半岛局势无法比拟,但是原来为了核冲突“量身裁衣”提出的逐步升级理论,对朝美对峙还是有很大的启迪。8月5日的《经济学人》便对这场危机作出详尽的逐步升级模拟:因为双方的各种误判,由意外的小规模交火开始,最后演变为各自都动用核武器的人类灾难。
回顾一下卡恩逐步升级战略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美苏双方都具有理性领袖,而不是准备同归于尽的战争狂人。同时双方都具有成熟的利益判断和战略决策过程,可以冷静准确地估测各自的得失,作出相应的战争或和平决定。
这样的假设,对于当时的苏联甚至比对美国更加恰当。美国虽然有三权分立的政治制约,但是国家安全基本在总统的职责范围之内,谑称“核子足球”的启动核武器公文包,由总统身边武官全天携带,最后使用核武器是总统一个人的决策。总统的心理精神状态是否健全正常,成为核时代美国宪政的重要题目,也是好莱坞电影曾经假想描述过的噩梦。
对比之下,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基本上维持了政治局集体领导的局面。像使用核武这样事关政权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决策,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因而避免了出于个人狂热和心智失常导致的人类浩劫。
回到朝美核武对峙,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心智状态,早已是许多心理学家的讨论题目,至于金正恩政权的内部理性制约和对平民利益的考量,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黑箱”。这是逐步升级战略今天最令人不安的联想。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