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霜冻对植物的生长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后果,而气候变暖可能会影响霜冻发生的风险。
Cannel
最早于1985年提出了随气候变暖霜冻危害风险会增加的假设,然而过去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一方面,气温升高可能导致霜冻天气的减少从而降低霜冻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冬末和初春气温上升可能触发所谓的“假春”,即生长期的提前,随后出现霜冻天气,导致霜冻灾害加剧。
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马倩倩助理研究员在黄建国研究员(通讯作者)指导下,对27个树种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霜冻危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春季霜冻危害随时间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种和地理位置。对气候变暖敏感的物种,霜冻发生的概率增加,且危害程度加剧。对于广泛分布的物种,随着气候变暖,沿海地区霜冻频率加大且危害程度加剧,而内陆高海拔地区则相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战略,以减轻极端天气可能对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可持续森林管理和全球植被模型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模型参数。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领域著名
SCI
期刊
Global
Change Biology(2017影响因子8.997,期刊排名1/55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3/241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5/158 in
Ecology)
上。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