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第一批扶贫结婚的独生女,正在排队离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年度特别致敬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1-11 12:09

正文

除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的十二本书外,我们特别评选出了3种“特别致敬”,包括年度文学教育实践、年度出版品牌、年度教育写作。写作与阅读,是观念的激荡,更是面向现实的行动。



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特刊


年度文学教育实践:张秋子


张秋子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出版作品有《堂吉诃德的眼镜》《万千微尘纷坠心田》《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


致敬词


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个体浇筑自我的基石,而非神庙中受人供奉的神祗。在张秋子的西方文学课堂上,文学阅读真正还原为一种行动。自2018年起,她与她的学生们以学期为单位,细读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课堂之上,隐藏在小说背后的丰富细节与每个人生命中的具体经验持续对话。文学的理解不再是单行道,而成了纵横交错的思想图谱。


我们致敬张秋子的文学课堂,致敬发生在那里的一切思考与质疑。正是通过每一位读者的回应,百年前的文本才重获了生机。我们更要致敬张秋子,致敬她这些年来身体力行向读者打开文本的坚持与耐心,致敬她在千百次备课里仍不断尝试拓宽文学教育可能性的努力。在这场师生同行的教育实践中,文学的阅读最终向更为具体而真实的世界投去了标枪。


答谢词


谢谢《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肯定。


2024年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还是在黑板上写下了“执事敬”三个字。这些年其实并未刻意去琢磨教育的问题,只是因为怀着对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敬意,自然就不愿意把工作仅仅视为一份有报酬的劳动,而是某种能够保卫尊严与天性的天职,正好这一天职与教育有关,所以也就同样需要认真把课上好。于我而言,文学教学的热情更像是文学阅读和批评的副产品。


文学课堂的存在让我的思考从单数变成了复数。所有人都可以在文学的邀约下敞开心灵与感受。每当共读的文本涉及那些本真性的问题时,一个群体“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是一个人向隅独读时难以领受的。我因此也一直感激学生们的用功与真诚的反馈。

  

  新的一年,我们还会共读更多的书,这真好。


——张秋子



年度教育写作:《寻找裴斯泰洛齐》


徐平利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学者。出版学术专著包括《浮躁与焦虑》《职业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哲学基础》等。


致敬词


职业教育处于教育的暗面,它的实践过程鲜为人知。大多数时候,职业学校的任务被认为只是让学生快速掌握一项技术、一种服务,与机器配合,以一技之长谋生。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徐平利见证了职业教育的努力,也目睹了其问题,他最终在教育史上找到了18世纪的瑞士人裴斯泰洛齐。这位职业教育开创者口齿不清,文法不好,但是他办学的“爱的原则”使其成为“高贵的裴斯泰洛齐”。


我们致敬《寻找裴斯泰洛齐》,致敬这本书将职业教育视为一种有关人、有关人文的生命现象。我们也致敬作者徐平利,他通过将裴斯泰洛齐带回现代人的视野之中,完成了一次兼具历史故事与当下反思的教育写作。唯有以人和生命为方向的教育范式才能让职业教育在“文凭社会”和“人工智能”的种种围困中突围。


答谢词


《寻找裴斯泰洛齐》写的是职业教育,寻找的是教育生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置于教育的底层和职业的低端,学生被效率主义绘制成为“可及时就业”的群像,我们的社会精英似乎不愿意与之为伍。


裴斯泰洛齐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但是他的职业教育“初心”和“使命”被教育史忘记了。裴斯泰洛齐是一个教育行动主义者,他不给教育进行分类和命名,他只是把自己的生命、爱和救赎奉献于教育的生命生长当中。他不把自己的学生制作成为仅仅能够就业的谋生者,他懂得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需要,他要把每个人培养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寻找裴斯泰洛齐》能够获得“2024年新京报年度教育写作”非常荣幸!感谢评委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在此也特别感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感谢王海燕、王丹两位编辑老师在本书出版中的辛勤付出。感谢每一位关心职业教育生命、关心大众美好生活的人!

  

——徐平利


年度出版品牌:明室Lucida


明室Lucida


致敬词


从《语言恶女》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锐利剖析,到《无尽与有限》对女性生育选择的勇敢表达,明室Lucida通过出版,引导读者思考当代女性的多重角色与挑战;从《隐墙》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到《奥登传》对诗人一生的回望,明室Lucida通过出版,用文学文本再现名家的创作世界;从《为了你好》对亲密关系中隐秘控制的揭示,到《游戏与人》对游戏文化与人类社会的互动解读,明室Lucida通过出版,帮助读者拓展理解人性和社会的全新视角。


我们致敬明室Lucida,致敬他们四年来的坚持与热忱,致敬他们深植历史、紧贴现实的理念,努力用世界的光亮与人性的温暖填满我们手中的方寸之地。在“明室”的世界里,阅读成为“观看”世界的艺术,从日常的琐碎中探寻意义,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价值,从未来的迷雾中寻找方向,让阅读照亮你我,也照见远方。


答谢词


非常感谢《新京报·书评周刊》把“年度出版品牌”颁给明室Lucida。2020年10月的上海,被罗兰·巴特《明室》这本书中提到的“刺点”概念所感召,我们决心建立心中理想的出版机构,寻找并出版那些深深刺中我们的作品。以《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为契机,我们积极延伸女性图书的出版版图;《在绝望之巅》《蓝》使我们坚持游弋在小众文艺领域;此外文学、艺术、心理学、学术、科普也都有我们的身影。今年,我们还积极开发原创作品,《格》《无尽与有限》《正常故事》这样的好作品使我们与作者、读者相互连接。


四年间,我们出版一切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用图书,这一人类深度思考活动下诞生的产物,去拓宽我们思考的边界,以自己的方式回应我们时代的“真问题”。明室的成长也离不开朋友们的支持,在这里也感谢所有的合作方、作译者、读者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明室仍然奔驰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未来依旧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但我们始终怀着期许以及信念,愿我见青山,青山亦见我,愿阅读照亮所有人!


——陈希颖(明室Lucida 创始人、主编)

本文为新京报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书评周刊编辑部;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直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