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邵工干货
建筑一网(jianzhu1.com)是一群同济大学毕业建筑和土木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组成的技术团体。微博:建筑一网 知乎专栏:建筑一网 知乎:邵工。您也可以在公众号中回复T,查看最热文章。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邵工干货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个设计师的求生自白。

邵工干货  · 公众号  ·  · 2018-04-18 20:08

正文

本期配乐是采用了电影《勇敢的心》的一首《Wallace Courts Murron》插曲。

这段音乐陪我走了五年。每次感觉到低落、无助的时候,这段音乐总是能给我带来力量。

一、猝死离我们很近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达55万,这意味着天天有1000多人猝死。

前段时间看到这个消息。有一个年轻的建筑师离我们而去了。

最近这些年,上海的设计圈每年都有建筑师, 特别是年轻建筑师 猝死的。

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媒体关注到这一群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据说自杀和猝死已经加入了 设计师全家桶 ,就问你怕不怕?

二、日本的“过劳死”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过劳死”是一种社会现象。

“过劳死”一词就是来源于日语“過労死”,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指因为长时间劳动和职场的过度压力导致的猝死或自杀。

曾经在日本以外几乎没有类似案例,因此英语翻译也是“Karoshi”,直接采用日语发音。

看到没有,过劳死一般发生在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快要到顶峰的时候。

日本人自己也知道过劳死的独特之处,并不讳言“过劳死是日本的文化”

一般来说,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的工作结果比较直观,但是白领阶层的工作结果在很多场合是不直观的,衡量白领阶层工作成果时就很容易陷入“工作态度”的陷阱,在注重程序和礼仪的日本文化环境中就更是这样了。

日剧《半泽直树》剧照

这就是日本公司每天下班那么晚的原因。

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工作需要处理,而是因为大家都在争取一个“表现好”。

本来日本人就相信“ 因为日本没有资源,日本人只能勤奋劳动才能活下去 ”这种说法,而劳动时间长在重视过程的日本文化中就是“勤奋”的具体表现,所以大家都不能早回家。

但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中,如果有人不是在无所事事的混时间,而是实质上真的忙了起来就会出悲剧了。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三、有关通宵出图

现在,“过劳死”这一流感,又刮到国内了。

前段时间,碧桂园要求设计院一日通宵出图。

设计院接到营销户型配置及设计要求后,当天内通宵出图。

当天!通宵!出图!这是强制要求设计院玩命啊?

看来房地产已经把这个行业上下游的从业人员集体榨干了。

靠快节奏,高强度加班和重复劳动堆积起来的设计图纸,又有多少安全性可以保障。

一日出图,终身背锅!

一日出图,终身背锅!

一日出图,终身背锅!

甲方有高压政策,乙方就有恶意竞争。

会不会将来市场上有半日出图,三小时出图,一小时出图,三十秒出图的设计公司呢?

毕竟,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

这是我们所有从业者都要深思的。

就算你是一级注册建筑师,就算你是教授级高工。。。。又怎么样呢?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PS,由于小号曾经调侃过碧桂园,已经被碧桂园公司投诉了。社会社会。

但,无所谓了。

四、预防猝死

为什么很多人猝死前没征兆?

大部分猝死的诱因是冠心病,这种疾病常常发病突然,不可预料。2个人初发冠心病就有1人是心梗或猝死。

大多数人在生前都是“好好的”,没有冠心病症状,也没有被查出冠心病。

那为什么看起来正常的人突然就不行了呢?

一般说来,血管狭窄达到70%以上,才会有症状。

但发生心梗时,2/3在发病时狭窄不足50%,这种程度的狭窄不会有症状。

一些人虽然没出现严重狭窄,但纤维帽破裂后形成血栓,会使狭窄情况加重,甚至让冠脉闭塞,诱发急性心梗,发生猝死。

前一段时间,我的失眠特别严重。经常两三点才能睡着。

就经常会感到心律不齐,头疼和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是非常低的。

这种状态一度让我非常害怕。

后来我系统学习了预防猝死的措施,这里分享给大家:

1、不要过度疲劳。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 活着是前提 ,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是过度劳累所致,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2、坚持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不要在早上,特别是冬季,早晨是心血管疾病发作最多的时间, 50%以上的猝死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关,锻炼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不过也不能过度锻炼,适当锻炼就行。

3、定期去医院检查。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做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