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娱乐官
泛娱乐产业第一新媒体平台,聚焦影视、网生内容、音乐、二次元、VR、游戏、体育等细分领域。各大一线内容平台重点扶持优质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9 小时前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演员夫妻,官宣离婚! ·  15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新消息! ·  昨天  
南国早报  ·  演员郑恺,被起诉! ·  2 天前  
南国早报  ·  演员郑恺,被起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娱乐官

中国网综占全球产量37%!《晓说2017》走出差异化,弥合年轻人的文化断层

首席娱乐官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7-06 22:35

正文

“世界很大,大到可以晓说。”五年前,优酷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横空出世。在这五年的时间中,走了47年人生路、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的高晓松,带领我们踏出左右万里旅程,阅尽上下千年世事。


“2017,世界依旧很大,大到可以晓说。”2017年4月7日周五上午7点,《晓说2017》回归优酷。今天,《晓说2017》在京举办了一场以“7”为线索的“东风日产天籁·晓说粉丝见面会”,卸下屏幕,“矮大紧”与70位观众面对面进行了关于“7”的交流。



在《晓说2017》上半年的节目中,高晓松分享了金瓶梅的故事,回忆了胶片与唱片的历史,畅想了未来世界的景观,参观了东风日产总部的装置艺术,甚至还押中了高考作文题。下半年,高晓松将继续创作奇妙的文化旅程,包括传说中的大宝藏、未来博物馆等等。而正是高晓松的讲述,使得这些看似平淡却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变得深刻有趣起来。

中国网综占比全球37%

急速发展的背后是难出爆款的隐忧

在整个2016年,网生内容持续蓬勃与发展,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在互联网娱乐产业的版图不断扩大。到了今年,网络综艺更有爆棚井喷之势。据了解, 今年全球网络综艺共计264档,而中国网络综艺就有98档,占比高达37%。


同时,国内网综的播放量和话题度一路高歌,甚至将传统综艺远远甩在身后。尤其在揽金方面更是一把好手,从火星情报局数以亿计的招商中可以看出,网综确实开启了互联网娱乐产业的一门好生意。


然而,仍在急速扩张的网综也有着让人担忧的隐患,类似于“题材不足以吸睛,内容甚至Boring”的评价越来越多。从电视节目的发展史来看,同质化严重、内容缺乏创新是综艺版图扩张期遇到的“老毛病”。 不过,网综经过近年的累积沉淀,如今已呈现出金字塔型结构, 考察食物链顶端的现象级网综《晓说》或许会给大部分仍处于摸索徘徊、乃至模仿山寨的网综提供一些成功经验。



如何准确把握网生内容的用户特质,从而进行网综的制作和输出成为打造爆款的关键。大众普遍认为,女性用户在网生内容的受众中占据了压倒性的主导地位,且30岁以下的网生内容用户偏好观看网综。实则不然,从百度指数来看, 视频网站的用户有60%左右集中在30-39岁,其中有70%左右为男性。 因此,是否能够吸引30-39岁的男性受众成为网综致胜的重点。



再来看《晓说》的百度指数,有60%左右的受众集中在30-39岁的人群里,且将近80%都为男性,这一数据与视频网站的用户分布相重叠,从而牢牢占据最广大范围的用户。



从《晓说 第一季》到《晓说 第二季》,再到《晓说2017》,网友在豆瓣打出的评分持续保持高分,且过半的网友的评分为五星,第一条热门评论则表达出了大部分网友对于《晓说2017》的观感,可以一窥其内容质量的制作水准。



目前,《晓说2017》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2亿,并持续增高,微博话题#晓说2017#的阅读量达1.4亿,足以说明其口碑与流量兼具。

一个人+一席话,《晓说》的内容大于形式

其实此次《晓说2017》回归优酷,很多人都观望它究竟是否依然成功,更深层的原因是希望探讨观众对这样节目的形态和样式能否四年之后依旧认可,甚至赞许它的出现。


时间是检验节目质量的最好标准,但精品节目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掩埋。 因为网综主要是由嘉宾或主持人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互动,节目的主题和主持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成为观众选择一档节目的主要参考因素。 而《晓说》将“一个人+一个主题”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从节目的制作水准还是节目的深远意义来说,都非常具有可看性。三季以来,观众未产生流失且保持持续关注的原因,来源于它的独特魅力。



1.高晓松的个人IP与节目具有绑定性

《晓说》这个名字有三层含义:第一,清晨的朝气蓬勃之意;第二,世事纷繁复杂无穷无尽,作者谦称《晓说》是探讨万事万物的开始或冰山一角;三,作者的名字中有“晓”字,《晓说》讲述的也是作者对大千世界的感观。


毫无疑问,这个作者指的就是高晓松,节目是以他个人的视角来讲述人文、历史、社会现象等内容。与此相似的还有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这些节目的内容生产者与输出者为同一人,具有极强的个人IP价值,观众看的就是这个节目中特定的某一人的观点,以至于节目不可能更换讲述者,只能与其共存亡。


2.观点输出才是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关键


我们曾将“模式”作为节目的生命之源,而《晓说》几乎谈不上有“模式”的存在,因为它的形式简单得可怕,一个人、一把扇,无论在哪里,都能开始一段脱口秀。


知识的获取和思想的碰撞本就在不可预料地发生着,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浸透我们的大脑磨砺我们的思想。《晓说》正是在以如此纯粹的方式,让观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引发一些思考。而这些思考是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内容输出,是在关闭屏幕之后依旧回味无穷的观点表达。


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充满了碎片化的阅读、片面的新闻解读以及盲目的跟风热点新闻,使得人们对于事实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不愿深入探索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尤其对于生于长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我们重结果、轻过程,重现在、轻过去。因此,也有人也称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其实,我们是只看到眼前的苟且而不自知的一代人。


作为大众传媒, 《晓说》进行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输出,摒弃碎片化、浅薄化内容所形成的不良影响, 它告诉观众诗和远方所具有的人文伦理价值,对于重塑当代年轻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极大的裨益。



《晓说》所讲述的《金瓶梅》系列、《朝花夕拾》系列......是一种脱离、断裂与过往的文化,而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出发,探寻人类共同的记忆,形成浓厚的人文关怀,它因此而拥有了稳固的情感支撑以及持续留存的收看群体。

泛文化类综艺绝不是国学的记忆比拼

优酷开启“泛文化”战略直击年轻受众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意不直叙,情不表露,崇尚于一种含蓄的浪漫。这样的情怀创造了一种文化,也创造了一种深奥的逻辑思维。孔圣人称和颂礼,他们在浅谈中发现智慧,在沉郁而顿挫之间揣摩心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晓说》可以看作是符合中国人这种气质的一档泛文化类节目,高晓松胸中笔墨三千却不卖弄知识,不过度推崇文化,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将价值潜移默化,只是一个人、一把扇就能让你上瘾。



除《晓说》之外,近年来还有一大波泛文化类综艺兴起,例如早期的《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稍后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还有经常引发热议的《最强大脑》,等等。究其原因,小官想从两点来谈:


1.喧嚣吵闹蹦蹦跳跳的真人秀满屏皆是,突然出现几个安静读书、谈点文化、讲点历史的节目,“笑”累了的观众自然会去主动寻求内心平静;


2.《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泛文化类综艺早就有了,之所以未能成为《晓说》一样的爆款,是因为当时的综艺节目发展速度不像今天这么快速,制作水准也相对局限。但是现在,其讲述方式和视觉效果的进步让人眼前一亮,观众发现泛文化类综艺也可以小而美、深而远。


不过,用文化“清流”、综艺“净土”来形容某些泛文化类综艺或许还是有些牵强。 中国人对诗词歌赋天生具有亲近感,甚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是每个爱国者的刚需, 以至于各种标榜弘扬文化的国学记忆比拼节目不绝于耳,小官承认它们有一定的知识性,但以“高额奖金+强竞技性”来博眼球,无疑削弱了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和传统文化的无功利性。试问,哪个年轻人会忽略几十万的奖金最佳得主,而去关注一首诗的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 近期优酷一口气发布了《再见李敖》、《造物者》、《百心百匠》、《观复嘟嘟》、《野蛮学院》等20余部泛文化类节目。 通过观察节目定位,小官发现优酷的“泛文化”战略绝不是国学知识的记忆比拼,而是将年轻人置于首位,寄希望于引导其人文伦理价值观。同时,这些泛文化类综艺的调性更年轻,它们开启了更多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与个性化的视觉呈现,以更亲近年轻人的状态来构建传统文化的价值输出。


优酷平台极大的聚合力和对泛文化领域的关注力,给予此类节目一个较为宽松的专业且良性发展空间。那么,作为优酷持续制作并深度钻研的《晓说2017》,它的创新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在于高晓松的个人魅力,更在于他作为节目的灵魂,敢于进行真正的杂学创作,作为观众,我们都有目共睹。


长按二维码成为【暴娱读书会】年度会员,带你引爆泛娱乐!



>> 热文 <<

2016电影 | 2016电视 | 2016VR | 2016直播 | 2016电竞 | 2016泛娱乐

阿里影业 | 华谊兄弟 | 华策影视|腾讯

艺人经纪 | 天价片酬 | “限韩令” | 欢喜传媒

《爵迹》 | 《一粒红尘》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